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刍议

2011-10-20 05:39陈明选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者环境

徐 旸,陈明选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刍议

徐 旸,陈明选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对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对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和资源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非正式学习;网络环境;学习者特征;作用与效果

网络环境中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的信息服务,用户能自由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与资源共享,给学习者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传统的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已从学校阶段性的学习转变成终身学习。除了由外界发起组织的正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非正式学习。[1]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是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

1.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非正式学习是一个相对概念,国外学者较多地采用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对比的方式进行定义的表述。例如,Bischoff(1998)认为“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简言之,非正式学习指发生在正式学习之外的所有学习形式,它没有固定的时间、形式以及目标,因此,其结果没有正规的评价。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例如,个人在科技馆中进行参观,这种学习是具有非正式性的,但是有相关人员指导和设计的科技馆学习活动具有正式性。

2.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学校学习等正规学习不再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由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及社会发展对人发展学习的需要,网络非正式学习应运而生。总的来说,网络非正式学习就是基于网络进行的非正式学习。[2]

根据学习模式的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可以分为以网络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通过网络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两个方面。同时,根据目的是否确定和学习过程中是否能觉察到自己的学习,可再划分为三种形式:自主学习、偶然学习、社会化学习。[3]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由于个人需求而产生一定的目标和条件来发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者就某一问题通过网络来查找资源获取信息等。偶然学习是指学习的发生事先是无目的的却又真实发生了,如在浏览网页中,人对某个理念产生兴趣并进行检索来满足自我的需要,它的发生事先是无意的,但是当学习进行时能意识到它的发生。社会化学习则是人们无事先目的性,对于学习的发生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并有了一定的学习成果的过程。总的来说,自主学习中学习者的行为目的是确定的,而后两者则是不确定的,但随着无意的学习发生,偶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学习的发生。

3.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与学习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以网络为学习发生的载体,学习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有目的或无意识地发生学习活动。它具有数字化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双重特性,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与创造性。这是一种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根据个人需要,主动地或无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完善所需知识体系,促进个人多元发展的学习方式。同时,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也是一种对正式学习的补充,以及很好的一种终身学习方式。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这12种具体的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正式学习的发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定程度上受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作用而发生,因此,发生的几率较高,有效性强。同时,它比正式学习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分析学习者非正式学习的发生行为,比较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差异,可以很好地了解非正式学习方式,对促进学习者学习、推动网络环境及资源建设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生

1.学习动机与非正式学习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4]从内部动机上来讲,学习是由学习者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同时,学习者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的动机来进行学习。网络环境给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视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如果有一定的内部驱动力或外部诱因的学习需要,那么学习者的反应将是促进其学习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与正式学习比较更具针对性和促进个体发展性。

根据上述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分类,可对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动机作如下表所示分类分析。

表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生与分类

2.学习风格与非正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是基于网络环境发生的,因此,学习者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习惯。学习风格指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处理方式和倾向,[4]其中,认知风格涉及学习者所偏向和习惯的处理信息方式,与网上学习关系密切。“学习风格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5]网络学习的环境与过程必须与学习者的个体特征相匹配,才能与学习者进行良性互动,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下而发生的。对于场独立的学习者来说,对于一些有难度和发散性思考的问题能使其显示出较大的兴趣和优势,[6]同时这样的学习者更具有内驱动力进行非正式学习;而场依存的学习者善于去通过网络下的非正式学习来融合正式学习中所学的内容,加深知识的理解,并使知识融会贯通。

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条件是多样的,同时也具有差异性。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非正式学习普遍存在且能对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和环境。在网络环境中,特别是Web2.0时代,学习者可以利用其“可读、可写、可共享”的特性,在业余时间通过博客、维客等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思想、学习体会和疑惑等。[7]还可以发布信息与其他有兴趣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或者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这种交流与反思无形中就促进了学习者的学,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与效果。

2.促进正式学习中某些知识的融会贯通

非正式学习的发生除学习者兴趣、自身提高的需要及外部诱因激发外,也是对正式学习中部分知识的再理解和再认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正式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受限性,学习者知觉思维无法积极快速调动起来。在具有丰富资源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通过非正式学习,对正式学习中的知识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的补充及再思考,以便学习者对某些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这样的学习,学习目的性较明确,同时还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优势,是一种高效学习的应用模式。

3.学习模式多样化,无法对学习进行评价

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是无条件的,同时学习手段和模式是多样的。网络环境下可以用来学习的资源较为丰富,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有选择性地使用。非正式学习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作为个人学习的常用途径,但是它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考察和评价学习的过程。很多人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认为是一种学习,但是不经意的学习日积月累的成果是惊人的。虽然非正式学习无法进行科学性的测量和评价,却可以通过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和丰富网络资源来间接地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客观条件的建构。

4.复杂的信息化资源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注意力

网络学习有着极强的独立自主性,给予了学习者充分的自主选择和支配的权力。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形式是比较灵活的,学习内容是不确定的,同时缺乏指导,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的双刃性,让很多人在学习时受到娱乐休闲等因素的干扰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需求和原始目的。“网络迷航”是干扰网络学习的因素之一,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方面进行一定的干预,来弱化过多信息给学习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8]

5.某些程度上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效率

非正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大多属于自发行为,没有组织,缺乏监控,目的性不明确,系统性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限制,学习效率很难保证。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表示,可以构建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的优化。

四、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取向的、渐进的过程,它与学习者个人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认知水平有关。网络环境为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内外驱动力下进行“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建设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及资源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知觉思维等,以便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2]廖守琴,宋权华.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及要素分析——从长尾理论的角度[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0(9).

[3]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7]王珏,吕迎蔚,费颖.Web2.0环境下社会性交互在非正式学习中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

[8]陈曦.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结构松散性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

G434

A

1673-8454(2011)19-0006-03

(编辑:金冉)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者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