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
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本刊副主编 石定环
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花结出丰硕成果
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
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本刊副主编 石定环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从而赋予产学研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和更艰巨的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给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发来的贺信中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努力构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李克强还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要围绕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区域创新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宗旨和任务,在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更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使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进入经济领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广东省大力推进的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
2005年9月,教育部和广东省正式启动省部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并很快得到科技部的大力支持;2006年4月,正式成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随后,这一举措得到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格局。省部联合出台了多项关于加强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08年6月,省部联合组织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2010年8月,广东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经过五年的大胆探索,广东省的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创建了“三大推进机制、四大保障体系、五大创新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全国共有310所高校和331个科研机构的1万多名专家、教授在广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400多家大中型企业,相继与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广东共建了176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镇)、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发动组织60多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200多个省级专业镇、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等进行对接;围绕引领产业发展,省部共建了34个产学研创新联盟;校地、校企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00多个,初步建立起社会化、专业化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
广东省推进省部、省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线,突出重点,着眼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需求,集聚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重点突破;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思路,在牢牢把握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把产学研结合的基点放在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上,放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上,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引导社会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宏观层面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
为使广东省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引发产学研界各相关领导、工作者对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具体做法的深入思考,推动全国的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受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科技厅的委托,专门就广东省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搜集了大量资料,编辑出版了这期《省部院产学研合作专刊》。
我们相信,在“十二五”时期,广东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通过三部、两院和广东省以及政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我们也热切期盼,有更多的省市学习、借鉴广东省的做法和经验,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让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科技创新、科学发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