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心病

2011-09-22 07:58李利华黄修献吴新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李利华,杨 瑛,董 榆,黄修献,吴新华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心病

李利华,杨 瑛,董 榆,黄修献,吴新华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所有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冠脉造影正常者(n=20)相比,冠心病患者(n=5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3)。对冠脉病变范围与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分析发现,与冠脉无病变者相比,冠脉病变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2)。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白细胞计数;冠脉造影;冠脉病变

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环境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冠心病是一个以冠脉粥样斑块形成为特征的炎症反应过程〔1〕。白细胞是机体主要的炎性和免疫细胞,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受损的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全过程。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及程度。有研究〔2-5〕表明白细胞总数与冠心病及预后有关,但白细胞各亚群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冠脉造影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和比值,探讨不同类型的炎性细胞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2例,男58例,女1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的狭窄程度>50%,为冠心病组(n=52),其中1支血管病变(单支病变)25例,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多支病变)27例。同期临床可疑冠心病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以下情况:感染、创伤或手术后2周以内;合并脑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风湿类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近期使用类固醇类药物等。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都在入院第2天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并分类,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同时,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入院当天的卧位血压5次,取5次血压的平均值用作统计分析。研究人员采用统一的问卷,采集有关病史、吸烟、饮酒、家族史以及药物治疗等情况。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分别采用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

1.3 统计分析 采用SAS9.13进行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患者(n=52)和非冠心病患者(n=20)相比,血糖、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及吸烟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3),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年龄、血压、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基本特征的比较

对冠脉病变范围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发现,和冠脉无病变组(n=20)相比,单支病变组(n=25)和多支病变组(n=27)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P≤0.02),而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05)。见表2。淋巴细胞计数在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见表2。

表2 冠脉病变范围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主要的发现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有显著差异,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中性/淋巴细胞的比值越高,淋巴细胞比例越低,冠心病患病风险越高,冠脉病变的范围可能越广泛。

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及家族史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的研究发现,冠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的过程,炎症在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的稳定以及冠脉事件的发生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价格昂贵,且需要特殊的设备及技术人员,如何早期无创地诊断冠心病以及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作为反应炎症的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及严重程度,且可以预测主要心血管事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在许多基层医院均可开展,且已经有部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淋巴细胞比值等可以预测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心血管事件。

王卓等〔6〕的横断面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升高和淋巴细胞的降低,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急性病变的情况。在另一项中国的随访研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而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可以预测多支血管病变〔7〕。和大多数研究〔6-8〕一致,本研究发现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见表1)。本研究还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可辅助判断冠脉病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越高,淋巴细胞比例越低,冠脉病变范围可能越大。

当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在各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功能受损时,可以表达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等,表达选择素家族成员,如E-选择素、P-选择素,并分泌IL-1、IL-2、TNF-α及生长因子等,从而使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容易通过其表面的整合素家族(如LFA-1)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介导单核-巨噬细胞进入内皮细胞下层。单核-巨噬细胞可进一步分泌MCP-1、IL-1、IL-6、GM-CSF等细胞因子,募集更多的单核-巨噬细胞沉积到血管内皮下,并在MCP-1作用下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上调清道夫受体,并加强对脂质的吞噬作用〔9〕。上述过程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随着粥样斑块的形成及斑块内脂核的增大,和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可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它溶解斑块外层纤维的细胞因子,使粥样斑块发生裂痕、破裂,形成“易损斑块”〔10〕。易损斑块中暴露的脂质可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PAF)、vWF、血小板反应蛋白及血栓素A2等促进凝血功能增强;同时受损的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一氧化氮的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当凝血功能强于纤溶功能时可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参与了上述的全过程各个方面,所以作为反映炎症状态指标的白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脉病变及严重程度。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是一个小样本的横断面调查,不能阐述任何因果关系。要明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人群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其次,本研究未进行单核细胞计数,不能分析其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之,本研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及其亚群可以辅助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有助于进行冠心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1〕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Med,1999,340(2):115-126.

〔2〕SabatineMS,Morrow DA,Cannon CP,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linewhite blood cell countand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TACTICS-TIMI 18 sub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2,40(10):1761-1768.

〔3〕Shankar A,MitchellP,Rochtchina E,etal.The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white blood cell count,triglyceride level and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7,192(1):177-183.

〔4〕JurewitzD l,PessegueiroA ,ZimmerR ,etal.Preprocedu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s a predictor of death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drug-eluting stents〔J〕.J Invasive Cardiol,2009,21(5):202-206.

〔5〕Horne BD,Anderson J I,John JM,etal.Which white blood cell subtypes predict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J〕.JAm Coll Cardiol,2005,45(10):1638-1643.

〔6〕王卓,林忠伟,王连唐.炎性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5):249-252.

〔7〕Huang G,Zhong X N,Zhong B,etal.Significance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and its subtypes in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Eur JClin Invest,2009,39(5):348-358.

〔8〕胡迎富,江洪,杨波,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2):137-139.

〔9〕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9):1135-1143.

〔10〕Newby AC.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inmonocytesand macropha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stabilit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12):2104-2108.

(责任编辑 张 焕)

Association between P eripheral L eucocyte C ount and C oronary H eart D isease

LILihua,YANG Ying,DONG Yu,HUANG Xiuxian,WU Xinhu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 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leucocyte count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MethodThe data of 72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March 2009 and May 201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peripheral leucocyte count,neutrophil count,neutrophil proportion,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with angiographically ab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group (n=52)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arteries group(n=20) (P≤0.03).However,the lymphocyte propor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angiographically abnormal group (P≤0.02).Conclusions:Peripheral leucocyte count and classification may predict the lesion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leucocyte count;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R541.4

A

1672-2345(2011)02-0030-03

2010-06-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60137)

李利华,讲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英文的中性TA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