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矛盾全力破解
——人民内部矛盾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近年来凸显的主要

2011-10-19 05:41辽宁省委办公厅调研课题组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7期
关键词:矛盾农民工

文/辽宁省委办公厅调研课题组

正视矛盾全力破解
——人民内部矛盾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近年来凸显的主要

文/辽宁省委办公厅调研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逐渐显现,并存在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生态建设等领域,突出表现为利益性凸显、复杂性加大、群体性增多、危害性加剧、对抗性增强等特点。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力破解。

近年来凸显的主要人民内部矛盾

1.收入分配差距引发的矛盾。1990年-2009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1.9:1上升到2.7:1;2007年-2009年,我省基尼系数分别为0.403、0.394、0.392,在国际公认警戒线0.4的标准上下徘徊。截至2010年,我省仍有在册登记的105.7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时,不同群体、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调查问卷显示,“收入分配不公”是造成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

2.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目前,我省城镇动拆迁和农村征地类信访矛盾,已占全省集体访总量的30%以上。调查中,有42.7%的人认为目前动拆迁补偿标准过低,是造成动拆迁矛盾的主因。

3.劳动劳资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一些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成本预留不足、暗箱操作、违规转制,导致拖欠职工福利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职工频繁上访“维权”。个别地方的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难,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小企业,随意确定劳动定额,并缺乏有效的劳动保护,形成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

4.政策缺失和不完善引发的矛盾。因资金缺口巨大,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政策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到我省3035户企业中的57万离岗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此外,我省尚有其他集体企业职工近50万人,再加上一些“涉军”、中小学退休教师、民办教师等群体,由于对国家和地方现行政策不理解,故也引发了一些矛盾。

5.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的矛盾。干群关系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又一重要方面,调查问卷中有91.1%的调查对象持这一观点。由于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执行力不强、生活腐化,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激化了一些非对抗性的矛盾。

6.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引发的矛盾。调查显示,有68.9%的人认为,“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且最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目前,我省仍有80万困难企业在职职工的医保问题仍未解决,资源枯竭的政策性破产矿山企业职工因破产经费缺口较大,难以落实社保政策,部分低收入困难家庭要求住房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愈加突出,这些群体上访频率较高。

7.农民工问题引发的矛盾。如,在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许多方面,农民工仍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领域的企业,“边清边欠”、“前清后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严重。另外,大多农民工很少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8.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引发的矛盾。调查中了解到,思想政治工作常由一些“万金油”干部兼做,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同时,其办法不多、形式枯燥,一些信访当事人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片面认识,加之一些地区出于稳定的目的,突破政策界线满足了一些上访人的过高诉求,客观上也助长了盲目攀比的不良行为。

9.意识形态领域碰撞与冲突引发的矛盾。当前,一些人存在的“一切向钱看”思想、及时行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屡禁不止的“黄、赌、毒”等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危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事件和矛盾问题,时常被聚焦、扭曲、放大。问卷显示,69.2%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会占领”。

10.可持续发展理念欠缺引发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环境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越权审批”、“拆分环评”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钢铁、水泥、造纸、印染、采矿选矿等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高一资”产业有所抬头,部分已造成严重后果。对此,也引发了一些群众的不安和信访。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完善领导干部候选人提名方式和村、乡(镇)直选制度,延伸考查机制,建立独立于“村两委”之外的村民(务)监督委员会,普遍推行“村务、厂务、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接访、下访、联访、巡访、回访等信访工作机制,让群众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对因个人失职、渎职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信访事件,无论当事人是离退还是升迁,都要倒查并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办理网友留言及回复工作的规定,明确要求、强化职责、加强督办、严格时限,建立省市县三级网络问政的运行机制。

2.调整利益结构,缩小收入差距。改变初次分配中“重资本、弱劳动”的现状,适当提高非垄断行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再次分配中要增加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服务就业等方面的比例,不断减轻城乡居民的支出负担。通过完善税种、税率和税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增加对低收入者赡养、教育等专项费用和扣除项目的支出。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保证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3.严格控制征地拆迁,合理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加大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的保护力度。按市场比价确定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割断多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情结,避免其与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趋同。修订《土地管理法》,适当提高农村土地特别是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标准。严禁未批先征、少批多占、以租代征,更不允许变相用地和私自买卖土地。酌情调整土地使用周期,重新界定新增人口、死亡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避免人地矛盾冲突。

4.调整劳动劳资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据职工自愿、协商、有偿原则安排加班,严格控制8小时工作制企事业单位的月加班时间上限,规范并推广灵活就业的“小时工资制”,拓展短工零工就业岗位。企业要为职工缴纳各种保险、提供安全防护设施。根据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合理确定并适当提高职工工资保证金比率。建立企业职工工资信誉制度,对违约企业给予必要限制。积极推行政府、企业和工会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力争在3年内覆盖面达到95%,5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5.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干群关系。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把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本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强弱与干部奖惩、职位升降挂钩。不断完善监督制约“一把手”权力的有效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任职交流等各项干部管理制度。控制“三公”消费。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特别是在矛盾集中的地方,实行领导干部包点办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制度。改进干部挂职方式,重点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倾斜。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对重大民生事项的包片、包人、包案(事)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将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和推进工作,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研究解决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逐步启动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两险一就业”试点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逐步提高资源枯竭矿山企业职工及家属的待遇。将土地补偿金的一部分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金,提前预交到社会保障部门,防止留下生活保障隐患。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2年内基本解决全省105.73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

7.规范流动劳务管理,积极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对进城农民工建立诸如“绿卡”和准入制度,推动现代城市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就业中介服务组织,拓展各类培训机构服务功能,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公寓,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实行建设工地或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划片管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有计划地把农民工生活保障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民工和城镇居民职工同工同酬,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解决农民工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到土地流转出去农民的生存用地需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8.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化解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理论工作者,要担负起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任,真正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见到成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教育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思想教育手段与法律、政策、管理等约束手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严禁上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引导企业尤其是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加快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二次能源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严禁落后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地方政府、企业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10.正确把握原则,积极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统一领导原则。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要求,统筹各方力量,把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区别对待原则。有针对性地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心理等多种方法妥善处理。坚持慎用强制手段原则。在慎用警力、警械和强制措施以免使用不当而激化矛盾的同时,要注意调动社会资源,防止事态扩大甚至失控。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判断与评估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等,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信息传递机制和有效的信息反应机制,把握好舆论导向,防止发生“缺席、失语、妄语”。

(执笔:窦明洋 刘圣龙 邹顺桥 张云阳 曹 勇)

猜你喜欢
矛盾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