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张斯琪
立足学生人生发展 让书本走向生活理论走向实践—专访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曹飞跃副校长
□ 本刊记者 张斯琪
问:尊敬的曹校长,您好,我们得知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耒阳一中)是一所已有百年辉煌历史的学校,同时还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的特色有哪些,另外,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贵校的发展情况?
答:耒阳一中前身是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闻名遐迩的杜陵书院,有着上千年的文化渊源,现校内有杜甫墓、杜公祠等省级保护文物。1902年创办新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在曾科成校长的带领下,我校教学科研硕果累累,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德育创新声名远播。如今的耒阳一中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教育科研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内涵、以德育创新为亮点的特色之路。
在教育科研方面,我校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享誉三湘。学校现承担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普通高中德育体系特色构建的创新研究”、国家级规划课题“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研究,同时先后承担过“中学内部教育督导的研究与实践”“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教育精神培育的研究”等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在校园文化方面,我校精心打造了极具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如今已经形成了科研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礼仪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文化模块。以诗圣杜甫的爱国精神和纸圣蔡伦的创新精神为内核,已经形成了耒阳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德育创新方面,我校以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德育体系特色构建的创新研究”的研究为契机,努力创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学校。我校首先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创立了“1234德育流程图”,构建了在网络背景下的“新三维德育”模式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中学德育活动模式,形成了“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
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让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红旗团组织等省级以上荣誉近40项。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地市前茅,“中学内部督导研究与实践”省内领先,三维德育改革成果丰硕,现代教育技术独树一帜,在区域内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问:我们看到学校简介上“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改革创新,突出特色”,您能以实例的形式来展示耒阳一中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吗?
答:我们的办学不仅是为学生在我校3年的发展,更是立足于他们人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为此,我校不仅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时也重视音体美教学。学校完善了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让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相继成立了4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辩论社、话剧社、动漫社、街舞社、外语社、杜陵诗社、双截棍社、演讲与口才协会、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个极好的平台。在每年的元旦晚会或者盛大的节日里,学生的各个社团都会拿出节目,给全校师生送上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娱盛宴。
近年来,我校依据自身实际,改革创新,在网络背景下构建了“新三维德育”模式。根据“木桶的构造”原理:传统意义上德育的“三维”(学校、家庭、社区)相当于木桶的三块构成木板,信息网络就是“木桶”的“铁箍”,在原三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再加一条外在的联系纽带。网络技术的介入,将进一步扩大“三维”德育的空间,形成三维一体的多向交流的信息宽带网络,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方法与渠道。
另外,我校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学生德育培养和评价体系,打破了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老三好”模式,形成了适应新形势新人才观的“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的“新三好”体系。这种“新三好”的评价体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魅力。
问:据了解,耒阳一中作为一所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着各学科的精干教师队伍,想请问贵校是如何统筹管理和提高装备使用率的?
答:多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以抓设施建设、普及应用、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1.内部督查,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我校首创了中学内部教育督导机制,专门成立了督导室,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三位一体的统筹管理机制,通过执行过程督查、执行情况提醒、执行结果通报的做法,畅通了执行信息,增强了执行的精确性,提高了执行的效率,为学校管理配置了一双“眼睛”,完善了学校管理中的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适应形式发展,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倡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使每位教师都重视多媒体的使用。同时发挥督导室的作用,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装备情况进行跟踪督察。目前,学校100%的教师、100%的学科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的课时占70%以上。
2.强化师训,培养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我校一直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年派出部分学科的任课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定期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示范课评比,每周安排两名教师上多媒体示范课。这几年来,我们的教师经历了从“要我用”到“我要用”,从“被动用”到“主动用”的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研究,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方面,自“八五”以来,我校承担了“运用电教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开发电子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都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奖励。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几年来,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职业适应”到“职业成熟”的转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问:您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地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今您作为耒阳市的地理学科带头人,对于“地理探究实验室”有何见解?介绍一下您在使用地理实验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答:地理探究实验室还是个比较新的名词,其建设和使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些教师将探究性实验室和普通意义的地理教室或者地理园等同起来,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实际上,地理探究实验室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地理教室,主要通过创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环境,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与普通地理教室或实验室比较,我认为至少存在以下不同:
首先,地理探究实验室不是地理图片、模型的陈列室,而是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平台。它不仅有各种实验仪器,还配备了与实验仪器相配套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活动设计。也就是说它是同时具有软件和硬件的探究场所。
其次,教学方法存在根本区别。在普通地理教室或实验室中,教师是“主人”,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或模型,或者做一些演示实验。而在地理探究实验室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及时评价。
再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传统的实验室,学生按照即有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体验前人的研究过程,学生学会了知识却没有掌握怎样去获得知识,地理探究实验室只是提供相关仪器设备,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启发,由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因而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至于地理探究实验室的使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新的探究实验器材。地理探究实验室投入资金大,部分设备容易老化,新型教具也不断出现,为节省建设资金,充实实验仪器,要养成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习惯。比如收集学生旅游时的照片,采集不同地区的岩石、土壤、植物标本用于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整理时事政治的视频、文字资料用于相关地理问题的研究;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充实实验仪器等。
2.实施“超市化”管理。比如实验仪器的“超市化”存放,而不是“打包式”存放,即实验仪器不是将一个实验所需的所有器材“打包”在一块,而是根据实验器材自身特点归类放置。学生在确定课题后,像到超市柜台一样自由选取器材。再比如在分组实验中,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选时间和课题,探究时间也可以不统一等。
3.独立自主和分组合作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验,一个人恐怕不能够完成,这就要分组分工合作,这既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及时总结评比。让学生学会善始善终,体会到实践过后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还应收集活动成果并展览,以宣传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问:作为一位地理教学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改,您是如何实践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地理(必修3)》中学习区域经济,可以向学生提出“我的家乡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如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去指导和研究家乡的发展模式;又如学习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我指导学生结合耒阳的蔡伦竹海、耒水湿地公园、油茶之乡等项目,自己设计一套环境保护的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开展乡土地理研究。乡土地理是最生动的地理。耒阳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工业生产的布局,耒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都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深入研究本土地理,既能掌握书本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还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说是“一箭多雕”。
我校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同时组建了耒阳一中社团联合会,我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平台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徒步耒河行,保护母亲河”“湘安钢铁厂污染状况调查”等。此外,还组织了大量的诸如参观天文台、气象站、地质馆,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水文和植被考察等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3.探究性学习。学生正处在创造力想象力都十分旺盛的年龄,让他们自己思考去建立一种假说,通过学生发表演说,阐明观点,然后进行讨论,完善假说。这对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不仅能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总结,探索实践活动新模式。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不断总结使之升华为理论,形成了新的模式,比如基于“Web”的实践活动模式,“大网络”实践活动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后语:
新学年伊始,我们联系并采访到了一位多年支持我刊的读者,他就是本期“校长访谈”的采访对象—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曹飞跃副校长。在采访中,曹校长为我们揭开了耒阳一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无论是为适应新形势新人才观而推出的“‘新三好’体系”,还是为校内管理首创的“中学内部教育督导机制”,都展现了耒阳一中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想必这些经验与做法也会对全国各所中小学校有所借鉴与学习。最后,也想谈谈笔者一些感受,在仔细阅读曹校长的回访稿时,我不仅读到了身为校长对学校管理方面的高见卓识,更看到了身为教师言传身教的学者精神,他在文中谈及的对“地理探究实验室”独到见解,我想更是他在平时工作中无数次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