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2011-10-18 10:41文/黄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任伯年祝寿上海

文/黄 可

关于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文/黄 可

黄可曾任《上海美术通讯》主编,上海美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出版有《美在方土——艺术随笔》、《色彩与人生》等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隆重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于去年年底举行时,应邀出席者获得的礼物中,有一件古朴精美的盒装折叠式任伯年的金笺工笔重彩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该《群仙祝寿图》是被著录于《中国书画总目》的国宝级艺术珍品,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收藏。因我在上海美协长期工作,所以那天不少与会朋友见到我时就问起上海美协如何收藏该《群仙祝寿图》的情况。当时在会场实在一言难尽,现在就借市文联出版的《上海采风》杂志的版面,说一下上海美协如何收藏《群仙祝寿图》的过程,及该作品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等相关问题。

见证上海美协收藏《群仙祝寿图》的过程

就在市文联举行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之前不久,曾在友谊会堂西首的展览大厅举办了包括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刘海粟美术馆共五家国家艺术机构联袂举办的艺术品收藏展览,其中就展出了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可是有记者在报道时,不知来自何方信息,错误地说,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是由收藏家钱镜塘无偿捐献给上海美协的。这实在是误传,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作为上海美协收藏《群仙祝寿图》的见证人,有必要来纠正这种误传。

20世纪五十年代,我由中共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工作部调入华东美术家协会(后改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工作,负责筹备创刊《上海美术通讯》。我的顶头上司是新兴版画运动的优秀版画家、来自新四军的革命老战士、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美协和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的赖少其同志。

赖少其是多才多艺的学者型艺术家。在主持华东美协和中国美协上海分会期间,十分重视以加强学术研究来促进美术创作的工作。他认为,加强学术研究必须以收藏有丰富的美术旧版书刊和历代名画家作品为基础。为此,他专门拟出所需经费预算,交美协理事会讨论通过,以美协党组名义写报告给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并抄报市财政局,获批准拨款。

于是,美协资料室主管黄崇义同志(擅长英语,由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专做美国兵俘虏工作复员归国)开始经常赴福州路的上海古旧书店选购历来中国美术旧版书刊和外文美术旧版书刊,并委托名画家、擅长古旧书画鉴定的时任华东美协展览部主任唐云先生负责选购历来名画家作品。当时市面上齐白石的作品较多,收购了多幅齐白石的精品。亦收购了吴昌硕的多幅花卉画,徐悲鸿的多幅国画作品,虚谷的花鸟画册页,以及钱惠安等晚清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却一时难见有任伯年的力作。

后来从书画篆刻、装帧艺术家钱君匋处得知,钱君匋的堂兄、沪上画商、收藏家钱镜塘手中有任伯年金笺工笔重彩十二通景屏条力作《群仙祝寿图》,唐云先生就前往察看,回来说确是任伯年代表作精品,值得购藏。赖少其等美协领导人表示欲购藏,再派唐云前往询问出价多少?对此,钱镜塘要价很高,每屏条400元人民币,十二屏条合计4800元人民币。唐云回来汇报后,大家认为新中国初期国家各方面建设都需经费,财力有限,无法收购。赖少其请唐云前往商谈价格是否可降低?唐云对钱镜塘说,美协是国家设立的文化机构,新中国伊始,财力不充裕,是否作些让利,亦是对国家的贡献。经过唐云于钱镜塘再三恳谈,终于钱镜塘愿作出较大让利,以1200元人民币总价将《群仙祝寿图》出让给上海美协收藏。

所以说,这套《群仙祝寿图》并非钱镜塘无偿捐献给上海美协,而是作出较大让利,以1200元人民币总价出售给上海美协收藏。

现在看来,这套《群仙祝寿图》若在艺术市场拍卖,总价至少亿万元以上。

《群仙祝寿图》的创作背景

任伯年是晚清年间开创“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金笺工笔重彩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作为任伯年的代表作,应重视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每屏条高206.8公分,横714公分,委实是美术史上少见之巨作。

任伯年为什么创作金笺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查阅蔡若虹《任伯年画集》及其他任伯年作品集,发现任伯年先后创作关于神话群仙、庆寿题材的同类作品有多件,如四屏条《八仙图》,以及《麻姑祝寿图》《三星图》等。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吉庆,所以在民间文学艺术(包括口头文学传说、戏曲、年画等)作品中注重表现吉庆题材,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任伯年遵循民族文化传统文脉,亦重视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吉庆题材,以适应社会文化生活之需求。

任伯年的金笺工笔重彩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的主题是表现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庆寿蟠桃会的隆重富丽场面,显然是借此主题为某人祝寿的特殊需求而作。问题是究竟为谁特约而作?

有一个传说:任伯年来上海定居后,其绘画艺术之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名家,求画者日增。沪上有一家顶级饭店的老板喜好绘画,与任伯年甚有交情。每逢任伯年来饭店吃饭,总是设宴招待,不收钱款。后得知饭店老板的母亲要举行六十寿庆,任伯年便花费大量精力创作了这套《群仙祝寿图》,送给饭店老板,以示对老板母亲祝寿。不过,对此说法查无实据,迄今还是迷。

据说,任伯年为创作这套金笺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金笺所用的金粉要达多两黄金,成本颇高。新中国初期,新旧中国交替之时,艺术市场不景气,上海有一家经营古董的旧货商家,将收购到的这套《群仙祝寿图》,准备熔去画作的金笺粉卖钱。钱镜塘得此消息,立即设法抢购下来,才得以将此珍贵的《群仙祝寿图》保存下来。所以说,钱镜塘对保存国宝级艺术珍品功不可没。

《群仙祝寿图》的创作年代

《群仙祝寿图》创作于何年?因为画面上没有落款日期,实难确定。

有一种说法:《群仙祝寿图》作于任伯年中年以后。现在我们略作分析,《群仙祝寿图》是否作于任伯年的中年以后?

一个人的一生,通常年龄段分为:18岁以前为少年儿童时期,18岁至35岁为青年时期,35岁至50岁为中年,50岁至60岁为壮年,60岁以后为晚年。如果说《群仙祝寿图》作于任伯年的中年以后,那么是否作于50岁以后呢?

任伯年早期的人物画用笔,除上承陈老莲的笔法外,主要学任阜长等的钉头线描,花鸟画则兼学宋人双钩法。钉头描的优点是形如铁线,刚劲有力,但在把握笔力上必须适度才能显出线条之美,不然效果适得其反。任伯年早期的人物画,基本上都用钉头描,钩线甚工,但出锋过猛,使线条出现“钉头”的痕迹,影响了线条的含蕴之美。任伯年中年以后,开始吸收八大山人和新罗山人的用笔,改变早年的笔法,运笔趋于奔放逸趣,有耐人寻味之处。从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的用笔来看,正体现着任伯年早期用笔的特征。所以说,《群仙祝寿图》应属于任伯年早期的作品,而不是中年以后的作品。

《群仙祝寿图》的艺术特色

任伯年出生于浙江萧山的贫寒之家。少年时已显露突出艺术天赋,日常所见的鸡狗牛羊等乡间家畜动物,都能生动写生出来。还能根据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凭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一一画出,人见人爱。稍经乡间“写真”师傅的指点,便能应约,为乡间新过世的人物,面对遗容当场画“写真”像,作为死者家属供奉之用。逢年过节,时有乡人特约他画灶神、家堂神、关公、张天师之类的画像作为春节期间张贴布置之用。

所以说,任伯年这位“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实际上是民间画家出身。他最了解民间老百姓喜好什么艺术题材,所以来上海成为名家之后,依然在绘画创作中注重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他一再画群仙、庆寿等吉庆题材,便是作为民间画家本色的体现。他创作金笺工笔重彩十二通景屏条《群仙祝寿图》画中包括西王母、小姐、宫女、群仙共46个人物,在形象塑造上画得平易近人,可亲可爱,更是透露着任伯年作为民间画家出身而自然而然融进了平民的情感。工笔重彩是中国民间年画、漆画、壁画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任伯年把这一传统在《群仙祝寿图》中作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亦体现了《群仙祝寿图》的一个艺术特色。

任伯年自少年起注重写生,来上海后又在徐家汇土山湾画馆学习过西洋画透视和素描,从而练就了很强的绘画造型能力,并能适当处理画面中的远近透视和光色明暗关系,这在《群仙祝寿图》中亦得到体现。例如,人物的造型结构上,看上去都比较合理,生动自如。又如第七屏条,一位神仙立于白玉栏内,会同栏杆上的仙鹤,正仰首对着天空云雾中的西王母顶礼唱赞歌,那神仙头上卷曲披散的发型,显然借鉴了西洋宗教画中一些人物发型的画法。再如第九屏条,芭蕉下的石案上,放着一只玻璃花瓶,插着一枝幽兰,玻璃瓶中的半瓶水呈淡灰色,水中右侧有一道明显折光,分出水之明暗,亦显然采用了西洋画中光色明暗透视法。由此可见,任伯年作为“海上画派”开创作者之一,在绘画创作中确是体现了革新精神。

book=76,ebook=12

猜你喜欢
任伯年祝寿上海
群仙祝寿图
群仙祝寿图
卖假画获良机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任伯年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千万不要给我祝寿
任伯年画猫真“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