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皓雯
业界精英
中国业界的先行者
文/张皓雯
按:伴随着中国崛起,一批引领行业趋势的先驱脱颖而出。先驱,乃“先知、先行”,这些先行者,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引领潮流,他们推动进步。中国经济,需要这些砍掉荆棘,拓宽道路的先行者。本期摘介各地评选出的佼佼者业绩以飨读者。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蔚为壮观的中国馆给来自全世界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国红”幕墙的承建者正是孙健董事长率领的凌云科技集团。他们的口号是“不干则已,要干就争一流”。
20年来,凌云集团凭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过硬的作风,先后承建了上海“东方明珠”、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北京华茂中心、上海世茂大厦、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澳门观光塔,以及天津、四川、湖北等省市近千项幕墙工程,其中的27项幕墙工程获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他们不仅在国内大显身手,而且在美国、科威特、阿联酋、冰岛等国家幕墙工程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风采。作为大型集团的代表,孙健先后被上海世博局、空军装备部、湖北省和武汉市授予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多种荣誉称号。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虽然不大喜欢被人称为“银行家”,但是在国内外的金融界和媒体眼中,他就是不折不扣的银行家,而且是“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正是他不断的创新理念,使得招商银行在短短十年间,从当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成为国内第六大银行。
创新,使得招行几乎成为中国银行业“先行者”的代名词。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几家国有大银行经过了多年努力都没成功后,马蔚华敲开了华尔街的大门,虽然资历尚浅,但是招商银行率先获得肯定,在美国设立了分行。
“招商银行用五年时间把华尔街的政要、监管当局和竞争对手都一个个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像招商银行这样的企业,全世界都不会怀疑它有不可告人的事儿。”《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报道。
如今,曾经一家一家敲开华尔街政要、监管当局和竞争对手大门的马蔚华正在带领招行进行“二次转型”。招行的创新之路可能使马蔚华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引领者。
“很赶时髦的老头”,私下里,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曾这样评价自己。
他已年近60岁,却仍然带领汉王“鼓捣”着新潮的电纸书,2010年,和电纸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刘迎建,带领汉王完成了上市之路,汉王电纸书也迎来了第100万个用户。
军人出生的刘迎建骨子里有着浓厚的英雄情结和使命感,也因此,汉王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的技术,并且靠技术发展起来的IT公司。他很想让汉王和中国一同成长,最终进入世界500强。几年前,苦苦寻找了很久的刘迎建终于为汉王找到了未来的方向——“电纸书”。
“十年左右整个书报刊都会数字化无纸化,到2020年,大部分书报刊将通过网络下载到终端,这个空间非常大。”这个市场让刘迎建很兴奋,也很有斗志。
刘迎建打出的“天下”有目共睹:中国70%左右的电纸书市场都被汉王占据了。他在等待电纸书成就一个奇迹:帮助他在任内完成500强的梦想。
随便看看打着“爱国者”牌子的产品,看看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的言论,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喜欢新潮概念的。
比如MP3、MP4还在兴盛的时候,爱国者就推出MP6;比如物联网概念还新鲜得很,冯军已经宣布,将在爱国者的手机上应用物联网。
这也许不难解释,为什么冯军可以在当年“洋品牌”横行的消费电子领域为“中国制造”杀出一条血路。
从当年的220元创业,到如今的11亿身家,从当年的两个人,到如今的将近2000人,成就斐然,冯军却仍不满足,仍然在紧张地往前赶。他不仅仅想与索尼、三星这样的品牌分庭抗礼,他还想做消费电子领域的领跑者。
“如果做不到数一数二,就是死路一条,只是或早或晚。”
这也许是冯军带领的爱国者不断追新求新的原因,因为稍微落后,就会被消费者遗忘。
“我不认为总裁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者无敌的形象,公司上上下下离了他就没法运转了。相反,我认为总经理就是要建立系统,发挥员工各自的潜力和强项,把自己个人对公司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而让他的手下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强。”
说这番话时,吴晓滨履新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中国区总经理一职刚刚一年。他原本是惠氏中国区总裁,2009年底,辉瑞并购惠氏,吴晓滨遂成为辉瑞中国的掌门人。
他的部下几乎从来没看到过他表现出慌张和疲惫,这让在他身边的人都感到踏实,他还非常善于倾听,让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他热情、亲民的作风,将两家公司整合成一个新辉瑞对于吴晓滨来说,也不成其为难题:两个月的时间,他以让总部惊讶的速度完成了整合,一线员工在几乎没有感受到太多变化的氛围中进入新角色。整个2010年,辉瑞在中国实现了将近30%的增长。
李晓林不仅仅做房地产,也喜欢研究房地产,他是林达集团的董事长,也因为爱研究,爱写文章被很多媒体称为“地产界的思想者”。
也许是习惯了深入思考,在 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到政府最为严厉的几轮调控时,李晓林反而显得很淡定。他把调控看成是公司轻装前行的催化剂。
“商业地产是个机会。”在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遇冷的时候,李晓林不止一次地公开强调。也许是更早地看到了住宅市场过热的风险,李晓林带领林达集团在2009年就进入了商业地产,打造了北京首个HOPSCA社区(指在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体。)
在首轮调控政策出台时,这个社区已接近售罄。如今,房地产商和政府调控政策正在进行微妙博弈的时候,李晓林似乎已经远离了这种状态,他正率领林达地产计划打造更多这样的居住综合体。
他判断,下一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京房地产开发和获利模式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而林达集团的下一个动作,也许就是地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