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新,张怡
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部刺激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发热及各种症状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生长发育,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控制发热、改善各种症状是非常必要的。作者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儿童外感发热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120例患儿均系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病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1~5岁者77例,>5岁者43例;病程<2 d者42例,2~3 d者7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防治感冒科研协作座谈会议标准进行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 病程≤3 d。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柴桂退热颗粒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组成,1~3岁1次5 g(一袋), 4~6岁1次7.5 g(一袋半),7~14岁1次10 g(两袋) 一日四次。对照组给予泰诺林口服液口服,按照说明书用量及服法服用。两组均以3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观察体温、咳嗽、咳痰、咽痛等临床症状。
参照文献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①临床痊愈:用药后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不再回升)。②显效:用药25~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③有效:用药49~72 h体温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 h以上体温不降,病情发展者。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病例经治疗,每日观察患儿体温、主要症状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发热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6.67%,而治疗组改善咳嗽、咳痰和咽痛症状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体温比较(℃,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恢复时间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例)
儿童外感发热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外感热邪引起,或因风寒化热,积滞生热或阴虚生内热等而致,现代医学证实90%为病毒感染引起。西药解热药如泰诺林(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解热药中常用的一种,但仍偶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过量及长期应用可致肝肾损害和药物依赖性[2]。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组成。柴胡清虚热,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止泻;浮萍祛风,行水,清热,解毒; 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3]。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对照组采用泰诺林口服液,结果治疗组对发热总有效率为93.33%(56/60),略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58/6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该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都具有较高疗效,但治疗组在改善咳痰、咳嗽、咽痛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退热表现了中药一定的优越性,能控制体温的上升并有效的缓解各种伴随症状,由此可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在临床上用于儿童外感发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02.
[2] 杜春雁,杜洪哲,魏剑平,等. 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9.
[3] 钟东岳,张福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