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小刚电影的融合风格

2011-09-26 04:45:20李凤成
关键词:李清韩东贺岁

李凤成 吴 琼

(1, 2.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10年岁末,导演冯小刚以电影《非诚勿扰2》继续坚守贺岁档期。本文试图借鉴托马斯·沙茨提出的秩序仪式和融合仪式影视理论(见下表),对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影像风格进行论述。

表 秩序类型和融合类型的特征[1]28

托马斯·沙茨在研究传统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片、歌舞片和家庭情节剧6种美国类型电影的基础上,通过对影片主人公、场景、内容冲突、解决方式和表达的主题等5个单元的分析,提出秩序仪式和融合仪式两种主导的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笔者认为,秩序仪式电影较多地体现出法律科学色彩,而融合仪式作品则较多地体现出道德人文色彩,二者关注的领域是有差异的。在中国这个崇尚以情感人的文化氛围和视听环境里,结合“贺岁电影”的独特类型和功能,冯氏贺岁电影自然有自己的追求。

冯小刚贺岁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坚守的是中间阶层价值观,因而就有一个理解时的立场问题。借用王志敏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们可以表达对它的喜欢或不喜欢(这是审美判断)。我们也可以表达对它的好或不好的价值判断(也是历史判断)。”[2]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的观影体验通常基于愉悦和巩固已有认知的原则,拒绝深刻和批判,大都停留在审美判断层次。冯氏贺岁电影自然不能例外。对此,冯小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现在的观众不是特别在乎悲剧喜剧,他觉得好看就行,觉得往心里去就行了,电影往心里去是很好的。”[3]结合托马斯·沙茨的融合仪式理论,笔者认为冯小刚作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融合类型风格。

一、有一个被碰撞而又美好的传统价值观

电影《甲方乙方》其实是在以镜头的形式展示和探讨快速致富下的财富观念问题。笔者认为,其一是为财富正名,其二是为财富正形。这种思想在作品中有两处体现得较为集中。第一处是傅彪饰演的张富贵主动找到“好梦一日游”,要求过几天被别人支使、受气的日子。当张富贵在体验过程中终于难以忍受而大为光火“你们这也太欺负人了”的时候,“好梦一日游”工作人员立即抓住时机开导道,“知道这受气的滋味不好受,以后就不要欺负你老婆了。”“富”与“贵(行为方式、精神境界)”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意味彰显。第二处是在“好梦一日游”岁末总结一年运营状况的时候,发现呈现出业务量高走而利润下降的趋势,原因则是“好梦一日游”越来越像慈善机构了。如何解决经营困境呢?片中人梁子调侃式地建议姚远:“咱干脆把它办成一慈善机构得了,那咱哥俩出去拉赞助去,榨那帮搞房地产的!”在大陆住房制度改革之初的1998年,批评色彩强烈而前卫,但就随后10多年房地产业的发展来看,则具有强烈的隐喻意味。

电影《没完没了》对这种展示和探讨的进一步深入可以从两处得以体现。其一,韩东向阮大伟追索98000元钱,是因为韩东坚信这笔钱是自己劳动所得,阮大伟必须还给他。这实际上是在说明劳动致富和索取对应报酬的合法性问题。其二,当刘小芸向韩东提出“是选择我还是10万块钱”这一假设性问题时,韩东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选择钱”。遭到刘小芸的误解和埋怨后,不胜苦恼和憋屈的韩东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说出“你说我眼里只有钱,可是没有钱我就没有姐姐了”的真相。这其实是用电影符号来继续演绎和传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更有道”的传统义利观。如果再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韩东努力挣钱的背后是对家的维护和对责任的承担。这些无一不是中国观众所乐于看到的。

二、若干个(对)普通人的现实际遇或体验

在回答和解释自己的电影为何屡屡拿到票房冠军的时候,冯小刚这样说道:“很重要的是本土电影,不同于好莱坞的那种,就是说电影要有温度,要有感情,而且这个感情应该是朴实的,是大众的情怀,不是精英的情怀。我不是一个精英,所以我能够得到大众广泛的接受和认同甚至是共鸣。”[3]在冯小刚相对早期的几部贺岁电影里,有的甚至用主观色彩浓厚的独白述说“我叫……,是一个没有戏演的演员”,立足普通人并展现普通人生活的痕迹明显。电影主人公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影视呈现:其一是亲身经历,以《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为代表;其二是讲述自己所看(听)到的,以《甲方乙方》、《大腕》为代表。

在电影《不见不散》里,不管是20世纪80年代就从大陆来到美国的刘元,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刚刚来到美国的李清,都具有很大的寻梦意味,而在美国的成功则被想象为成功的代表。但在如何获取成功上,刘元和李清二人在认知上是有差距的。简而言之,刘元的方法比较美国化,李清的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电影仍然是在讲述普通人的打拼史。电影《没完没了》的男主人公韩东的身份和地位更为普通,就是一个靠给别人开车和提供出租服务的普通劳动者。作为一个城市居民,甚至是一个城市平民,韩东有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行为方式,在他身上实现了生活方式“俗”和生活目的“雅”的合理统一。这正是观众所感兴趣的,也是海外归来的刘小芸所追求的。

不过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上映的《非诚勿扰》和《非诚勿扰2》,在人物的身份定位上已经明显偏离了导演冯小刚对普通人的偏好。但是笔者认为,《非诚勿扰》的主人公在情感上是弱者,因而仍然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在《非诚勿扰2》中,主人公是两对平行男女,其中一对仍然摆脱不了情感和疾病这类芸芸众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对虽然过着相对豪奢的生活,但却借助男主人公秦奋之口进行了嘲讽。所以《非诚勿扰》和《非诚勿扰2》在情感诉求上是仍然立足于普通人的。

三、以拥抱为代表的高温馨度的解决办法

电影的本职是讲故事,而制造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则是推动故事展开和深入的动力。在面对矛盾时,由于不涉及到秩序的破坏和重建这类原则性的问题,冯氏贺岁作品提供的解决办法相当温馨,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拥抱为代表,因而观众也比较易于接受。

电影《不见不散》里的男主人公刘元是早于女主人公李清几年来到美国打拼的华人,他身上移植和强加色彩浓厚的“美式生活做派”与初来美国的李清在认知上发生了很大冲突。这类冲突集中体现在刘元和李清二人合作为美国当地警员开设汉语培训课上,授课内容和方式令李清难以接受却效果很好。仔细审视不难发现,授课内容呈现出浓浓的中国味道。这是一个独特的隐喻,那就是刘元在形式上融入了美国,但在内核方面仍然停留在原处。这就导致刘元得知年老生病的母亲需要照顾时,毅然决定离开美国回到北京具有了内在的合理性;而李清和刘元的矛盾也以自己陪伴刘元回北京而消融,二人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深情相吻,融合特征表露无疑。

电影《没完没了》的女主人公刘小芸作为自幼随父母移民并定居新加坡的海外华人,长大成人之后却回到了北京。内在动力语焉不详,给观众的感受却又若有暗示,似乎是希冀重温童年美好的北京记忆并获得梦想中的爱情。但是被刘小芸寄予美好爱情的阮大伟,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让她怅然若失。为了证明美好记忆甚至是爱情的存在与价值,她开始与韩东合谋绑架自己。但阮大伟的处置适当和对韩东责任、勤奋、朴实等美好品德的逐步深入了解,导致刘小芸移情别恋。片中尽管没有明显的接吻和拥抱场景,但融合的意味仍然浓厚。直接的例证有二:其一是在合谋绑架自己之后,刘小芸接受韩东和自己同居在一套不易被发觉的房子里,对于韩东的绳索捆绑,用刘小芸自己的话说“也就是一形式”。其二是刘小芸在电影中的空间运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周。在医院病房外,当韩东问刘小芸“还走吗”时,刘小芸只是深情地摇摇头。至于片中韩东和阮大伟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则以韩东在阮大伟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给阮大伟一把橡皮刃的钢刀请阮大伟砍自己几下以泄愤而解决。

在电影《大腕》中,有这样一组矛盾:当优尤因接受露茜合约之外的提问而加收费用时,露茜对此表现出很大的不满,甚至是鄙夷。二人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和矛盾的发展,露茜似乎渐渐理解了优尤。当片中导演泰勒在片场与制片人因创作发生歧异而被剥夺导演身份、多年追随的助手离泰勒而去、泰勒在拍摄自传片片场发生晕厥并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露茜主动询问优尤“你可不可以过来抱抱我”时,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电影符码能指。在影片的结尾,以拍爱情献礼片的方式,露茜和优尤二人最终实现了深情相拥。

四、与时俱进的大众情绪捕捉与体制内表达

这一点可以结合冯小刚近年拍摄的另类贺岁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开展论述。首先,《集结号》也好,《唐山大地震》也罢,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冯氏贺岁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部作品偏离了贺岁电影应有的轻松愉悦的风格,虽然也都提供了一个所谓的“Happy ending(大团圆式结局)”,但由于在其他方面具有冯氏贺岁电影风格,因此也一并进行分析。

电影《集结号》虽然仍可归结为传统的军旅军事电影题材,但与“革命”主题已有很大的差异,强化了对生命的尊重,台(语)词的使用也明显中性化。主人公谷子地九死一生之后,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令他念念不忘和愤愤不平的是,做出巨大牺牲的战友竟在战后成了无名英雄,甚至遭到误解和错误对待。通过正名实现对战友生命的尊重,成为谷子地的精神支柱,也是影片叙事的逻辑依据。另外,在电影《集结号》开头,谷子地带领的一连解放军战士面对被围的国军将士,喊出了“国军兄弟”的口号。

电影《唐山大地震》更是紧紧抓住“5·12”汶川地震这一由头,用历史的眼光来自觉审视、把握和传达人性关怀和人文色彩,很好地讲述了理解与和解的主题。影片展现的是一位母亲在唐山地震时一双遇险儿女中只能选择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选择了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而抉择本身又被姐姐方登知晓。奇迹般被解放军救起并在军中长大成人的姐姐方登,从此和母亲、弟弟等失散,并对母亲充满误解和怨恨。影片基本符合“幸福生活被打破→家破人散→寻求救助和自救→体制内成长→理解与和解”的和谐运行圆周,影片的表象呈现出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悲剧,内在的气质却是讴歌人性关怀和人文色彩之美。影片尽管整体上体现了秩序仪式中破坏与重建的主题,但重建的方法和手段无疑是融合仪式提供的。电影结尾中,姐姐方登理解了母亲32年来的不易,抱住母亲连说“对不起”从而实现了和解。尽管影片的上映策略和内容导致贺岁功能弱化,但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的中国,它对于普通观众的情绪表达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制造类型期待和满足类型期待方面仍然很成功。因为“在它对基本文化的冲突的生动呈现和解决中,类型电影颂扬我们集体的感受,它为商讨社会冲突提供了一系列的意识形态策略。”[1]36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沙茨. 好莱坞类型电影[M]. 冯欣,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志敏. 电影批评[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3.

[3] 张英. 冯小刚:中国电影靠什么取胜?得走心![N]. 南方周末,2010-12- 23(31-32).

猜你喜欢
李清韩东贺岁
发光的招牌
一匹马
诗林(2022年2期)2022-04-13 08:38:49
可爱的叙事者——读韩东短篇小说《素素与李芸》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4
虎年贺岁
轻兵器(2022年2期)2022-02-23 13:30:12
新春贺岁,迎接挑战
火烈鸟
童话世界(2019年26期)2019-09-24 10:57:36
春天来了
——新年贺岁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重新做人
诗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迷信的老爸
三月三(2016年7期)2016-08-23 10:18:59
纸电视
儿童时代(2009年11期)2009-11-27 0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