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1-09-28 02:26刘玉庆
体育教育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类学少数民族新疆

刘玉庆,庞 辉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玉庆,庞 辉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新疆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体现于创建体育旅游标示物,提升旅游景物的吸引力,建立适合于旅游者与旅游空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核心的新疆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形成增强少数民族价值认同、保护少数民族特质文化;实现“舞台真实”与“文化本真”的平衡、统一等对策。

旅游人类学;新疆;体育旅游资源

AbstractThe Xinjiang tourism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view of tourist anthropology consists of creating lables of sports tourism,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sceneries and establishing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ts and tourist space.For the sports tourist resource featured with sports culture of ethnic groups,the paper proposes to enhance the value recogni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protect the specific culture of the ethnic groups.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o balance and unify the true stage and true culture.

Key wordstourist anthropology;Xinjiang;sprots tourist resource

Author’s addressSport College,Xinjiang Normal Univ.,Wulumuqi 830054,China

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不仅提出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美好;还对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本研究以此为契机,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新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新疆旅游业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跨越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旅游人类学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基础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文化人类学中的考古学、民族志、民族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旅游现象进行综合考察[1]。经过 4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格雷本(Nelson Graburn)和纳什(Dennison Nash)为代表的两大重要研究流派:即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和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2],产生了“旅游是在人类学中是一种涵化的现象”、“旅游是一种现代世俗仪式[3]”等不同观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将视角放在了民族体育旅游的领域,着重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达到保护民族体育旅游的真实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目的。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要在尊重当地居民意愿的情况下,将本地与体育相关的最具特色的地理环境、民族活动、文化场所等经过开拓和建设,从而发挥、改善或提高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的一种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体育旅游资源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旅游人类学可以提供更好的依据。本文以新疆体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体育资源研究来探讨开发的策略,从而对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表1 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 (基于开发视角)

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现状

新疆是一个拥有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蒙古、锡伯、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乌兹别克、达斡尔等55个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地,也是拥有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达瓦孜、赛骆驼、马上射箭、马上拾银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体育文化大区,同时还是一个拥有高山、冰川、湖泊、草原、戈壁,沙漠,类型各异的自然保护区。

根据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于素梅、易春燕所著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一文对体育旅游资源从开发角度所进行的分类[4](如表1所示),本研究对新疆所涉及的体育旅游资源能开展项目进行具体分类介绍,如表2、3、4所示。

表2 新疆主要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基于开发视角)

2.1 新疆主要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分类及评价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部,总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有80万平方公里。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这“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为,攀岩、登山、徒步穿越、探险等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其间的特色大峡谷,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的沙漠,是开展探险、穿越、科考等活动的重要地带。崎岖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的500多条河流以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为漂流、划船、垂钓、赛艇等项目的开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境内独具特色的冰川,共计1.86万余条。如一号冰川,能进行科考、探险等活动。此外,草原、温泉、湿地、森林也在开展体育旅游项目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详见表2。

2.2 新疆主要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分类及评价

在新疆可以观赏到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墓葬、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庙窟及博物馆,如阿斯塔那古墓、苏公塔、尼雅遗址、柏孜克里克石窟及龟兹文化博物馆等,详见表3,尤以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详见表4),为主体的观赏型体育资源形式多样,如: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切力西、帕卜孜、萨哈尔地;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刁羊以及赛马、库热斯;柯尔克孜族的马上角力;锡伯族的射箭;达斡尔族的波依阔等。其中赛马、赛骆驼、骑马、射箭、达瓦孜、姑娘追、荡秋千、摔跤等8个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体育旅游中颇受欢迎的活动内容。由于这些项目内容丰富,而且具有娱乐性和比赛性,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3 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从以上具体的开发分类中,可以看到新疆开发体育旅游的优势所在:不仅拥有全国旅游资源68种中的56种丰富自然地理资源,更拥有冰雪特色旅游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这些地域性民族体育资源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构成了其它任何地域无法比拟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5]。

但是,目前,新疆体育旅游市场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特色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市场体系尚不成熟[6]。相对开展较多的冰雪运动、冰雪游及小规模户外俱乐部组织的登山、徒步、自驾车穿越、游玩等项目内容较为简单,运动方式不够完善。此外,疆内外旅游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和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

表3 新疆主要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基于开发视角)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3.1 新疆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3.1.1 创建体育旅游标示物,提升旅游景物的吸引力

对于旅游者来说,吸引他们的是具有地方性的旅游标示物。它具有“标志、代言及宣介”的指示功能。麦克内尔倾向于将旅游标示物扩大到任何有关景点的信息,包括旅游书籍、博物馆介绍以及人们对所有景物或景点所进行的宣传、故事等等。所以,旅游的标示物包括了两种基本的指示:信息与传送信息的媒介[7]。

新疆的旅游标示物有很多,比如喀什、乌鲁木齐大巴扎、天山、喀纳斯湖等,可真正能与体育旅游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几乎没有。这就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扩大其在国内乃至世界影响;同时发挥标示物的功能让旅游者对著名旅游标示物及其体育旅游活动产生特殊的吸引。因为只有当著名的旅游标示物与体育旅游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它对游客的吸引才能让旅游有“仪式性”的意义。只有这样一个巨大吸引力,游客才会不自觉地遵循对旅游的探索,一步步地往下走,最终达到完成体育旅游的行为。

3.1.2 建立适合于旅游者与旅游空间的互动关系

旅游空间,这里的“空间”,首先当然是指旅行者需要进行短期生活、观察、了解、体验或者观光的地方和地点[8]。它有很多分类,同时与旅游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旅游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生态旅游”,那么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和景点就成了游客的主要关注点。此时,旅游者对自然主要是在观察、观赏方面,其两者互动性较小,人对自然的空间距离感就相对较远。而对于体育旅游,如:登山、攀岩、滑冰等旅行活动,会让人们与自然所建立的空间关系的互动性增大。如果进行野外体育活动,人与自然的距离就会更近。总的来说,就是在某个特殊的空间和地方实现某些特殊的旅游目标。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要建立适合于旅游者与旅游空间的互动关系,才能使体育旅游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新疆的参与型体育旅游主要集中于地文、水域、生态三方面的自然环境,所以,应该构建出“旅游者与生态”的自然关系,即自然景区或公园,只有旅游者到访时才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在旅游者进入景区观光前,可以实行必要的提醒或讲解,如,河流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人类应该保护它等之类的注意事项。在开发过程中,要把握好旅游者与旅游空间的互动关系,只有让人与自然距离感觉相对较远,才能实现两者互动性关系的相对增强。

3.2 新疆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新疆的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不管是历史文物古籍、体育赛事还是文化盛典,均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旅游的核心内涵。因此,对于观赏型体育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目的。

3.2.1 增强少数民族价值认同,保护少数民族特质文化

在旅游人类学视角下,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是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文化涵化,根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简称 SSRC)的定义,指由两个或更多的文化系统之间的联系接触所发生的文化变化[9]。文化涵化的发生一般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外来文化的介入,对本地原生文化产生作用,进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要看一个社会群体或族群内部的认同和凝聚力,以面对来自外部因素时的承受力[10]。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外来的游客往往会将自己或自己地区的现代行为或意识带入,这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等有强烈影响,甚至使得传统文化逐渐衰退。

因此,首先应提高少数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本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价值性:其民族体育文化是不可复制和重新创造的,也是最独特的;其次是在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应该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同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对外来游客接待的具体承载力来进行体育资源的开发,以保持文化间的平衡发展。最后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上,民族体育开发者应将民族体育文化注入旅游产品中,保持独特的旅游品牌和特色,从而让旅游文化价值取向趋于最大化。

3.2.2 实现“舞台真实”与“文化本真”的平衡、统一

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体验的活动。游客希望在旅游开发时能“原汁原味”,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地区都不可能把自已的原生文化全盘托出。这就需要开发过程中实现“舞台真实”与“文化本真”的平衡与统一。

马康纳提出了“舞台真实”,即在旅游业开发中,文化旅游产品被当作“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展示,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商品化”[11]。文化的本真是指文化发展和展示中的真实性和自然性[12]。由于文化商品化往往会使文化失去原来的真实性而遭到破坏,这就要在开发中把握两者间的平衡。因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是两个不同的真实性领域,在开发中应该区别开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需运用“舞台真实”去保护其所具有的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价值,即保持其具有的“文化本真”,才能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真实的文化基础。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的开发选择都是对“文化本真”的合理设计、复制和再创造,使真实的文化免遭游客的破坏。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要建构以“文化本真”为基础,“舞台真实”为形式,两者平衡、统一的资源开发。保持“文化本真”,要使旅游地居民和表演者增强其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自信心,强调民族体育文化真实的重要性,并通过展示游客的向往心理及好奇感来强化他们保护民族体育文化的真实性。发展“舞台真实”,要对原生文化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使原生态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时显得更加“真实”。

[1]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17(1):63.

[2]李应军.论民族工艺品的开发于创新——一种旅游人类学的观点[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2):23.

[3][7][8][9]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37.182.116.290.

[4]于素梅,易春燕.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05,31(1)::26-28.

[5]江涛.乌鲁木齐地区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6]马慧敏,孙忠伟.新疆体育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体育学刊,2009,16(7):57.

[10]王鹏辉.新疆民族旅游的人类学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7,(3):49-52.

[11]刘晖.旅游民族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20.

[12]姚鑫,卢塞军,王瑛.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699-703.

(2010-09-19收稿)

Xinjiang tourism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view of tourist anthropology

LIU Yu-qin,PANG Hui

G80-05

A

1672-268X(2010)01-0021-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改革开放30年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流变研究》(XJ EDU2009I29)

猜你喜欢
人类学少数民族新疆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新疆多怪
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