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和秦小篆

2011-09-23 05:51:58余巨力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石鼓文刻石石鼓

余巨力

石鼓文和秦小篆

余巨力

继甲骨文、金文之后,石刻文字渐成为汉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应数刻在鼓状石碣上的“石鼓文”。

这些石鼓在唐朝初期被发现,共有十件,每件有一篇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文字奇古,内容记载国君游猎等情况。它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的宝贵文物。

经专家考证,此石鼓为秦刻石已成定论,然而对其具体的时间则莫衷一是。此外,为什么要把石碣打制成鼓状来刻字载文?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尚待我们去研究、去揭示。以石鼓文是战国晚期秦的标准篆体,属于籀文,亦名大篆,是周金文向秦小篆过渡的书体。它摒弃了金文中明显的装饰意味,更趋抽象、成熟。用笔以中锋圆笔为基调;结体保留了金文的随字赋形的特点,但已有规整化倾向;章法不似金文的错落,这也是书体发展中的自然趋势。石鼓文以其朴茂雄奇的风格,引起了历代书家的重视。韩愈在《石鼓歌》中形容“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康有为亦说:“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以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采纳了丞相李斯“书同文”的建议,在籀文和六国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文字改革,确立了另一种规范篆体,作为全国统一文字,这就是“小篆”。它一般运用于官方的重要场合,如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在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等地刻石铭功,以后秦二世又在每处刻石旁加刻一道诏书,指明石上文字是始皇刻的。这些石刻文字均为小篆,是我们研习的极好资料。可惜岁月无情,原石几乎毁尽,仅存琅琊台刻石的残石(传为李斯所书),其余均为后人摹刻。不过,我们从中仍可看出典型秦小篆笔致的圆润,构法的严谨和规则。后人因其笔画圆转劲健,犹如玉箸(筷子),又称“玉箸篆”。

不容忽视的是,和正统规矩的秦篆同时并行的,尚有权量诏版的铸体刻体和处于由篆到隶演进期的竹简文字。后两者比前者更富有生命力,运笔丰富多变,结字不拘一格,文字简化,应用方便,为以后书体和书法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栏目主持:张 奕 高甬加

猜你喜欢
石鼓文刻石石鼓
石鼓响了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周野鹿鸣——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3:06
神秘的石鼓文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30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8
自出新意 前无古人—吴昌硕对石鼓文取法的突破及其影响
书画世界(2018年12期)2018-04-17 03:19:42
石鼓沧桑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文史博览(2017年10期)2017-11-06 10:06:17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