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洋
9月21日,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中超公司总经理鲁俊终于通过了长达6个月的“试用期”,正式成为真实意义上的“老总”。然而,难以服众的是在鲁俊入主中超公司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不仅未能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而且其一系列言行遭到了诸多媒体及业内人士的多次声讨,近日更是被公司内部人士检举。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能力和人品均被“质疑”的职业经理人,却在足协相关官员的庇护下,堂而皇之地稳坐总经理宝座……在这一怪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怎样的不可告人的利益链条?
鲁俊有何三头六臂?
9月21日,就在中超公司总经理鲁俊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一位自称是“中超公司财务人员”的人给中超公司所有领导、员工及部分媒体记者群发短信,检举鲁俊。短信中称:“于主任,我是中超公司财务人员,我向您反映一个中超公司发生的严重问题。鲁总到中超公司六个月了,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直线上升,已达到数十万之多,全部为鲁总个人吃饭和去夜总会消费、叫小姐及部分他安排到中超公司工作的人员的费用票据,票据由姚雪旻、于萍、于敏、老季等人分别填写报销,望领导关注此事,以免以后查账出现问题。请领导对我反映的问题进行查证,谢谢!”
此事一出,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短信中提到的“于主任”,即中超公司董事长、足管中心副主任于洪臣。于主任在接到短信后,面对媒体的关注,以惊人的办事效率,立即找鲁俊谈话,随后派人开始彻查。但是,最终调查的结果,很多人都能猜得到:所有金额都用作正规的公关费用,并无他用。
作为当事人,此时的鲁俊则不失时机地为自己辩解:“这无非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想要泼脏水在我身上。自从我来到中超公司之后,我们的每一笔财务支出,都是严格符合财务要求和规定的,我们是正规公司,要对每一个股东负责,所有的大款项的支出,也都是要通过董事会领导批示的。”言外之意,他遭人陷害了。
鲁俊是否被人陷害,外界无从得知,而且此事必将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只是,在鲁俊试用期满的最后一天,发生这样的闹剧,实在耐人寻味。毕竟在鲁俊担任中超公司总经理一职后至今,他的表现几乎从未赢得外界的认可,而且甚至连当初他上任的方式都备受质疑。
半年前,原中超公司总经理郎效农辞职,这一天,中国足协发出了招聘中超公司总经理的公告,一周后鲁俊闪电上任。当时,在中超公司任命鲁俊为总经理的董事会上,众多记者开始在门外热议总经理人选“肯定是内定”的,可见外界对鲁俊的质疑从一开始就铺天盖地。这也难怪,无数人都心中都充满疑问:这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担任总经理一职?
后来,外界得知鲁俊今年46岁,运动员出身的他曾经练过田径,曾是范志毅的小学同学,与申花俱乐部老总朱骏关系甚密,后来转行做广告,此前在深圳拥有一家广告公司,去年的中超联赛帮足协拉到了某电器品牌的赞助。
尽管足协副主席于洪臣一再强调,这是一次经过民主选举合法的招聘。然而,有业界专家质疑:如果说让郎效农离开是为了使联赛的职业化与世界接轨,那么就应该是从国外先进的联赛经营公司里聘请高人,可是却选了一个和足协有过几次合作的广告人,要知道像鲁俊这类广告人在深圳一抓一大把,足协就这样将中超公司总经理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这么一位“业外人”,只能用“草率”形容!而对于任命堂堂的中超公司总经理,足协从贴公告到出炉结果前后只用了一个星期,的确可称之为轻率,而细究其中的过程,更有众多不透明化的运作。深圳一家不知名广告公司小老板,经过一星期充满神秘又扑朔迷离的“竞聘”后出任中超总经理,即使没有内定的证据,也是十足的闹剧。
就在鲁俊被任命为中超公司第四任老总的当天,几个小时后,一位湖北的邓先生在微博中揭露了鲁俊的老底:“5年前,鲁俊做模特大赛赛事推广活动时,曾租用本人两辆车做办公用车3个月。活动结束后,鲁俊不见人影,8000余元的租金也没着落了。与其多次联系,结果是一拖再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后鲁俊曾经就职过的公司——星际传播(国际)机构总裁张全欣在微博中曝料:“不敢相信,从本公司几年前失踪的某人今天竟成了中国足协委任的中超公司总经理,这事也真够传奇的了。”当记者采访到张全欣,张全欣回应道:“那个微博确实是我写的,鲁俊以前是我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六七年前说有赞助商。那时我们公司前期给了30万元吧,后来我们发现不对,赞助商的公章,包括老总的签名都是假的,所以我们就报案了。当时他听到风声后就消失了。”当记者追问这是否与现中超公司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时,张全欣肯定的回答道:“百分之百是一个人。”
从某种角度讲,鲁俊走出幕后出任中超公司老总,成了张全欣揭他老底的导火索。而纵观整个事件过程,鲁俊被揭的老底是确有其事,像这样一个人坐上中超公司老总宝座时,当然无法被公众所接受。试想,中超在打黑后,一再强调要高举健康和诚信两面大旗,而却经过所谓的公开竞聘招来一位没有商业道德的人来担任舵手,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更加让外界浮想联翩的是,当时参与当初面试鲁俊的工作、并向中超公司董事会提名他担任中超总经理的于洪臣,在得知鲁俊被揭老底后,轻描淡写地说道:“鲁俊当年的事和中超公司没关系,让他自己去处理吧。没什么可说的,一切依法办事。”于洪臣的对鲁俊“庇护”,不由让人们想起招聘之初,中超公司公开招聘的条件:年龄40-50岁、大学本科、英语4级,以及多年从事广告、公关工作。现在回头来看,一切似乎都是为鲁俊量身定做的。这背后究竟另有什么秘密和动机呢?
贱卖中超,足协为何不彻查?
新官上任三把火。据内部人士透露,鲁俊上任后,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三年之内让中超公司上市!”鲁俊还谈了自己的设想,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寻找风投,引入新股东,为中超公司上市进行准备。为留住和吸引人才,他还表示,如果中超公司上市,员工可以持有原始股。同时许诺,从下月开始,所有员工工资翻倍,现有人员数量也将翻倍。不过,在待遇翻倍的同时,鲁俊表示将陆续找每位员工谈话,他要给每位员工提出一个任务指标,不达标者随时准备下课。
自从将上市蓝图公布于众后,自然吸引了不少眼球,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不过随后鲁俊明确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鲁俊并没有完全否认上市就是子虚乌有,他承认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这就是把中超公司建立成为中国最专业的赛事运营管理公司,并且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什么是公众公司?就是上市公司。
不管鲁俊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实际上他的言行让他“外行领导内行”的实力暴露无遗。据相关专家解读:根据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符合六项硬指标条件,而目前中超公司能够满足的只有“公司成立时间须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这一条。而鲁俊最应该熟读的一条是: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而因为2010年出事的中超公司总经理吕锋被追究刑事责任,就这一条足以让“中超公司三年上市”的梦想成为水中花。而一位上市公司老总则表示:“即使符合所有条件,要上市至少要超过两年的时间,这一下就显示出他在经营上的外行。”其实,鲁俊并非喊出“中超上市”的第一人,早在中国打进韩日世界杯时,时任足协主席阎世铎就流露出让中超上市的理想,但最后不了了之。如今鲁俊旧事重提,无非想证明自己怀揣伟大抱负奔赴这个岗位,可他似乎从没有想过,专业知识不过硬害人又害己。
更加让人奇怪的是,鲁俊上任后,为中超公司做成的第一笔买卖,居然是将中超联赛的六年广告资源“免费赠送”给合作伙伴——深圳雷曼光电公司,有媒体把其称作为“丧权辱国”的合同。
其焦点就在于,中超公司与雷曼光电的合作,明显“不对等”。后者付出了7500万元的产品,就换来6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身份,16个中超赛场、共计1760米的LED广告板、为期6年的二圈广告板的经营权和收益权(中超公司保证此部分资源价值不低于2000万元/年),还有若干电视和场地广告时段。谁赚谁亏,一看便知。
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现时的雷曼光电在谈判桌上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奇货可居的本钱,中超公司却给了他们远超国际知名巨头的礼遇,实在殷勤得让人生疑。而中超副总李虹此前效力于雷曼光电,此次中超与雷曼光电联姻,她在其中不避嫌疑地穿针引线,也为这项合作平添了“利益输送”的猜测。据了解,雷曼光电的产品原以外销为主,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金融风暴等轮番冲击,去年开始出口萎缩,公司转攻国内市场,目前国内外的销量大体持平。但是,据该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近四成。这表明,雷曼光电资金回笼并不畅顺,经营现状未可乐观。更大的麻烦还在于库存。据年报披露,到2011年一季末,库存达到7500多万元。这个注册资本为6700万元的公司,居然有7500多万元的存货,其产品一定程度上的滞销、现金流一定程度的吃紧,一眼可知。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出口遇阻,拓展国内市场又遇现金回笼不畅;市场竞争加剧,既使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导致利润下降,又造成存货不断创出新高——雷曼光电的经营形势可谓举步维艰。
倘若这些内情是可以封锁不为外人道的,倒也罢了;雷曼光电作为上市公司,年报是完全公开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别说是职业经理人了,就是普通的股民也不可能不懂得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但是,鲁俊、李虹偏偏肆无忌惮地当起雷曼光电的“贵人”:所谓7500万元的产品赞助,几乎与目前雷曼光电的存货等值。中超公司等于变相帮雷曼光电清理、盘活了库存。虽然眼前不见得套回现金,但是6年2100万元的设备维护费却是真金白银,6年最低价值1.2亿元的二圈广告板独家资源也是白纸黑字。而且合同中还有更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条款,甚至就连雷曼光电技术人员在这6年中进行设备维护的差旅费,竟然也都要由中超公司来负担。就像我们先租后买一套住房,当前房东要来看房时,需要我们承担对方机票等全部费用,哪里来的道理?这到底谁赞助了谁?
有专家分析,受全球经济环境使然,雷曼光电这样的外贸型企业未来数年必须开拓国内市场。在这个艰难的、足以决定生死的转型期,鲁俊、李虹等人主动为雷曼光电提供了一个国内目前屈指可数、影响力巨大的公共推广平台——中超联赛。这样的“免费、巨量广告”,这样的“新的、一本万利的利润增长点”,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因此,这份合作协议若不是鲁俊、李虹等人滥竽充数、完全不够资格为中超公司打工的证明,就应该是居心叵测、慷中超之慨、售一己之私的铁证。从涉嫌“暗箱操作”出任中超公司老总,之后又曝出涉嫌伪造合同诈骗原老板30万元等丑闻,再到如今这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合同,鲁俊身后的“保护伞”到底是谁?就以此次为例,身为中超公司董事长、国家体育总局的公务员,于洪臣为什么同意签订这份“吃里扒外、扶危济困”的合同?身为中国足协“一哥”韦迪为何仍然一声不吭?中国足协之“黑”,在南勇等人倒台之后,难道这么快就谱出新篇?
后来,在媒体关注、外界舆论的压力下,据说中国足协暂时停止了与雷曼公司的合作意向。但是,难以服众的是,直到今天足协也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事情缘由的说法。
谁是鲁俊的保护伞?
外界对中超公司相关官员的质疑声,在鲁俊被曾涉嫌商业诈骗、贱卖中超、被短信检举等一系列事件后达到顶点。当年之事,按照中超公司董事长于洪臣的说法,确实“和中超公司无关”。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对鲁俊此人资质甚至职业操守的疑问,和中超公司不无关系。
某种意义上说,中超公司也是“受害者”,公司本就不算健康的形象和前景因新任总经理的“劣迹”再受打击。如果真的只是“工作失误”,那么鲁俊的工作能力就有待商榷;如果不仅是“失误”而是“失足”,那问题就严重了。
事实证明,中国足球界由于体制弊端而成为一个“事故高发地带”,关键岗位负责人也容易“从好人变成坏人”。面对诚信的严重缺失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期待,足球界在选拔关键岗位负责人时更应该“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位,不能因为“经营人才难寻”而降低对中超公司总经理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的标准。如果在此方面“带病提拔”中超总经理,显然违背了中央三令五申的要求,其蕴藏的风险不是中国足球管理中心甚至国家体育总局所能够承担的。
资深体育评论员周文渊曾撰文透露,两个月前《证券时报》等财经类媒体已介入“贱卖中超”案,将穷追猛打其在信息披露及权钱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二级市场上众多的雷曼小股东也不干了,纷纷质询合同真相。据说,足协掌门人韦迪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卷入此案。其实这也完全符合逻辑,这么大的项目,又是中超公司改组后唯一搞定的项目,作为一把手的韦迪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当然,他所起的作用也像于洪臣那样,竭力促成、竭力隐瞒,在瞒无可瞒时,则竭力淡化。甚至在中超董事会决定暂时叫停雷曼合同时,韦迪还轻描淡写地说,(鲁俊)只是在程序上有点问题。而且,尽管各俱乐部股东坚决反对,但由于韦迪、于洪臣的坚持,这个合同并没有被废除,鲁俊们还试图在适当修改后再行闯关呢。韦迪为什么要这么做?找不到任何正当理由,这个项目甚至都谈不上是政绩工程。不过我们知道在官场上,很有些人在升官无望、沽名钓誉也很难的情况下,转而追求实惠,或大捞特捞,或为未来积累人脉关系和发放人情期权。韦迪在理论上就属于这种情况,年龄决定了他已走到了仕途的尽头,中国足球在三五年内不可能出成绩,因此想法捞点个人实惠很符合潜规则。
周文渊还透露过一个惊人的内幕细节:奥运会预选赛期间,国奥对阿曼之战在某市进行,按惯例韦迪也要来督战,市足协派官员派人到机场接机。但人到了机场却接到北京来电,称韦掌门临时有事不来了。然而事实上,韦迪仍然来了,被某俱乐部某高管接走。整个事件非常蹊跷,韦迪以足管中心主任的身份前来督战国字号赛事,而非视察俱乐部,理应由市体育局或足协接待,怎能选择俱乐部?何况还故意隐瞒行踪。至于有人向有关方面举报是否被人接到夜总会,是否享受不符合国家干部身份的招待则无人知晓。据说,此事或许会被立案侦查,但后来也是不了了之,不过不少圈内人士都知道,该俱乐部与韦迪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特殊关系,而在鲁俊出任中超老总后,关系就更密切了。鲁俊与该俱乐部老板及董事都是老熟人,甚至有人说鲁俊曾经是该董事的马仔,而其入主中超公司后提出的3年上市计划也正是该俱乐部老板的创意。倘若中超公司真的积极运作上市的话,作为资本高手的该俱乐部老板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也会扮演幕后推手的角色。了解了这些内幕,就将不难理解,为何鲁俊能在一片质疑声中、在一次次遭遇信任危机后,最终总是能够化险为夷。
事实证明,中国足球“职业化”近20年的成果是:打造了一个带有浓重行政色彩的市场“怪胎”——一个官商一体、由行政管理者主导的“伪职业”联赛。官商一体、管办不分的恶果,在“南勇们”身上已经体现得十分明显。此次在韦迪时代,在中超新一任职业经理人高调上任后,本被寄望能成为联赛重新踏上改革之路的起点,但疑点重重、骂声一片,如今同当年福特宝更名中超公司的“换汤不换药”颇有神似之处,而远非众人期盼中的“推倒重来”。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鲁俊不下课,昏官不整治,中国足球看不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