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 王建华
广东: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面旗帜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 王建华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几年来的努力工作,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广东省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三部两院一省”的创新工作模式,为我国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了极其宝贵的新鲜经验和成功范例,使广东省产学研合作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广东省创建的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我国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面旗帜。
广东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广东省这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能够站在深入推进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的高度,深刻地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新时期坚持改革创新、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并且亲自抓、扎实抓,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在全国省级层面还不多见。
广东省为了扎实推进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了多层面的省部、省院协调沟通机制,包括:省部、省院高层会商机制;多级联动机制;校市、校企全面合作机制等。同时,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包括: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基地等。通过省部、省院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示范基地、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高校与专业镇对接等手段,广东省成功突破了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瓶颈,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在电子信息、数控装备等领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依托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凭借着高校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强大研发优势,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高兴地看到,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广东省为了加快建设“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的同时,大力建设和完善各种创新服务保障体系,包括: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构建产学研服务体系。广东在创新保障体系建设中,注重长期性和战略性,突出引领性和导向性,为区域、产业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正是依靠这种日益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的有力助推,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加速向广东省集聚,创新型广东建设的进程大大加快。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二,其中广东的创新经济绩效等分指标居全国首位。全省技术自给率达62%,对外技术依存度降至40%以下。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跃居全国首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2010年下半年成立的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我国在省级层面组建的第一家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广东的实践证明,在省(直辖市)级组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对于在国家和区域创新的战略层次上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建议,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借鉴广东的做法和经验,尽快组建地方性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我们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愿意在这方面为各地提供所需要的有关服务。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集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资源整合型、协同创新型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促进会的基本宗旨,就是坚持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2010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分别给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10促进会年会发来贺信,鼓励我们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促进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有关部门的合作,全力支持广东省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型广东建设,为开创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