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银行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2011-09-28 07:4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保险业务保险产品保险公司

王 瑾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论我国银行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王 瑾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我国的银行保险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局势下迅速发展。但相比国际上银行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起步较晚,双方合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银行保险的概念,阐述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过程,探索银行保险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于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有关对策建议。

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产品创新;交流机制

一、国内外银行保险研究综述

许多学者从银行、保险公司进入对方的角度对因哈保险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观点。Sigma指出,亚洲银行保险的发展原因与银行获利能力的改变有关。我国银行保险起步较晚,国内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理论研究总是落后于实践。1996-2000年是我国银行保险在我国发展的探索阶段,期间学术上的理论研究寥若晨星,仅有学者呼吁建立银行保险制度。2001年以后银行保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术界从此才开始关注银行保险。其中许多学者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策略以及合作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宋明岷指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策略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双方应深化合作程度,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认识银行保险,细分市场,加强人员素质培训,转变竞争策略。黄韩星提出了我国银行保险合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产品、管理制度以及监管和法制层面进行设计与创新。刘华军认为银行保险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满足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面的利益,实现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降低经营成本。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变迁

自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了千禧红——第一款银行保险产品以来,我国银行保险经过九年的发展呈现出银行保险保费收入逐年攀升以及银行保险在人身险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见表1)。

表1 我国银行保险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与国际金融市场日渐成熟的银行保险相比,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95年至1999年)

从1995年开始保险公司通过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利用银行的分支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这一时期的银行保险以银行代收保费为主,产品单一,合作形式简单松散,银行保险市场没有真正启动起来。1996年8月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在深圳平安大厦签署了代理保险业务协议率,此后中保、太保等公司也纷纷仿效,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另外,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华安、泰康、新华等,为尽快占领市场,也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

2.高速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5年)

2000年8月平安人寿率先根据银行销售渠道特点在北京、上海推出银行渠道专有产品“千禧红”A、B、C款拉开了中国银行保险业务高速发展的序幕。随着国内保险公司的蓬勃发展,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产品逐渐增多,业务呈现跳跃式递增。国内几家大型保险公司都与商业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2002年三月中国工商银行利用其控股公司收购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24.9%的股份,并计划入股太平人寿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不仅已和个人代理、团体直销一道,成为保险销售的“三驾马车”之一,且有后来居上之势。银行借助其优势迅速推动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比例不断上升。

3.深层次合作阶段(2005年至今)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合作阶段,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保险公司和银行通过股权结构相互渗透、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呈现出混业融合的趋势,合作模式正在深化和发展,由简单合作逐步转变为更高、更深层次资本合作上的合作。2006年3月中国首家银行保险合资公司——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开业。2006年12月中国人寿收购广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2007年1月,平安保险绝对控股深圳商业银行;2008年1月,交通银行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这充分说明了银行保险合作层次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和局面。

三、我国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银保合作的产品种类单一

目前,银行保险产品名目繁多但大同小异,主要是一些适合柜台销售的意外险产品和低保障、侧重储蓄或投资的寿险产品。这些险种设计简单,除了名字各有讲究外,它们的费率和功能基本没有太多的差异(见表2)。由于产品基本雷同不能满足客户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大大限制了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寿险产品中95%又以分红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投资成分重,保险成分弱,特别是一些年金型的人寿险产品,由于其预定利率与储蓄利率直接相关,客户在保险产品和储蓄中进行比较,导致银行业务与代理保险业务的直接冲突。

表2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开办的主要银行保险产品一览表

2.手续费恶性竞争

随着银行保险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手续费逐步攀升,远高于基金业务的手续费,银行保险业务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并不高。由于每家保险公司都面临着迅速壮大的紧迫压力,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已经从1%上升到3-4%(见表3),有的甚至高达到6%。而高昂的手续费必然导致产品定价的提高,增加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减少客户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基本上是无利润或低利润销售,影响银行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表3 2005—2008年银行保险年均手续费率

3.宣传负效应

在高昂手续费刺激下,银行为增加业务收入,打着“高收益,高保障”的旗帜吸引消费者,出现了一些滥用银行信誉作担保、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在客户的心中有很高的信任度,在银行中销售此类产品很容易让人误解为银行为保险公司担保。另一方面,银行柜台人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在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将保险与存款、国债等银行产品进行简单、片面比较,盲目套用银行的一些概念,导致客户认为自己购买的银行保险产品仅仅是银行储蓄的替代品。这种宣传上的误导,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资本金的回报和服务声誉造成较大压力,也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4.银行保险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目前,银行保险产品主要是通过银行柜台销售。银行保险业务专业性强,专业人员极其缺乏。银行员工虽然具备一定的保险知识,但是由于保险原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在销售银行保险产品时,缺乏相关知识的一些银行员工在出售银行保险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讲解保险条款以至于出现承诺保底收益,出现误导客户的急功近利行为。这些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5.银行缺乏与保险公司的深层次合作

银行和保险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从共同合作开发和提供高层次的复合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高度上认识银行保险。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缺乏开展深入合作的意愿和长远规划,从而导致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6.银行保险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技术支持落后

金融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获取服务的便捷性是客户进行金融消费的基本要求,能够及时快速地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基本条件。银行保险产品的销售不仅是将保单售出向客户收取保费的过程,同时还包括一系列的售后服务。现在的保险公司无法提供银行网点的保单自动查询、保单更改和保单贷款等服务,无法实现银保联网、电脑出单和实时管理的现代化。这些技术上的障碍也阻碍了银行保险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健全,成为制约银行保险向更深层次发展的瓶颈因素。

四、对于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发创新优质的银行保险产品,建立合理的营销体系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注重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发展与信用卡有关的小额免核保寿险产品。首先,可以研发与银行业关联的产品。其次,可以研发保险专业服务产品。三是要重视研发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服务的产品。银行可以运用保险公司产品期限长、客户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将银行产品销售与保险售后服务相结合,共同发掘市场潜力,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同盟关系。

2.加快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电子化建设

强大的IT支持是客户进行金融消费的基础是银行保险成功的条件之一。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提升双方IT技术,在产品开发、销售等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交叉销售,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银行和保险公司还应该完善自身系统,实现银行的业务处理和结算系统与保险公司数据库系统联网,开发银行保险电子商务,使客户能在银行柜台一次性办完所有保险手续,做到投保人在银行柜台直接拿到保单,即时生效,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3.提升银行保险业务的服务水平

银行员工保险代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代理保险的销售和前景。银行保险业务专业性强,险种的开发、产品的推销、售后服务等均需要一大批专门人才。对银行来说,要与保险公司合作,必须加强对专门负责保险代理业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有能力应付各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问题,使客户能感受到在银行买保险和在保险公司买保险一样享受专业化的服务。

4.完善高层交流机制,建立长期利益共享机制

保险公司与银行应立足长远,积极拓展银行保险产品新领域,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股权合作,建立长期利益分享机制从根本上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实现银保规模效应和收入的协同效应。搭建银保双方高层的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对有效解决双方合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将大有帮助。应建立银行保险联席会议制度,为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5.细分市场

目前的银行保险产品,大多还属于比较简单的储蓄型分红产品,面对的是普通的储户,虽然销售量大,但利润率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保险产品的多样化成为趋势,这必然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的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此外,银行和保险公司还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客户设计相应的银保产品,再配合各种节日推出。

[1]胡浩.银行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刘天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9(5):29-33.

[3]吕宙.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保险研究,2009(6):29-32.

[4]朱正.银保合作亟待规范发展之路[J].上海保险 ,2009(6):5-7.

[5]陈秀良.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9(3):40-42.

[6]陈文辉,李扬,魏华林.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编辑:张薛梅]

F 842.0

A

1671-4806(2011)01-0013-03

2010-12-16

王瑾(1988— ),女,回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

猜你喜欢
保险业务保险产品保险公司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2020年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保险业务统计表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