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中山 千年古镇

2011-09-25 12:17杨吉
重庆与世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龙洞山镇中山

本刊记者 杨吉

人文中山 千年古镇

Zhongshan Ancient Town

本刊记者 杨吉

200多名厨师同时下厨,席开380桌,各摆满10多盘菜。2011年元宵节,在蜿蜒的石板路上,3800多人同时进餐,1.5万游人流水式的吃着中山镇的特色菜肴,品尝镇上居民自酿的咂酒。席间,祭祀祈福、舞龙舞狮、川剧坐唱、车灯焰火等各种民俗活动轮番登台……这是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春节期间的特别节目——“千米长宴”的热闹景象。

人称江津的老山界的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区56公里,重庆市中区96公里,东距綦江县城约50公里,南距贵州习水90公里,西距四川泸州市区120公里。坐落在云贵高原末端,融于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系大娄山余脉,境内有国家级大圆洞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紧邻四川福宝古镇和佛宝国家森林公园。中山镇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赐的蓝宝石”。

古镇的“三合”记忆

中山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劳动生息,创造出“先巴文化”,在支坪王爷庙、罗坝燕坝等遗址留下大批珍贵文物。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置巴郡,设江州县,中山属之。西魏时,更江州县为江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中山仍属之,清朝康熙33年此设行政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现镇域有无数汉墓(又称蛮子洞),可证明古镇历史之亘古。

今天的中山镇,始称龙洞场,后名三合场,历史上千年。龙洞一名,延用至今,有据可考已逾八百年。龙洞大桥下有一碑刻,乃南宋绍兴辛未年,李元龙所题。

龙洞的得名,源于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当地的地理特征。古镇河对岸的山,名叫中山,发祥于云贵高原,气势磅礴。在初冬起雾的时节,登高远眺此山,雾气笼罩山腰,中山有如龙腾雾海,颇有飞龙在天之感,生猛鲜活。另一说法是,古场镇沿河而建,蜿蜒曲折,绵延里余,青黑的瓦屋子鳞次栉比,从远处看,恰似鳞甲。龙洞大桥下的河段两岸,岩石犬牙交错,狭窄陡峭,尤如龙口大张;该处河中突兀一石,形状像龙舌;其上河流屈曲灵活,尤如龙身,配以河边瓦屋形成的鳞甲,站于龙洞大桥,居高下望,一条形神兼具,威猛神勇的巨龙顿呈眼前。仿佛乘风破浪,即将绝尘而去。

此处地形周高中低,有如盆状,古镇位居盆底,故谓龙在洞中,名曰龙洞。又传龙洞大桥下关门石处确有一洞,深不可测,内藏金龙,故名龙洞。古镇因此而美其名曰“龙洞场”。

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按当时的行政要求,十里一场过于密集,改为十公里一场。于是,将原马桑垭场(今渔村与石塔村接壤处)、老场(遗址在今龙塘村大地坝)与龙洞场合并作为一场镇,故更名为三合场。三合,看是一个简单的词儿,可理论起来却有些来头。

在清朝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三个场镇合并为一个场镇。此有中山古镇老街笋溪河东石刻“三合场”三个石刻大字为证。1910年,江津县公为笋里十二都,笋里十二都分为嘉乐、嘉升、嘉平三个乡。那时的三合场属于嘉乐乡的第三团。1935年,实施保甲制,把原有的团划作几个保,合几个保设联保办事处。嘉乐乡划分成三合、太和、紫云三个联合办事处。那时的三合联保办事处相当于解放初的一个三合乡。1940年,撤消联保,将三合与嘉乐合并,称三合。1941年,三合乡划为三个乡,即三合、太和、紫云。这时的三合乡有九个保,三合场是三合乡的两个保,下场为一保,上场为二保。1958年,三合乡改为三合人民公社。后于文革期间,由于此处三合与壁山县三合重名,为分彼此,即以三合场对面的中山为名。于是,中山镇历经百年的“三合”二字就此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在老百姓的记忆中,“三合”是中山古镇的代名词。

楹联之镇

中山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3月被重庆市楹联学会评为楹联之镇。这里历史悠久,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千余年来,在江津南部山区这块古老的沃土上,楹联这枝汉文化艺术奇葩,在历代中山人的培育下,从发芽、壮大到开花,常开不败,永放光彩。

大致说来,中山古镇楹联产生于宋朝,当时中山庙宇规模宏大,三合场场镇建设繁华,在佛教文化和唐诗艺术传播的影响下,在庙宇、作坊、商家、殿堂门柱上张贴、雕刻对联定是无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到明清时期,由于皇帝、朝庭、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山的楹联也发展到顶峰。当时的中山是事事处处用对联,虽然在祠堂、庙宇、古庄园的对联几乎被毁掉完了,但隐藏在山林中的古墓上刻有字联的仍不下百副。从民国至今,楹联在中山的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更加深入民间。

由于楹联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历代中山人都十分爱好楹联,官府衙门、祠堂庙宇要撰写、书法、篆刻对联自不必说,单是普通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楹联。红白喜事要用楹联,修房造屋侨迁新居要用楹联,逢年过节要用楹联,生儿育女要用楹联,甚至闹新房喝酒也在用楹联,有个别讲究一点连杀过年猪也要写副对联用竹竿挑起表示喜庆。

承载着伟大爱情的“爱情天梯”

爱情天梯

20世纪50年代,中山镇的农家少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被人们理解,引来许多闲言碎语。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为了那份不染尘垢的爱情,他们在一个夜里,携手私奔至海拔1300多米高名为半坡山的大山上。半个世纪来,他们远离一切现代文明,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神雕侠侣”。

刘国江为让妻子徐朝清出行方便,就在悬崖峭壁上,以爱的力量,用了数十年时间不间断地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有6000多级台阶,长约5公里通向山外的石梯山路。近年来人们发现这条山间小径后,都为他俩的真挚爱情所感动。这条山间小道现被称为“爱情天梯”。

爱情天梯位于中山镇常乐村斑竹园景区,园内古木参天,不见人烟,只有空山鸟语,如临仙境。来到石梯上,大多石梯都建在悬崖峭壁上,路面不足一尺宽。有几处几乎是90度的垂直峭壁,行进时,上面的台阶快碰着鼻子。这些石梯硬生生嵌在巨石里,竖直向上延伸至一堆堆淡淡的云雾之中。一片菜地围着一幢低矮的土墙屋,一道山泉从屋前流过,屋顶上炊烟袅袅。一只大黄狗警觉地在屋前转来转去,一群鸡则悠闲地在菜地散步。这个世外桃源,就是男女主人公的隐居之所。

6000级的爱情天梯,见证了刘国江和徐朝清这对姐弟恋人半世纪绝世爱情。他们爱情故事被评为2005年全国三大爱情传奇。2006年度被评为全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刘国江与徐朝清生有6个子女,儿孙满堂。刘国江于2007年去世,徐朝清现已85岁,现已搬到山下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千年老街

中山镇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江津、合江等毗邻地区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人力挑夫运到各地。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碑”碑刻榜文证明当时每场买米都在万人以上,可想象其繁荣景象。当年场上有锅厂、铧厂、金铺、银铺、铜铺等众多小手工艺作坊和“官钱铺”钱庄,至今仍尚存有铁匠铺、机房、染房、手工刺绣、手工印染、手工舀纸、竹编、打木桶、糟坊、碾米等传统手工行业和烟熏豆腐、石板糍粑、杂酒等传统小吃,老酒馆、老茶馆、老药铺、老秤行等老店堂。

中山传统民俗建筑老街区三合场,依山临水而建,整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一条龙延伸。早在1500年前,古镇街长曾达3公里,铺面多达600余间。虽然至今古镇街长仅有1.5公里,铺面仅有300多间,但在巴渝古镇中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古镇。古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老街以青石板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宽3——5米,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抬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河岸木桩采用吊脚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至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一派川东古民居风味。整条老街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被来镇考察的民俗建筑专家评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烤糍粑和熏豆腐

千米长宴

从2006年起,中山镇在春节前夕都会在千米老街摆起百家宴,数千人同吃团年饭,共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千米长宴”已成为中山镇每年春节期间的保留节目。活动是古镇居民沿袭传统民俗而自发组织的,全体居民积极组织尽情参与,以丰盛的酒菜,热情接待外地客人和各届朋友。

按当地风俗,摆宴前,古镇老街要“祭天”和“拜菩萨”。8位头扎百帕,身着长衫的老者整齐的站在了罢满猪头、猪尾、苹果、羔点的香案旁,虔诚地点燃香烛钱纸后,随着喊礼人的口令双手抱拳对天地祖宗整齐地行鞠躬礼,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幸福。

中午时分,慕名而来的千余游客及当地数百人家,已把古镇千米长街堵得水泄不通。豪爽的中山人纷纷拿出自家手艺,一盆盆飘香的鱼肉,一碗碗甘甜的咂酒,齐齐端上桌来。一时间,古镇香气四溢。

“千米长宴”不仅有吃头,还有看头——打盆传菜堪称民间一绝:一张长200厘米、宽25厘米的木板,顶在上菜师傅的头顶,木板上均匀摆放着8碗佳肴,不用手扶助,木板照样保持平衡,师傅双手再端上两碗上菜,以示“十全十美”。 上菜师傅就这样从古镇起点一路走来,一边单手递菜,一边不时用眼角余光环视周边“障碍”,再缓缓地扭动脑袋以挪动木板位置。走直路时,健步如飞;只有在转弯时,才缓缓停顿下来。

中山古镇历来民风淳朴,广大群众生活和美,热情好客,邻里关系和睦,知足常乐。特别是重大民俗节日,来古镇的商贩、游人、挑夫、力汉,如不能回家者,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即由古镇居民管吃管住,并免收其一切费用,而“千米长宴”也反映了古镇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猜你喜欢
龙洞山镇中山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中山君有感于礼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孽龙洞玄想
Shenzhou Ⅶ Is Ready to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