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1-09-26 04:28赵秋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生活

赵秋艳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能力,传统的数学教材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视,很多练习题都注意给学生提供现实的素材、丰富的信息,在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的要求。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谈几点做法:

一、情境熟悉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倍感亲切且兴趣高昂。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把“学习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学习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自己喜欢的数学问题,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样也能使孩子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低年级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不够完善,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实际情境时,主动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创设了同学们刚刚经历的“抗旱救灾献爱心”这一情境。“昨天,小朋友们都积极地为抗旱救灾奉献了爱心,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老师为你们有这份爱心而感到欣慰。老师统计了一下,献爱心的情况如下:一组:20元;二组:40元;三组:30元;四组:20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组和二组一共捐款多少元?”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答案。我顺水推舟,“以前都是老师提问题给你们解答,今天你们愿意提个问题让老师解答吗?”孩子们先是把小手高高举起,但慢慢地一个个把手放了下来。在我的再三鼓励下,班里一个思维敏捷的同学再次举起了小手说:“我给老师提个问题:二组比一组多捐了几元钱?”对他的勤于思考和积极发言,我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奖励一面小红旗。在此情此景的感染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小手,提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从再现学生生活中抗旱救灾献爱心这个过去式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从此情境中,感受到提出数学问题不是一件难事,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来畏惧提问的心理,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环境自由化

总会听到不少教师这样议论:我们班某某同学走出教室时,说的话很得体,句句入耳,流畅自然,但一到课堂上就表现得与课堂外判若两人。这样的议论让我深有同感,因为我们一年级也有几个这样的“怪孩子”。她们课间休息时总喜欢围到我身边,说这说那,滔滔不绝,争先恐后,生怕自己的话没有机会说。但是回到课堂上,便失去了课间时的活泼与能说会道。尤其是数学课上表现特别明显。为了寻求这些学生出现反常现象的答案,我也试过很多方法。有一次,我带同学们到野外去玩,一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身心,二是便于观察他们课堂内外的变化,那几个表现异常的孩子一直在跟我说这说那,一副活泼可爱的模样。走着走着,一个叫林琳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边走边数,路边有13棵垂柳,有9棵银杏树,垂柳比银杏树多4棵。”她的这一番话让我震惊不小,我顺势利导,问她除了这个问题,还能说出其它问题吗?她摸了摸小脑袋,说:“还可以算出柳树和银杏树一共有多少棵?(22棵);银杏树比柳树少多少棵?(4棵)。”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这几个孩子的症结所在,原来在教室里因为环境的束缚,没有激起他们提问题的思维的火花。在和她们谈话的过程中,这一点得到了证实。从那以后,我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环境范围,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可见,学生的思维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训练日常化

俗话说:“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写手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对所学知识,需要经常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得到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样需要经常性的训练,以便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效果。基于此种想法,我每天都给学生布置一个口头的数学作业,把他们每天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刚开始时,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指导,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如:1.妈妈今天给我买来10枝铅笔,借给小朋友3枝,我还剩几枝铅笔?2.今天我感冒了,妈妈买来20颗药给我吃,我上午吃了4颗,下午吃了4颗,还剩多少颗?3.我买一个文具盒用了6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10元钱,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了多少钱?通过这每日一题的训练,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提出数学问题随之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看到相应的场景,他们就会有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欲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数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