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少玲
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翻到某某页,上了几节课之后,学生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语,这样,就会达到上课伊始妙趣即生的境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几种导课方法。
一、情景法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教材特点,通过图画、播放歌曲或以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内涵。如我在讲“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片段;八国联军的铁蹄踏入中国;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誓死抵抗;铁人王进喜;詹天佑修铁路;在奥运会上勇夺佳绩;神五神六升空……再播放国歌,让学生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祖国历经坎坷,由沧桑走向富强的场面时,激动、喜悦、神圣之情溢于言表,自尊、自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顺势导入新课。这是什么在支撑着中国人民?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设疑法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但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例如,我在讲《孝敬父母》一课时,是这样设问的:“同学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你们知道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同学们热烈发言,说出许多事例。教师进一步诱导:“既然你们的父母都很关心、爱护你们,那么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三、故事法
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作为开头,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也起到了用实例证明要学内容的作用。例如,我讲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乐园”一节时,设计了一则寓言故事做导语:我是长江里的一滴水,我们的理想是奔向大海,可与大家一起走太慢啦!怎么才能显出我的与众不同呢?我单独行动吧!于是这颗小水滴就跳上了岸。请问:小水滴的命运如何?它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如果把集体比喻成长江,我们每个人就是集体大江的一滴水,这充分说明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然地导入了本课。
四、漫画导入法
漫画生动形象、逼真、趣味性强,学生乐于接受,用它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 “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节时,我出示一些如不平等待人、歧视同学、对同学冷漠、斤斤计较、对他人给自己提出的缺点和意见不接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的漫画,让学生分析到底该怎样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采用诗词、警句、名言等形式导入
诗词、警句、名言简短精悍,是语言之精髓,具有上口、押韵的特点,用这些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更容易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七年级思品“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这一单元时,每一课时的导课都会有诗句,诸如“做人要自尊”这一节,我会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可杀不可辱”,“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成功需要自信”这一节,我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会自立”这一节,又会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讲到“自强”时,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再如,讲“青春”这一节时,诗句有“百年容易过,盛年不重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觉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导课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导课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2)导入要有启发性。启发往往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连。学生有了问题去思考解决,活跃了学习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导入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产生思品课是“最腻味的课”的厌倦心理。(4)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实践证明,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理智感和求知欲。因此,要使新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耐人寻味,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切忌牵强附会。(5)导入要把握住时间上的度。导课毕竟是课前的一小段引导,故最多只能占整个课堂的1/10,千万不能为“导”而“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而误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