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极具影响力的中共同路人
《瞭望东方周刊》编辑部经讨论,并用多种方式征求读者意见,再经张少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少雄(上海大学教授、博导)等十多位专家学者评议,推出“十位极具影响力的中共同路人”。
对国共首次合作,廖仲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廖仲恺认为,“想要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复兴的关键。他信守两党的共同纲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和共产党人取得一致。
1924年1月28日,国民党一大审查《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一些代表在右派的怂恿之下,动议讨论限制国民党员加入他党,实际上是反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廖仲恺在大会上作了旗帜鲜明的发言,极力主张同共产党合作。他指出:“此次彼等之加入,是本党一个新生命。”
1935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担任书记,专门从事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从1936年4月到12月,张学良接济红军的款项共达76万元。这些接济,对处境困难的红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在被蒋介石囚禁的困境中,仍然要求部下继续维护同共产党的友谊。他说:“我为国家牺牲了一切,交了一个朋友(指共产党),希望各袍泽今后维持此一友谊。”
陈独秀赞赏鲁迅的才能,说对鲁迅“五体投地地佩服”;鲁迅则认为李大钊儒雅、质朴、诚实、谦和,对李大钊因信仰惨遭军阀政府杀害深表愤怒,在为《守常文集》写的序言中,盛赞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称其文集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1931年,鲁迅结识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书赠瞿秋白的对联,可见两人之间友谊深厚。
在鲁迅结识的共产党人中,还有陈赓。在与鲁迅的交谈中,陈赓随手画了一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图。这张图鲁迅一直保存,他甚至准备写一部作品来反映红军战斗情况。
辛亥革命时期,毛泽东听过黄炎培的讲演。一句“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学到人家强国的本领,为民族效力”,使青年毛泽东深受鼓舞。抗战时期,在重庆,黄炎培与周恩来关系最为密切,常邀请周恩来到他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讲演。黄炎培称赞周恩来:“乃天下难得奇才也。”
1945年,黄炎培等人组织成立了民建,民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可靠盟友,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劳。
抗美援朝期间,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情况下,霍英东在香港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作为香港最著名的爱国人士和实业家之一,他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有“澳门王”之誉,为澳门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何贤说:“要搞好澳门人的生活,要令澳门生意繁荣,无论如何都要同共产党交往。”1954年,他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史沫特莱 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
1936年,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中共地下党员刘鼎的安排下到达西安,等待被邀请前往延安。“西安事变”发生5天后,史沫特莱在与周恩来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之后,开始每晚在张学良的司令部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概述当天西安事态的发展,并报道有关内容。西安的广播,使史沫特莱被贴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她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专著,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成为不朽之作。
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正式邀请斯诺到他的窑洞里谈话。经过撰写、翻译,斯诺发表了后人看到的唯一的由毛泽东自述的《毛泽东自传》。1937年10月,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他和他的著作以巨大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真诚友人的象征。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生中6次访问中国,都是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她有一个“纸老虎女士”的绰号,因为就是在与她的谈话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中国广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而他其实是一位国际投资银行家。2005年,库恩的著作《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成为中国国内畅销书。2009年,他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新书《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问世。
库恩常被称为“当代斯诺”,但他并不认可这个称谓。他一再强调,他只是想告诉美国人和西方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文/芦 垚 据《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