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宏权 赵培诚
龙井醉人小楼雅――西湖景区梅家坞农家茶楼小记
■ 赵宏权 赵培诚
2月11日,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二天,西湖农家茶楼协会秘书长骆菊梅,带我们来到了梅家坞村。从西湖边的杨公堤,自驾车走龙井路,穿梅家坞隧道,十来分钟就到了梅家坞村。这里茶楼林立,茶与村融,景与茶合,远离了杭州城市的喧嚣,别有一番茶园风光。要不是公路两旁停满着轿车,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哪年哪月了。
我们来到梅家坞村195号的春娟茶楼,这茶楼就紧靠着路边,步四五台阶,就到了茶楼门前小小的庭院。庭院靠山一边有桂树两株,一人多高,树下摆着几张小圆桌。一幢两层半的小楼,家居兼着茶楼。“春娟茶楼”四个金色大字,悬挂在两楼半的廊沿上,抬头夺目,老远也能看到。
走进堂屋,茶楼女主人孙春娟迎上招呼,同在的有梅家坞村茶楼协会会长翁国良。上二楼喝茶聊天,从窗口望到对面一大片山坡茶园,令人心旷神怡。翁国良还担当着村委副主任,他介绍说,全村有540多户人家,注册的茶楼有 80多户,还有 30多茶叶经销户,整个村庄以茶业为中心。因为这里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之一,原来村民主要以种茶卖茶为生。2000年5月开通了梅家坞隧道,接着2003年又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在发展农家乐的大背景下,农家茶楼迅速形成气候,成了从西湖龙井茶延伸而来的一个主要产业,也成了村民的一条致富路。来客主要是杭州、上海的城里人,还包括零星的游客,在村里喝茶、吃饭、打牌、聊天。可谓是“树下一杯茶,偷得一日闲。”茶楼兴盛的生意,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每户年收入均达10万以上。
春娟茶楼是在隧道开通不久后开张的,一二层搞经营,天气晴好时,院子里也摆茶桌。虽说是茶楼,但来客大都是一家一家或一伙一伙的,主要是来休闲的,一玩就是一天,喝茶抑或是吃农家饭。
接着,我们去“五星人家”茶楼探访,相距一百来米。穿过马路走十来步,上一座石桥,见桥下是一条山溪,有潺潺流水。下桥便到了院子,比半个篮球场小些,但这在梅家坞村已经难得了。
五星人家茶楼的主人叫祝美霞,是高级茶艺师和评茶师。她称得上是个茶人,茶人开的茶楼,定有不同之处。事实也是如此,五星人家去年被西湖风景名胜区评为“十佳”茶艺特色茶楼之一。听祝美霞谈起茶楼经营,就能感觉到她是一个有经营理念的人。2003年经营茶楼前,她在上海开过茶叶经营店,深知茶文化是茶的灵魂,因此,五星人家茶楼的茶文化味道特别浓厚。在楼梯的墙上挂着茶园的老照片,楼梯的拐角上放着十来只采茶的小竹篓。在采茶季节,客人想采茶,她便会带客人到屋后的茶园里,学学采茶。客人在享受茶的同时,也接受着茶文化的熏陶。
祝美霞说,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以五星人家为主,拍摄了长达 20分钟的“梅坞人家”的纪录片,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几个美国的游客,专门来梅家坞找到五星人家,说是看了电视片慕名来而的。他们对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原著民茶楼十分喜欢,喝了龙井茶,又到茶园亲自学着采摘了一会龙井茶。
农家茶楼看似平常,泡杯龙井茶,炒几个农家菜,农家妇女都能应付过去。但要做出档次,做出品味,就不那么简单了。农家茶楼主营着农家乐,但茶楼的本色是茶,必须在确保龙井茶产区原著民特色,确保龙井茶文化特色上做足文章。像五星人家,品牌意识很强,是农家茶楼中的佼佼者。她在茶艺和评茶上,都有较深的造诣,经营得好,得益于她的茶文化素养。我们喝着龙井茶,磕着瓜子,听祝美霞津津乐道着五星人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骆菊梅秘书长听得很开心,她很乐于听到茶楼经营业主有这样的追求。骆秘书长原来是西湖街道办的副主任,一直负责农家茶楼的面上管理工作,见证了农家茶楼的发展过程。西湖景区农家茶楼成立协会后,刚退休的她被推荐当上了秘书长。她对农家茶楼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对茶楼情有独钟。目前,茅家埠、双峰村、龙井村、杨梅岭村、满觉垅村、梵村、梅家坞村、灵隐村8个村,共有注册农家茶楼640多户。如何共同塑造和维护好西湖农家茶楼这个品牌,是一项艰难而有意义的工作。她说,随着西湖申遗紧锣密鼓地进行和杭州加快建设重要的国际旅游休闲城市,西湖龙井茶和西湖农家茶楼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西湖农家茶楼打造成世界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这就要重视品牌建设,培育出一批著名的农家茶楼。
站到村旁的山坡上,看梅家坞两边是山,山坡有树林有茶园。山脚一条公路逶迤而来逶迤而去,路两旁就是狭长的十里梅坞人家,还有小桥流水。杭州正在走向世界,杭州旅游形象片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寺庙、茶园、丝绸和杭州人的休闲生活,构成了杭州形象的主镜头。可见,西湖龙井茶园、茶楼、茶人,已经展现给美国朋友。在世界眼光之中,西湖农家茶楼,一定会成长得更好。这个时候,想起了西湖景区农家茶楼协会会议室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的题词:
龙井堪醉何必酒,小楼雅静最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