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 伟
匈牙利散记
文◎苏 伟
◎从盖特莱山远眺,多瑙河的左边为布达,右边是佩斯
在参访匈牙利之前,我与匈牙利的“神交”不深,对这片土地的印象仅仅限于:或大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篇;或因匈奴而与中国有说不清关系的言说;或1956年、1989年的两次“波匈事件”均“波及中国”的史事。如今身临其境,才得知匈牙利不但历史文化渊源非常深厚,而且其首都布达佩斯在100多年前就修建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还是个较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尽管匈牙利幅员面积比重庆大1万余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重庆的1/3,其中农业人口早已降至5%以下,可见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此外,这个与重庆面积相当的内陆小国,竟然还是世界十大旅游强国之一,这更让我这“涉外”不多的人惊讶不已。
对于饱经沧桑的布达佩斯而言,半个多世纪前的“匈牙利事件”,如同依然遗留在众多建筑上的弹痕一样难以抹去。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粗暴干涉匈牙利内政,加上国内面临的政治、经济困难,使匈牙利政局动荡不安。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曾试图克服国内面临的困难,但问题未能获得解决。为了宣示不满,1956年10月23日,首都布达佩斯数十万人以声援波兰抵制苏联干涉内政为名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匈牙利进行全面改革、纳吉(伊姆雷·纳吉,“匈牙利事件”前曾进行大胆改革,开启了匈牙利“非苏联模式化”进程,后被迫中断,国内形势严峻。——编者注)重新出任政府总理和苏联驻军撤离匈牙利等要求。当晚,这场示威游行演变成群众武装动乱,并蔓延到全国许多地区,政局急速右转。在动乱过程中,教会红衣大主教明曾蒂及由一些知识分子组织的“裴多菲俱乐部”起了重要作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则以各种方式介入,扩大事态。最后,以苏联军队入驻匈牙利并配合匈牙利国家安全局进行镇压而平息。这就是历史上的“匈牙利事件”。在匈牙利,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此事件还一直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但在1989年东欧剧变后又被称为“人民起义”,还为此建起了“人民起义纪念碑”和纳吉塑像。其间,认为是“群众民主运动”与“反政府动乱”的兼而有之。我对此事亦有一些关注,我以为,其起因既有群众对严重官僚主义的公然反对,也有敌对势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暗中活动。但匈牙利执政党和政府,包括作为“老大哥”苏联对事件处置的严重失误,则直接酿成此祸,正如毛泽东当年曾指出:“匈牙利的一部分群众受了国内外反革命力量的欺骗,错误地用暴力行为来对付人民政府,结果使得国家和人民吃了亏。”
◎位于布达城上的王宫
◎国会大厦
◎位于佩斯的英雄广场
历史经验另当别论,还是叙说游记吧。由姐妹城市布达与佩斯合并而成的布达佩斯,与重庆有些许相似,也是一座山水城市。与气势如虹的长江迥然不同,将此城一分为二的多瑙河更似小家碧玉。相隔着这风情万种的多瑙河,西岸的布达有山,是不大的丘陵,东岸的佩斯则一片平坦。奇怪的是,多山的布达是更老的古城,王宫、大教堂、贵族城堡等都在山上,古朴静谧的布达宛如一部凝固的史诗,诉说着千年沧桑。而佩斯则是市井商业区,一片热闹繁华。这可能是因为此城为战略要冲,山上便于固守的原因吧。风格迥异的两个部分组在一起,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却又是出乎意料的和谐统一。
我们寄宿的饭店位于布达的王宫后面,不远处便是多瑙河上最有名的“链子桥”——早于鸦片战争时期修建的现代化铁索吊桥。它与邻近的“裴多菲桥”、“国王桥”、“王后桥”等其它8座大桥一起,将两岸的布达与佩斯联结起来,多瑙河由此更加婀娜多姿。尤其到了夜晚,华灯初上,桥上的老式街灯、布达山上的王宫、教堂、古堡,与佩斯河边古色古香的国会大厦、博物馆,刻意复古的超五星级酒店,包括其附近的赌场等等场所的灯饰,相映成辉,流光叠影,使布达佩斯格外迷人。这些夜景灯光,不仅点缀得恰到好处,而且光影柔和,在寒夜中透出温馨,弥漫着贵族的高雅气息。须知,布达佩斯的多瑙河两岸和布达城堡区,可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住在现代化的市中区,却又置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别有一番风味。晚饭后,我们踏着积雪的山径,去探访没有宫墙的王宫,仰望那些宏伟的建筑,欣赏那些精美的雕塑。站在位于山顶的王宫城跺上眺望远方,没有一幢摩天大楼,只有苍郁的古典建筑,宁静的多瑙河流,柔淡的灯光,连同那岸上的轮廓与水中的倒影,甚至河上的一座座桥梁、路上的一辆辆汽车,都这般地默然,没有喧闹与拥挤,时间仿佛被凝结了。整个布达佩斯,散放着夕暮般恬静的气息,难怪被誉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第二天,我们游览布达城堡区,很有一番“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触:不知几百年前留下来的古城内,一条条高低不平的石道两边,是爬满岁月痕迹的古老建筑;古色古香的店铺,售卖着琳琅的特色商品;餐馆和咖啡馆的旧式门窗里,透出诱人的传统香味;还有那十字街心的小型雕塑,古老的街灯……置身其中,若非身边不时地驰过一辆辆小汽车,我们会以为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了欧洲中世纪,真是恍若隔世。而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里著名的古城堡——渔人堡和作为布达佩斯标志性建筑的马加什教堂。前者屹立于布达山巅,唯美的造型,古朴的石雕,回廊曲折,窗孔环连,仿佛跳跃着童谣般的韵律,为后人留下了帝国时代最具诗意的无限想象。后者则因造型别具匠心而被大文豪雨果形容为“石头的交响曲”,高耸的哥特式尖塔,房顶还铺有亮丽精致的五彩琉璃瓦,使整个教堂少了一分凝重,多了几分生动。
除了古城区,整个布达佩斯,包括高级商场、豪华酒店,也都“修新如旧”,外表一如古典建筑。布达佩斯的美,古朴而沉静,凝结在淡淡的平凡之中,却正是这个东欧小国千年遗留的美德。对布达佩斯而言,时间的逝去,莫若多瑙河上游轮静静划过,只留下几道淡淡的水痕。
除了布达佩斯,我们还去了匈牙利的边境城市埃斯泰尔戈姆。说是边境城市,实际上离首都也只有50来公里;说是城市,其实最多是个市镇,比我们一个小县城的规模都小多了,也没有高楼大厦。隔着多瑙河,埃斯泰尔戈姆与斯洛伐克深情相望,中间仅有一座铁桥相联。桥上既无栏杆,又无守兵,只是中央挂着小小的两国国旗,以示国界。我们的车直接从这桥上开过去,到河边的一座斯洛伐克城镇逛了一圈,算是又到过另一个国家了。
埃斯泰尔戈姆之所以闻名,原因有三:圣母升天大教堂、多瑙河湾和古镇圣安德烈。真没想到,位于匈牙利这座小市镇旁,这座建成于1856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欧洲第二、世界第四大教堂。一问因由才得知,原来埃斯泰尔戈姆是匈牙利曾经第一古都和国教——天主教的中心。之所以称作“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因为圣坛上悬挂着威尼斯画家米开朗基罗名画“圣母升天图”的巨幅复制画作,高13米,宽6.5米,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在一块画布上完成的杰作。画面构图宏伟,用色艳丽,突显动感,透出庄严凝重的宗教气氛。教堂内的装饰富丽堂皇,内墙角与穹顶下的墙壁上有几位匈牙利著名大主教的画像和塑像。真没想到,登上大教堂不远处山顶上的一座古堡(据说是13世纪匈牙利国王抵御蒙古人而修建的,当然现在只是一座遗址了),竟然差点被尽收眼底的多瑙河湾美景迷住心窍。原来,此湾是多瑙河在匈牙利境内最美丽、最婀娜多姿的一段:从蜿蜒的丛山中流出来的蓝色多瑙河在此拐了一个弯,划出一道优美的弧形,缓缓流淌,柔美而诗意。两岸山坡上,浓密树林间,零零星星地散落着许多小村庄、小作坊、小别墅,一番欧派的山水田园风光。面对如此仙境,我不禁迷失了,竟对着河谷,忘情地大声呼喊:“多瑙河……多瑙河……”真是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
◎从布达渔人城堡远眺佩斯
◎夜色中的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
◎圣安德烈镇繁华街区
同样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大概相当于丽江古镇的匈牙利风情小镇——圣安德烈,不少杂货铺门上挂着一串串干辣椒,与我们重庆的几乎一模一样。红红地,点缀着这里的安谧与古郁,小镇的色彩也热烈富足起来。原来匈牙利人也与重庆人相似,都喜食辣椒。当然,干辣椒只是这座有着7座小教堂的近代小镇的别样特色,那么,其最大的特色又是什么呢?是艺术!原来,圣安德烈早先是各种手工艺人的汇居之地,后来画家、雕塑家也纷纷加入,使得这里狭窄而曲折的小巷、鹅卵石铺就的路面、造型生动的各种巴洛克式小楼房,都成为历史文物或者艺术作品。没有了现代化建筑的痕迹,平淡风雅中尽是可亲可爱。除了小博物馆、小画廊、小教堂,更多的是售卖各式纪念品的商店,小餐馆也很有特色。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顿正宗的匈牙利餐,主菜之一居然是“土豆烧牛肉汤”。毛主席诗云:“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念奴娇·鸟儿问答》),正是对这道菜烧制程序的准确叙述。原来,这道菜是曾为游牧民族的匈牙利的传统菜肴。为节省烹调时间,牧人们先将大块牛肉煮熟、吹干,保存起来,每至用餐时先将土豆烧熟,然后放一些牛肉块即可。后佐料日趋丰富,制作工艺日趋复杂,土豆牛肉汤便从普通的便餐菜品演变为不菲的特色美食,曾一度风靡东欧、苏联。毛主席当年访苏时,这道名菜也被端上餐桌,并被道知来历。同样受此招待的赫鲁晓夫曾在20世纪60年代访匈时大发感慨:当普通民众天天都能喝上这道汤时,就到了共产主义了。其实,单看赫鲁晓夫此说,不过是取悦匈牙利人的玩笑之语,但因其整个“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都是错误的,故毛主席借诗予以精准讽刺,真是一语中的,入骨三分。
不过,这道菜却因此更加闻名世界。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国民的素养;国民的面貌,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面貌。令我们惊讶的是,匈牙利人的现代化素质非常之高:区区千万国民,竟出了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获诺贝尔奖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教育、科技、文化的发达。我们不禁反思:什么是现代化?带着对那轻快诗意的幻想,我们如此急切地奔向现代化,然而,我们是否沉心反思,现代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高楼大厦等“器物”,还是法律规章等“制度”?是理论艺术等“思想”,还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看来都应该有,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并非仅仅具有现代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的人格,工人、农民、企业者、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皆为如此。否则,即使修筑再多再高的摩天大楼,搭建再长再宽的高速公路,也难言真正的“现代化”。
行走在中世纪风貌依旧的大街上,游荡在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织的时空里,匈牙利古旧沉淀的美丽与优雅的艺术气质,在多瑙河的婉约与淡定,在古建筑的别致与沧桑中静静绽放。就这样,一路上,我们无声地体味着匈牙利的民族精神,也思考着现代生活的真正意义。
【责任编辑/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