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初步实践

2011-10-10 02:52师向群马云辉李飞鹏何志红卢晶琦江希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山学时学分

师向群 马云辉 李飞鹏 何志红 卢晶琦 江希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2

中山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初步实践

师向群 马云辉 李飞鹏 何志红 卢晶琦 江希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2

本文介绍了我院通信工程省特色专业建设的初步方案,首先分析了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建设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和研究,最后给出了后续工作的重点。

独立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独立院校,而通信工程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目前国内通信专业逐年扩招,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及学生就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并且通信工程专业又是一门技术含量高,覆盖面广,发展快,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而中山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要在强手如云的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保证质量,以特色加强竞争力,以特色服务于社会。因此,如何体现特色,如何进行专业发展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分析。

1 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在3G全面铺网的环境下,未来几年通信产业又将迎来一个几年期的高速发展期。由此,市场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而目前高等学校通信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现象,同时由于通讯行业本身的封闭性,使得高校教育与当前技术最少有5年的差距,学生所学的知识陈旧,很难满足通信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必须与通讯企业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通讯课程实训平台及课程体系,使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达到工程化的教育目的,以满足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

2 通信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2.1 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为了能更好地贯彻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方针,从2008年3月开始对我国知名通信企业中兴通讯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研,最终于2009年4月与中兴通讯签署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共建NC(Network Communication)通信网络综合实训基地,以现网运行的通信设备作为我校通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同时,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采用校企合作,以NC通信网络综合平台为主线,依托实训平台,优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后的培养方案采用“3+1”模式:即在大一、大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学习通识课程、语言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大三上学年学习通信专业方向课程、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以NC网络通信综合系统为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工程系统训练,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2.2 课程体系的改革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我系完善了“通识教育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4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整个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通识课程54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35%,素质教育课程9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6%,专业基础课52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34%。专业方向课39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25%。其中,专业基础课和方向课的理论课程62个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67%,实践课程29个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33%。

新的课程体系:(1)优化通识课程,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基础,(2)优化专业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目的是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好地贯彻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图1(a) 课程体系结构

图1(b) 专业理论与实践比例

2.3 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对基础课程的改革,既需要重视基础知识,还要考虑新知识的适当增加以及陈旧知识的去舍。例如,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考虑到它是学生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夯实基础,将这门课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增加到80学时,在第一学期用48学时介绍传统直观建立电路的方法,在第二学期用32学时教会学生借助计算机如何对大型、复杂电路建立电路方程,以此适应实际电路工程的应用。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这门课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将EDA技术及VHDL语言引入,让学生掌握利用VHDL语言在QuartusⅡ集成环境下设计数字电路,为后续EDA综合设计实践课程打下基础。将微机原理及应用(64学时)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32学时)合并为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在讲授微处理器硬件结构及汇编语言的基础上,注重C语言与汇编语言在单片机上的混合开发。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2门课合并为概率论与随机信号分析,突出随机信号分析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其次,针对专业方向课程,我院与中兴通讯合作共建了现代化的网络通信实训系统,整个建设以3G为切入点,以TD-SCDMA移动通信为特色,结合现网设备开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网络技术(NGN)、程控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光纤通信”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紧跟现代通信先进技术,构建全程现网的知识结构。

2.4 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针对电子信息类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例如电子设计课程(包括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3门课验证性实验由原来的48学时减少为32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的验证性实验也由原来的32学时减少为16学时。同时增加了电子技术综合设计、EDA综合设计、单片机综合设计、DSP设计等设计型实践课程。针对专业方向课程,我们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可提供完整的通信与网络NC教学体系,涵盖现网“TD-SCDMA,NGN,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平台解决方案+NC认证+顶岗实习”一整套系统,专业课实践教学学时也由原来的32学时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到112学时的现网实践,突出工程系统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通信设备研发、工程设计、网络规划、系统调测与维护等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2.5 师资队伍的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从国内著名的通信企业引入了数位具有高学历同时从事过大型局端通信设备设计的专业人才做专职教师。并且每年暑假都会派送新引入的专业课教师到中兴通讯培训学习。每学期都会聘请中兴通讯、中山移动等通信行业的资深专家来学院给专业教师及学生做通信前沿技术的培训及交流。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方案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及我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阶段,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诸如适合新培养方案的教材、实验讲义、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等都在进行之中,并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依据学科发展要求和人才要求不断实践,逐步完善。

[1]王明泉,王浩全.信息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76~78

[2]陈晓娟,扬明宇.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28~3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preliminary progra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irst,the necessity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The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staff and so on is more detailed designed and researched;finally the focus of follow-up is given.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eature specialt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reliminary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Shi Xiangqun, Ma Yunhui, Li Feipeng, He Zhihong, Lu Jingqi, Jiang Xil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528402, China

2010-10-09

师向群,在职博士,工程师,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

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10-09);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质量工程基金项目(编号:2009JLTD04)。

猜你喜欢
中山学时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学分美食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