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的《咏怀诗》是阮籍人生心态的写照,我们通过研究《咏怀诗》不仅可以了解到阮籍在彼时的内心挣扎,学习古文学形态的优秀之处,同时也可以窥视那个时代。
一、博彩前人之长
钟嵘《诗品》评价阮籍的《咏怀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严延年认为阮籍的《咏怀诗》表情达意比较隐晦是因为他“怯言其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唯嵇志清俊,阮旨遥深,故能标焉”。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是建立在汉末流行的文人五言诗创作风气与艺术传统之上的,这是《咏怀诗》的第一重史诗背景,阮籍还同时汲取了《诗经》、《离骚》中的艺术传统,钟嵘称其“源出小雅”,陈祚明指其“自学离骚”。除此之外,他还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诗性想象中(例如:神话,老庄,辞赋)等其他的领域之中汲取精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最重要的特点是文学自觉意识崛起,儒学的衰微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之中挣脱出来,崇尚自由,追求艺术个性化,促成了文学的自觉。出现了像“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文学集团和“三曹”“王谢家族”的文学家族。同时彼时代将哲学融入诗人的创作之中,完全摆脱了民歌的影响。使阮籍的《咏怀诗》更加发人深思,使诗歌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包含了更加深沉的内涵。建安文学有着相同的时代特征,作者关心时事,面向人生,志趣远大,作品则反映了汉末时期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浓浓救世救民之心,受到推崇。以阮籍《咏怀诗》,嵇康散文为代表的正始文学,汲取了建安文学中慷慨悲凉之气与批判精神,同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对现实会持冲淡态度。其中阮籍的《咏怀诗》表现出对于黑暗政治统治的讽刺,因为当时处境危险,只能用曲折的方式来表现,流露出了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情绪。
二、矗立于正始文学之巅
正始时期,玄学盛行,以“王何”为代表,司,他们大多是玄学家,以庄老名理入诗,抒写玄虚直之志趣,
开两晋玄虚之风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手法,隐晦曲折的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刘勰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从一个侧面批判了正始时期的玄学派,认为这是肤浅的,没有根基的。
阮籍的《咏怀诗》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五言尤为著名,同时,阮籍则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在表现手段上,它多用象征寓意,比兴的手法,形成若即若离、闪烁曲折的特点,诱导人们去反复体味,反复思索。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阮旨遥深”。而且,这种组诗的方式也被后世人么所重视沿用。陶潜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李太白的《古风》这都是一路发展来的。在正始文学中,阮籍的《咏怀诗》与嵇康的散文是最具代表性的,若僅就诗歌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在正始文学是首屈一指的,毋庸置疑,不可否认。
三、阮籍的个人情感和创作风格
阮籍的《咏怀诗》开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少年阮籍呼吸着建安积极进取的空气成长着,他修身习武,渴望将来能有一番大作为。在诗中,诗人描绘了他理想中的致仕环境:“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生活在不幸的时代,个人能有什么作为?家庭、朋友之情诚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现实随时可以夺走它们,嵇康的离去,阮籍只能“驾牛北去,末路,穷途之哭”,愈加唤起人生的悲哀:“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到一个无能为力连朋友家人都无法保护的壮年,即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是抱着怎样的无奈,怎样的孤独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作为哲学家的阮籍,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具有广阔历史意义的悲哀。所以,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诗人在早年追求的是一种流芳百世的功业,其入世之心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阮籍的后半生,他的思想却转向道家了。“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是救世之心,报国之能不能得以实现的无奈之举,是在那样险要的政治
形势下为了保全亲人,保全朋友的无奈之举。
在阮籍看来,现实犹如一张大网,使人无处可逃;“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阮籍是特定时期的悲剧人物,历史唤醒了个性觉醒,促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诚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给这种追求以实现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阮籍的救世却不能九时的矛盾,就是与归隐的矛盾成就了《咏怀诗》,未在政坛夺目,却在诗坛独放光彩,得以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锺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
(作者简介:王智芳(1988.11-),女,山东利津人,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08级戏剧影视文学一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