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2011-10-09 07:05:47美国普睿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李晓丽
财经界(学术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挑战经济发展

美国普睿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李晓丽

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普睿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李晓丽

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以碳减排为基础的经济规则正在形成,碳交易市场正在兴起扩张,低碳经济已成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发展战略。在面对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主要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方面的机遇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各种挑战。

低碳经济 碳交易 碳排放 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随后低碳经济、低炭产业、低炭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也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一)以碳减排为基础的新经济规则正在形成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一个从基于碳水化合物利用之上的低碳经济,向基于碳氢化合物使用基础上的高碳经济的转型。在进入后工业时代,高碳经济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来临的时代,碳(包括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减排将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新的国际协议以及规则正在形成中。

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低碳经济中重要的国际法律框架。在此框架下,1997年达成的 《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在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中,形成了碳交易以及碳金融市场,从而各项经济规则在不断完善。2009年底,已有192个国家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员国。尽管在2009年底只达成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国际社会为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所进行的规则磋商、谈判并未停止。

(二)碳交易与碳市场的兴起与活跃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履行,全球碳交易市场开始兴起。碳交易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目标。而在碳交易市场主要的两种形式——项目型交易和配额型交易的基础上,CER期货、CER期权、EUA期货、EUA期权等各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而市场参与者由最初的国家和公用企业,逐步扩展到私人企业、金融机构等,碳基金、碳资产等也逐渐流行。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

(三)主要西方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

世界各国尽管在达成新的碳减排协议上步履维艰,但降低碳排放的行动一直在进行。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发展低碳产业和碳减排提上了战略议程。2009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将投资8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的发展。2009年6月,美国完成了 《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规定美国到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并且用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

2009年4月,欧盟通过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提出了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三阶段(2013年-2020年)的实施内容。相比前两个阶段,第三阶段的覆盖范围将扩大、减排目标将提高。

2008年6月9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发表了题为《为实现低碳社会的日本而努力》的演讲,以政府的名义提出了“福田蓝图”——205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目前减少60%-80%。它的提出标志着日本低碳战略正式形成。200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进一步将低碳战略细化,提出政府将利用财税政策加以引导,先后出台了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特别会计制度等多项财税优惠措施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开发节能技术、使用节能设备。

二、中国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以实现碳减排的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污染换取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会继续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发展,增加清洁能源及其设施的建设投入,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清洁能源技术,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探索碳金融模式以完善我国金融系统

我国正在发展的金融系统可以借助对碳金融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拓展金融投资渠道、进行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碳交易正催生一个新兴的、规模快速扩张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进行碳金融的探索,可以吸引活跃于房地产市场的热钱以及金融资本,为其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以降低一些过热市场的投资风险。而对碳市场的投融资又可以促进碳减排市场的发展,为资金流向新兴技术市场并由此培育未来领先行业提供了金融平台。

3、参与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规则的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碳经济规则的制定,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以及碳相关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做出相应防范。一旦碳排放指标和碳减排额度被确定和分配,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碳贸易摩擦、汇率问题、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问题等,都会与碳关税的征收高度联系起来,碳排放权将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基础性因素。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以及谈经济规则的制定,可以在未来的制定的规则中更好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中国可以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而不是处于一个规则适应者的角色。

(二)挑战

低碳经济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是不能回避的,主要的挑战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面临着处理碳排放量不断上升与承担减排责任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进程仍在推进,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百年工业化历程。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承接都给碳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做出了碳减排的承诺,要达到这一目标,势必对传统工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如何推进节能减排,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发并应用节能科技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其次,碳交易导致的国际贸易扭曲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并通过课征碳关税,将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价引进发达国家开发的新能源、新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形成新一轮发达国家产品出口,技术出口的新优势。这会加剧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价格高,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低的局面,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更加恶化。同时,发达国家也会通过设置环保方面的技术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

再次,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与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仍需时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分工中“世界工厂”的地位等。对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难以一蹴而就。我国绿色产业还刚刚起步,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布局,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CDM机制为我国引入了一个以“碳排放换技术”的技术引进机制,但这种机制使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入了储备已久的环保、节能技术,占领了市场,由此形成产业标准和技术垄断,中国企业如果将来发展自主环保技术,就可能受制于人,处于非常被动与不利的地位。如何摆脱对西方环保技术的依赖,加速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挑战。

低碳经济在全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孕育而生,它为我们开启了工业文明之后的 “下一代文明”,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反思、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低碳经济下我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好准备。

[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期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4月第4期(总241期)

[3]Recovery Act Investments in Clean Energy,Energy&Environment,http://www.whitehouse.gov/issues/energy-and-environment

[4]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5]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9-10月

[6]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家》,2009年2月

猜你喜欢
挑战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