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十周年。十年风雨路,药监壮歌行。在这十年的风雨历程中,药监人不辱使命、牢记重托,筑就了安全用药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且吟且颂。本期刊发了此次北京药监系统评选出的十位优秀人物的光辉事迹,讴歌了他们永不褪色的品格与信仰,展现了他们的公仆风采和民生情怀。
率真、爽朗、健硕,言谈话语中却又充满热情与诗意。他是农民的后代,曾在密云区委宣传部作为通讯员为《北京日报》撰文,笔耕不辍。他年轻时被称为才子,现在依然意气风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诗人。他在密云大地上为药监工作的拓荒开垦出一行行写满求索的芳华诗句。他创建了“农村用药供应网”和“农村用药安全监督网”。这一创举后来在北京全面推广。他诗意的性情在密云这片京郊的大地上留下生命的篇章。他就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密云分局原局长兼党组书记李满庆。
2001年9月,北京市药监局密云分局成立。年过50岁的李满庆去深山实地考察时,常常是打着赤膊,拄着木棍,走在乡间羊肠小路上。当时这里农村无资质从业、无证照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村医下了果树上手术,出了鸡房进病房。这些人“不管疗效不疗效,装在瓶里都是药”。
面对这样的现实,经过多次党组讨论,李满庆最终完善了建设“农村用药供应网”和“农村用药安全监督网”的全新构想。
2002年,“两网”建设在密云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安全监督网实现了三级监督:聘请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有关领导做社会监督员;聘请乡镇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主要是副镇长做协管员;聘请村里的妇联主任、卫生员做安全信息员。
2003年,密云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用药“两网”建设试点工作。至今已聘请县、镇、村三级社会监察员152人,组织药品知识、法规培训86期次。“两网”建设实绩显著,全县农民用上了安全、方便、有效的药品。
大地情深,李满庆把一块深山河道里的大鹅卵石立在办公楼前的草坪里。他将此块绿地命名为“思园”,并在石头上题写铭文:思园者,思农、思职、思责、思进、思缘之地也。
寥寥数语,却道尽人生。作为药监人,李满庆用他的执著与辛勤描画了他人生的完美境界——诗无邪,思有药。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密云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满庆
十年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城分局党组书记袁瑞玲以创新监管为着力点,以优化服务为立足点,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从双色标分级管理到矩阵式监管,不断开创基层药品监管新模式,不断实现为民服务新业绩。
行政相对人的产品风险度和企业信用度是袁瑞玲创新监管方式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她用红黄蓝三色从高到低设定相应级别,实行双色标分级管理,风险度最高和信誉度最差的是双红色,自然也就成了重点监管对象,而风险度最低、信誉度最好的则是双绿色,在审批、认证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从而在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四个环节对“三品一械”实行针对性重点监管。
“矩阵式药品监管模式”是另一项创新举措。她带领分局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展开讨论,主动转变监管常态,创新工作方式,以各业务科室分责守土的独立检查为纵向线条,以捆绑式联合检查为横向线条,以覆盖辖区7个街道的社会药品监督网协管为周边补充,横到边,纵到底,实现矩阵捆绑,拉网式检查,把握监管重点,牢牢抓住风险点,开创并发展了具有西城特色的“矩阵式药品监管模式”。经过奥运安全保障、建国60周年安全保障等实际工作的验证,“矩阵式”监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锤炼出一支富于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药监队伍,比具体工作还要重要。”袁瑞玲提出“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和谐的机关文化”,并于2002年开始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分局2004年12月1日在全市率先通过学习型机关的评估验收,目前已进入全国学习型组织的先进行列。
十年来,她所带领的队伍以“在作风作为中铸就药监品质”享誉市、区乃至全国,取得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西城区文明机关标兵单位等近百项骄人荣誉。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城分局党组书记袁瑞玲
“国际上最高精尖的技术就其应用来说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军事和医疗。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含量高,这是由产品特性决定,医疗器械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与人的生命相伴,容不得任何闪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所长刘毅谈及工作责任重大,语言就变得沉甸甸的。
其言亦其行。身为所长的刘毅始终把百姓用械安全和行业的前沿发展看作是自己重中之重的工作。
2005年,在刘毅的组织规划下,器检所建成国内首家具备生物安全柜检验能力的实验室。谈及这项科技成果,刘毅显得很沉重:“非典时期医护人员的非常处境,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死亡令人痛心疾首,生物安全柜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实验室正是痛定思痛、自加压力的成果。”当时,抓紧医用防护产品的技术攻关任务紧迫,器检所临危受命,承担了医用防护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起草和检测工作,终于完成了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等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并被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2007年11月,刘毅又组织规划设计并建成了国内药监系统第一家电磁兼容检验实验室,填补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电磁兼容检测的空白。
闯出去,打进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内企业要把出口产品送到欧美的实验室、认证机构去检测,国外企业也要把出口产品送到国内的相应机构检测。刘毅的国际视野最终达成了“全球思考本土执行”的战略构想。器检所与UL、TVU等欧美著名实验室实现了互认,即器检所的检测报告相当于国际通行证,国内企业的产品得到器检所的认可就相当于得到国际承认。
如何让企业少走弯路,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刘毅组织搭建了“医疗器械研发测试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品研发、检测验证、标准研究等方面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技术服务。
奥运期间,由刘毅组织提出的建立“全国医疗器械检验协作平台”方案得到国家局和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奥运药械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刘毅凭借着日常积累的工作经验,带领着业务骨干认真研究重点项目和工作程序,制定出数万字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医疗器械质量检验工作方案》;带动器检所共完成31个品种136批次奥运用械的检验任务,完成89个品种132批次奥运用械的核查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所长刘毅
稳健的步伐,红润的脸庞,温和的笑容,眼角几道浅浅的皱纹——就要步入花甲之年的万宝霞常爱笑着说:“我还年轻呢!”
的确,在近年许多举国关注的“药害”大案、要案的调查现场,都活跃着她“年轻”的身影。
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案;2006年8月,安徽省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致多人死亡劣药案;2007年9月,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生产销售的注射用甲氨喋呤引发多家医院相继发生白血病、淋巴瘤患者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后出现双下肢渐进性肌无力,严重者下肢完全瘫痪等不良事件的劣药案;2007年1月,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产品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弄虚作假、逃避监管案……在这些案件的调查中,万宝霞总是能够凭借敏锐的判断力抽丝剥茧、理出案件脉络;凭借丰富的经验、渊博的学识,发现违法行为的端倪。
然而,案件的查办过程是困难而艰苦的。2006年,安徽省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致多人死亡,万宝霞作为调查组一员在接到通知后,火速赶往这家企业。白天,万宝霞和同事分别与企业负责人谈话、查看生产现场;晚上,调查组还要一起寻找线索、分析情况。对药品进行抽验时,万宝霞四天四夜几乎没有没合眼,到走出库房时,她一头栽下了台阶……当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了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时,万宝霞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还是作为稽查处副处长,工作上她都兢兢业业、从不含糊。在她负责国家批批检体外诊断试剂防伪标签的领取、发放、使用登记和季报工作时,每年发放的百万枚防伪标签都做到了计数发放、一枚不差。在办案过程中,有时为调查取证奔走于市区或远郊区县的多个地方,行车数百公里,或是深夜蹲守、连夜清点整库或成车的假劣药品,吃饭没有钟点,连续工作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但万宝霞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病和大家的劝阻,亲自带领年轻同志耐心细致地一点一滴搜寻线索,从无怨言,也从不气馁。
30余载春秋,万宝霞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药监事业。在万宝霞的传帮带作用下,曾经的年轻同志也成长为稽查队伍的骨干力量。如今,万宝霞可以在家和儿孙颐养天年了,但她的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药监事业,她的精神也长久地留在了稽查队伍之中。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原副处长万宝霞
十年,对历史而言只是一瞬,但却有深度和广度让践行着崇高理念的人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李江宁做到了。他庆幸自己选择了药监事业,愿为此不懈奋斗。是的,药品监管工作的崇高理念是他的给养,给他指明了人生的奋斗方向。
与30多岁的同龄人相比,李江宁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言语间有着更多的理性和思考,他已成长为一名处级领导干部。
十年,对李江宁而言,也是一个起点。
在医疗器械处忙碌而紧张的几年工作,李江宁感受最深:“累,但很充实”。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流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医药现代物流,如何让这个全新理念有效融入监管实践,是李江宁在市场处工作第一年就接到的一项重大挑战。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药学专业毕业的李江宁查阅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埋头学习对他来说全新而陌生的概念。李江宁终于拿出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验收规范。
2006年,为了达到国际奥组委对城市运行保障的要求、兑现药品安全保障的承诺,李江宁经常啃着面包往返于奥组委、应急办和各有关单位之间——他要拿出一份能在奥运会期间保障北京市药品安全运行的方案。面对着又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李江宁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可供参考;面对着国际奥组委的高要求,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工作,李江宁相继完成了近十万字的《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药品安全保障城市运行纲要》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工作,从药械检验方案制定、检验工作实施到物流环节监管,都按规定时限、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赛事需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检验,受到了北京奥组委有关官员的好评。
李江宁还十分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监管动态。在被派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时,李江宁发现美国已制定了很完善的药房管理操作规范,于是,他利用进修时间翻译完成了刚刚修订不久、尚未正式实施的《美国伊利诺伊州药事法》和《美国伊利诺伊州药事法实施条例》,第一次全面揭示了美国药品零售和使用环节监管的全貌。
对于今后工作的想法,李江宁坦率地说:“药品监管是一项容不得半点怠慢的工作,我能做的只有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畏挑战、不断向前。”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处副处长李江宁
赵明,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是北京市药检所在国家食药监管局备案的生物制品检验报告两名授权签字人之一。作为主管业务的领导,她在日常检验报告中也是最后的把关者。她精通专业英语,熟悉她的人常常竖起大拇指用“合辙押韵“的英语称赞她:The last,the best(最后的,最好的)。
赵明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工作至今。1992年33岁的赵明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药师,当年北京破格晋升的青年专家仅11名。1998年晋升为主任药师。2001年起担任北京市药检所副所长。她从事药检工作28年,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5项。她还当选为中共北京市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
这些是赵明长期工作在药品检验一线的真实写照。多年来,经她审核、签发的检验报告有几万件,从未发生一例差错事故。
“那几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是终生难忘的日子。那时工作确实有玩命的感觉,没有责任心是撑不下来的。”抗击“非典”时期,赵明与检验员一起加班加点,常常彻夜不眠,对生死攸关的抗“非典”药物完成检验,对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生物学实验。“当时院内的一家单位出现了非典死亡病例。”但是面对“抗非”的检验任务,赵明与同事们毫不退缩,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经过三天三夜的持续检验工作,完成了数百批抗“非典”药物的质量评价,保证了首都人民医疗救治和预防用药的安全有效。
2009年为应对甲流肆虐疫情,北京市药检所承担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检验工作。“有一批疫苗检验结果异常,当时我组织人员进行了及时的复验,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反映并与企业沟通,最后我签发了不合格报告,避免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赵明从1990年开始承担《中国药典》附录及品种的标准起草和修订任务。她负责起草的“栓剂融变时限检查项”,正式收载于1995年版《中国药典》,成为国家药品标准,填补了我国药典上的一项空白。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赵明担任奥运药品检验领导小组的组长,全面负责奥运药品检验工作。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奥运药品检验345批,确保了奥运药品的安全有效。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赵明
从一条简单的线索,到一举摧毁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由129人构成,有十多个分支的庞大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查办的“4·14”专案历经7个月成功破获。在这些忙碌的药监稽查执法人员与公安干警中,一个极为疲惫的身影格外引人关注,这个人就是“4·14”专案组组长刘恒。
平头,锐利的眼神,削瘦的身材,不引人注目的穿着。多年的执法经历在他身上已留下了明显印记: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神情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韧性。
回想2007年,刘恒带领“7·23”专案组以极大的耐心及毅力经过3个月不懈努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追查假药源头,一举捣毁12个制假售假窝点,首次成功破获卧龙岗特大制售假药案件。
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刘恒成为“4·14”专案组组长的不二人选。“4·14”专案中,面对复杂而困难的局面,刘恒运用丰富的办理涉刑案件的经验进行冷静思考,在纷乱复杂的线索中筛选出继续蹲守调查的主线,用排班轮休方式克服了人员少的困难,使调查工作得以继续开展。
令人惊叹的是,一个普通的药监稽查人员,刘恒能开着捷达、富康这些普通轿车跟踪上开着价值100多万的卡宴等名车的违法嫌疑人。他在不暴露目标、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在违法嫌疑人逆行或超速的情况下,让违法嫌疑人不脱离自己的视线。为了不引起目标的注意,和专案组其他成员一样,刘恒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坚守在狭小的汽车驾驶座上,三餐不继,最长整整一天粒米未进。为了少上厕所,一天只喝一次水,他全身长满了痱子,有的部位因闷热潮湿溃破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喝水少患上了尿路结石。长时间的弯坐也使他落下腰肌劳损的毛病。7个月下来,从背影看,正值青年的刘恒常被人误解成年迈的老人。
作为36岁的年轻执法干部,刘恒在身后留下了一连串显赫的战绩:破获了“2007年鲁文涛犯罪团伙生产邮售假药案”等涉药刑事大案。
十年的坚守和付出,换来的不仅是药监石景山分局、石景山区政府、北京市药监局、市政府等各级部门给予的十佳行政执法干部、优秀执法干部、记二等功等荣誉与肯定,更换来了一方百姓用药放心,换来了首都药监巍然的公仆形象。
北京市药品稽查办公室医疗器械执法监督科科长刘恒
24年药检经历,10余载执法监督及行政监督工作——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对药监事业的全身心奉献和热爱。
30余年间,面对两次事业“归零”和角色、工作任务的转换——从技术监督转向执法监督,从执法监督又转向行政监督;从一名副主任药师成为一名基层执法者,又在54岁时再一次迎接挑战,从头学起。
这个药监队伍中“铁打”的“老兵”,就是石良朋。他以平和、顾大局的心态和刚毅的工作态度,凭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干一行、爱一行的执著信念,很快适应新岗位,并迅速成长为一名药监骨干,成为了药监工作者的楷模。
石良朋自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药品检验工作,由于工作突出、业务能力强,后晋升为副主任药师。2002年,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成立初期,由于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在药品检验和药监管理方面都有工作经验的药品执法监督人员更是匮乏,为了服从大局,石良朋放弃了热爱的药品检验工作,于2001年走进了药品执法监督队伍。
2004年,在他的主持下,分局立案查处某医院违法使用假药案。历时一年的时间,通过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等程序,当事人未提出任何异议。但在上缴罚没款时,对方却百般拖延,企图蒙混过关,在多次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石良朋提出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建议。通过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30余万元罚没款最终如数上缴。
2005年,石良朋又被轮岗至药品安全监管科,从执法监督转向行政监督。此时,石良朋已经54岁了,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工作信念,快速成长为一名国家药品GMP认证员,并担任了安全监管科室负责人。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在气温40℃的酷暑中,石良朋和年轻的同志们一起头顶烈日,身着被汗水浸透的衬衫,每天都步行巡查责任区内的每一个村落。由于劳累和长期汗蚀,石良朋背部的伤口发生了感染,每天流着脓水的伤口都让他钻心疼痛,一天巡查回来,在换制服时,伤口的脓液和潮湿的衬衣粘连在了一起,脱一次衣服就出几回冷汗。但他却没停下脚步,保证了责任区内没有发生一起药品安全事件。
靠着执著、务实、创新,石良朋走过了艰辛而光荣的工作历程,同时,这三个词亦如座右铭一般,铭刻在这位“铁打”的“老兵”心里并伴随着他一如既往地在药品安全监管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药品安全监管科科长石良朋
提起徐立民的名字,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昌平分局没有一个人不伸大拇指连声称赞的,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徐博士”、“徐专家”、“学习的楷模和标兵”……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徐立民对专业学习的执著,对药监事业的忠诚,对妻子的负疚和眷恋最为难忘。徐立民是土生土长的昌平人,圆润宽阔的脸庞,魁梧高壮的身材,处处透出一种山里人的憨厚,坚韧与耿直、纯朴与善良在他身上根深蒂固,是他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源泉。
多年来,凭着不服输的钻劲,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植物化学大专课程、医疗器械专业知识,钻研了保健食品、化妆品业务,完成了北方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愣是从一个多个学科门外汉,成为一个药监工作多方面的专家……
徐立民的个人生活经历了苦难与辛酸,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事业的热爱,动摇他对药监事业的坚定信念。
2005年11月的一天,徐立民36岁的妻子被诊断出结肠癌。在妻子住院的那些日子,徐立民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去医院陪床。
2005年12月,就在徐立民的妻子检查出结肠癌一个月零两天后,昌平区药检所要通过北京市技术监督局的检验认证。作为兼任昌平区药检所质量负责人的徐立民,这个任务非他莫属。看着心力交瘁的徐立民,分局领导关切地问他:“老徐,还行吗?实在不行就让别人替一下。”“这是我的工作,必须完成。我都准备好了,不能因为家里的事而影响了局里的工作。”徐立民比谁都知道这次认证的重要性。如果这次验收不合格,昌平药检所所有的检验报告就发不出去,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法律效力。
在认证会上,徐立民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没有一点错漏和磕绊。参加验收的专家们都被感动了:“真没想到,老徐能在妻子病重的情况下,把准备工作做得这么出色,真是太难得了。”认证顺利通过了,徐立民默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费。
2007年3月,与病魔搏斗一年多的妻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忍着悲痛,在妻子去世的第3天,徐立民就回到了岗位。徐立民把儿子托付给岳母,没日没夜地在局里工作学习。有人值班来不了,跟他说一声他替;有人家里有困难了,他知道了就帮……徐立民说:“我欠单位和同志们的太多了,只有努力工作帮人助人,才能对得起这个和谐的集体,现在对于我来说单位就是家……”
透过这些点滴小事,人们深深为徐立民,一名对学习执著,对工作认真,对同事真诚、忠诚的药监工作者的博大情怀所动容感佩。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昌平分局保化科科长徐立民
圆润的双眼,面含笑靥,40岁的王会如朝气蓬勃,望之可亲。作为丰台区药检所所长——一名在药品检验岗位上奋战19年的老兵,她技术精湛、恪尽职守,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带领丰台药检职工为药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泛赞誉。
她说:“我的想法很简单,热爱自己的工作,只要想方设法把它做好,就一定能做好。”
王会如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总是把握主动,全力以赴,开创了一番新境界。工作上,她身先士卒,争当“领跑者”;生活上,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所里的其他同志。对这位既可敬又可亲的领导,药检所里的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您身边,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真愿意一辈子跟着您。”
作为技术负责人,王会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年轻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她每年都组织所里的全体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员技术大比武”,通过比武把平时不太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强化,提升技术精准度。几年下来,检验员全都练就了一手标准的检验操作技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从2005年到2009年,她已连续组织了五届技术比武大赛,在全市药检系统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各级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从2006年起,王会如还连续组织所里的同志完成了七次全国能力验证试验,均取得骄人成绩,大幅度提高了全体检验员的技术水平,为更好地完成市区两级药监局为百姓办实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她的带领下,几年来,丰台区药检所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05年被评为丰台区“巾帼文明岗”,2006年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首都女职工创新集体”和“北京市模范职工小家”,2007年被评为丰台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并被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丰台区精神文明单位”,2008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王会如个人获得多项荣誉。2003年获北京市药监局及药监丰台分局“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2006年被评为丰台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6年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市妇联授予“首都女职工创新之星”和“巾帼建功标兵”。2007年当选“药监之星”,并被评为“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市总工会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并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北京市丰台区药品检验所所长王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