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育斌:演绎生命图腾

2011-09-27 05:48:14劳志建
西部大开发 2011年8期
关键词:户县母亲医院

◎ 文/本刊记者 劳志建

他患小儿麻痹左下肢瘫痪,2岁就进入了弱势群体。但他不认命,40年钻研中医终有大成。

29 岁他被授予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40岁创建“西安济仁医院”悬壶济世,仁医为民。

46岁成为北京2008残奥会火炬手,让奥会圣火点亮了生命旅程……两年后荣获全国肢残人自强创业奖,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户县有涝河,源出秦岭北麓,河水清澈沿县城西蜿蜒而下,过县城北去十里,涝河经由一片地势平缓的地方,造就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的满眼繁茂。

这块福地600年前就有了一个名字——涝店。中国地名的产生,常和山水有染,涝店的起源在乾隆四十年(1367年 ),当时的《户县新志》已经有载:因涝河东岸居有人家,且有店铺,故称 “ 涝店 ”。土地肥沃就有盛产,有盛产就有交易,集市贸易从而兴起,解放后,成了历史悠久的涝店镇。

户县涝店镇有个百年龙窝酒老作坊,涝店镇还结“桃”长“杏”瓜果飘香,600年光阴荏苒,涝店镇富庶一方。唯有的缺憾,就是还需要几个“天降大任”类的风流人物!

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理论,是告诉大家上天要降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肌肤消瘦,受贫困之苦,事事总不如意,从而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961年,真有这样一个人出生在了涝店镇鲁家寨村。

与苦难同行

他叫严育斌,双耳挺大,双眉飞扬,五官端正,一句话概括——正面人物形象。大多数人,对人生残酷的理解基本要到童年之后,但严育斌从两岁就开始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总之他两岁那年一个晚上真的做了噩梦,早上起床后就不能走路——小儿麻痹造成了左下肢瘫痪!父母哥姐围拢着他,呼天喊地的就是没办法,从此,苦难与他同行。

腿脚不行,严育斌不想上学,母亲逼着他念书。母亲说:咱腿废了人不能废,心气更不能废,只要心气高,照样活到人前头。小学前两年,上学放学都是父母送去背来,略大点,用树枝杈弄个拐杖自己撑着去,同学们经常将摔倒在地爬行着的严育斌扶上一程。上初中时,涝店中学很远,母亲卖了多次鸡蛋,才攒够钱买了两个车轮,找木匠做了个车箱,从此大多是同学拉着严育斌上学。但每逢下雨,路面泥泞,就无法到校——泥泞,当时农村的路,泥泞,也是严育斌的人生道路!

13岁时,严育斌多了自尊,坚决弃学,他决定不再给父母、同学添麻烦,他要学手艺,自己养活自己还有家。第一个提议是修鞋,严育斌同意,只要能养活自己帮助家,干啥他都愿意!母亲坚决反对,一票否决;第二个提议有了文化含量:修电器。那是1975年,半导体、收音机刚刚兴起。几乎全票通过,又是母亲一票否决,母亲说:再想个更有用的手艺,总感觉缺点啥。缺点啥呢?严育斌当时没想明白。但他很敬佩母亲,别看没文化,剪窗花、做衣服、拾掇锅台庄稼样样拿手,母亲常说:事不在手,在心!严育斌信。

母亲说:这事我看要找你姨夫拿主意才行。严育斌的姨夫在惠安化工厂工作,见多识广。果然,姨夫说了三个字——学中医,一锤定音。从此,严育斌走上了医学道路。当然,姨夫有充分的学医理由,他说:咱倒在病上,咱就学治病,这事不但是手艺,还能造福乡党!但当时只有13 岁的严育斌,根本看不懂中医书。可是母亲已经下定决心!每天,母亲上工时就把严育斌锁在家里,逼着让他看书,严育斌对枯燥的医书提不起兴趣,偷着玩,母亲回来了,假装看书。

但母亲有办法,一句话,你就给咱死记硬背,记牢了,再想办法消化。每天早上,母亲摆好窝窝头监督,严育斌趴在炕上裹着被子边吃边背药性。直至今天,死记硬背依旧是严育斌的强项,看过三遍的东西,他张口就来,都是那时候练出来的。《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背熟了、《伤寒论》 的398 条倒背如流了,背到《药性赋》和《汤头歌诀》时,竟然有了理解能力。一年多时间,严育斌肚子里全是药书、药性,甚至将从姐夫那拿来的《赤脚医生手册》都背得叫人眉开眼笑。

谁说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来了!

鲁家寨村医疗站的一位医生当兵离开了,严育斌母亲四处游说,终于让小育斌进了医疗站,从此开始实践。也就是同时,严育斌在自己身上偷着练针灸,巧的是一天有婆媳吵架,媳妇闭气了,万急时医生不在,严育斌壮着胆子扎了几针,把人给救活了。那时,他刚14岁,虽然在医疗站上班,但还是记工分,成人每天10分工,严育斌3分半。

鲁家寨村弥漫着兴奋,谁见了都在问:谁用神针把人救活了?小育斌呢,那个崽娃子!

携知识腾飞

医疗站两年实践,严育斌感到很充实,还没等他陶醉,就发现了不足,那是因为一位脑溢血的老人……大病治不了,送医院有时都来不及……严育斌决定继续求学。当时国家强调中西医结合,所以,他在户县卫校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了一年,又到户县森工医院实习了一年,被分配到涝店地段医院中医科,从此开始了坐诊、出诊长达十年的医疗积累。20岁出头,严育斌在户县出了名,事情很简单,有个老汉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去了几个医院都没办法,老汉的儿子还是赤脚医生,村里人都说:看着出来的气比进去的气多了,麻烦大了,准备老衣吧!不知谁说了一句:育斌的中药有劲力,不行接来再试试。于是村里套了马车把严育斌接了去。严育斌号了脉,开了药方说:明天早上八九点能大便再来接我,家里人说:20多天都没大便了,难!第二天早上十点,马车又来接严育斌了,老汉吃了严育斌的药,早上果然有了大便,大便块块比石头还硬!老汉又吃了严育斌一服药,从昏迷中醒来,又下药,竟三天退烧,爬起来喊肚子饿,把全村人乐呵了半个月。

但严育斌注重的依然是学习。那时,他有15块钱工资,除了吃饭,就是买书。虽然经常被马车接走行医看病,但从不收费,所以,看完病村里人总让他吃点肉,他自己不但从不买肉吃,为了省钱,还坚持不吃早餐,到西安去一趟就钻一天书店,从不进饭馆,带块红薯揣着顶饿。他三姐知道了心疼,省下钱叫他买饭吃,他还是全买了书,气得三姐直掉眼泪。严育斌零零星星买下的医学书籍已达6000多册。至今天,严育斌有事业有医术有自己的医院有上亿资产,但还是不吃早餐,不是钱的原因,是多年养成了习惯。

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难以形容,这就是严育斌的从医之道。于是,有了厚积薄发,有了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的辉煌,有了出版《伤寒论词语解释》、《乙肝炎方精选100首》《桂枝汤的临症应用》《男科临症录》等中医专著的历史!1993年,严育斌以《乌梅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113 例》一文获邀参加首届亚洲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1999年当选为陕西中医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当然不能忘记他努力拼搏的日日夜夜,忘记他几十篇论文的失败和尝试,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扎实地自学了初中,高中、大学语文乃至精读古汉语,他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将医学书籍的古文词条用白话文进行解读的能力让陕西中医学院杜雨茂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深为震惊!

让金钱济世

严育斌的第一桶金来自艰险研发的“仙灵胶囊”。

严育斌在内科、妇科疑难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擅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尤其对男女不育症治法独特,受到患者和同行的称赞。他研制的新药“仙灵胶囊”,治疗男性不育效果显著。1997年“仙灵胶囊”在正式投放市场的同时为他带来了财富。他要用财富干什么?严育斌说:我要创办医院,济世为民。

2000年办院时,人才及资金问题是严育斌首先要面对的。然而,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不放弃他感动了所有人。

2001年,西安济仁医院成立,为了招揽人才,请一名好医生,他拄着拐杖十次、二十次的去请,初期,仅招揽人才的车费就花了十五六万。在建院短短的几年里,西安济仁医院的发展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自己的医护队伍,练就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医护队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在医院发展的同时,严育斌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办院初衷。10年来,他为病人减免各种费用18余万元,向社会公益、地震灾区、慈善、救助事业持续捐款,并安排多名残疾人到医院工作,吸纳了许多城市低保人员,安置再就业人员260多名。

2003年8月的一天,一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血过多,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否则生命危在旦夕,但是当时家属只带了300元钱,怎么办?严育斌知道后斩钉截铁地说:“不惜一切,抢救生命。”随之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500元,递到家属手中。最后病人转危为安。

他出资为残疾人朋友购买了一批轮椅;他为300例白内障患者减免手术费13万余元;他为地震灾区、慈善救助事业捐款、抗洪救灾捐款8万余元;他为新农村建设资助21万元;10年来,共为病人减免各种费用20余万元。

惠民举措为济仁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济仁医院年门诊量已突破10万人次,医院拥有亿元资产,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医技大楼、影像大楼、急诊大楼、消毒供应中心、餐厅等综合性设施齐备。2011年,济仁医院将新完成23000平方米现代化新增住院楼建设,届时,将增加500张住院床位。

2010年3月,陕西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济仁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三类指标进行验收,各项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验收。

而严育斌,依旧坚持坐门诊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依旧穿一双不到10元钱的布鞋。

2008年8月29日,当第十三届残奥会火炬沿着中华文明线传递到古城西安,作为第30棒火炬手的严育斌心情非常激动,四十五米火炬接力,就是他四十多年人生轨迹的缩影。当工作人员关心的请他坐上轮椅传递时,严育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步行。拄着拐仗的严育斌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但他的每一步走出的却是自信、自立和自强,也真实地成为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人生写照!

猜你喜欢
户县母亲医院
我不想去医院
儿童绘本(2018年10期)2018-07-04 16:39:12
户县农民画的现状、瓶颈和发展对策
户县葡萄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6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户县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落幕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0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中华手工(2015年12期)2015-01-21 09:08:08
为县级医院定锚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