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建军史上两次重要的军服改革

2011-09-21 02:05罗元生
党史博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常服军服礼服

○罗元生

解放军建军史上两次重要的军服改革

○罗元生

军服是军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国威军威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不同时期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形势,解放军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较大规模的军服调整改革,分别研制装备了50式、55式、62式、65式、71式、78式、85式、87式、97式、07式军服,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是55式军衔服装改革和07式军服改革。

55式军衔服装: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实行军衔制的服装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要,解放军就着手服装制式的规范统一。从1954年至1965年期间,先后进行了4次服装改革。即:首次为实行军衔制而研制的55式服装,随后是对55式服装进行调整和补充的58式服装,改进军服结构配套的62式服装,以及为取消军衔制而采用的65式服装。其中55式服装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实行军衔制的服装,是几次服装改革中最具历史意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服装改革。

早在1953年1月,总参谋部即致函总后勤部,提出要研究军衔服装的样式、颜色。三总部(总参、总政和总后)联合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毛泽东和军委各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让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主管55式服装的改革工作,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还有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以后又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具体业务工作等由总后勤部承办。

总后勤部立即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由总后军需部负责搜集样品,研究设计样式、用料和颜色;由总后军需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制作与保管。同时向国家有关部门了解所需各种服装材料的资源情况,并通报军队制作军衔服装需要原材料的大致概算。根据贺龙的指示,搜集了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各种军服样品。还搜集了袁世凯的元帅服、伪满洲国和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样品,作为研究设计的参考。在贺龙的主持下,确定了军衔服装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由总后勤部提出军衔服装的制式标准方案报军委。

1955年4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了方案,并以国防部名义批复总后勤部。随后,服装改革进入样品设计和制作阶段,每套服装做完后都绘制了标准制式图样。

全套服装样品完成后,连同搜集的外军服装和中国近代军服样品,陈列在北京禄米仓军需样品试验所。经主管领导审查后,于同年5月20日将全套样品陈列在中南海勤政殿。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先后审查了服装样品,并作了修改的指示。经修改后的样品于6月5日由中南海搬到三座门大高殿展出,征求总部机关、驻京单位官兵和来京开会的各大单位领导的意见。总后勤部根据展出中大家所提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修改了样品,并就确定的样式等有关问题专题报告国防部。7月1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召集各大单位领导讨论通过,于7月27日签发呈报毛泽东。

报告提出,确定军队常服样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表现军容的整齐、严肃和全国军队的统一,并便于操作活动。二是要保持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要那些奢侈的花饰,避免与政府人员和群众的服装水平悬殊过大;容易辨认上下级的区别,以利战时指挥和平时管理,但又不使官兵服装的质量相差太远;注意体现中国军队服装的民族特点。三是在质料上用国货,不用进口货。军官礼服的样式主要贯彻俭朴的原则,不要和兄弟国家军队的礼服差别太大,以免在参加典礼和外交活动时显得过分悬殊。礼服只发给将官、校官和执行特殊任务的尉官。

根据毛泽东和国防部确定的原则,总后勤部调整修改了全部服装标样,包括陆、海、空军的将官服、校官服、尉官服和士兵服,再次陈列于勤政殿,请毛泽东召集有关领导审定。1955年8月5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来到勤政殿再次审查军衔服装样品。之后,周恩来将彭德怀给毛泽东的报告和军服、军衔图片样本呈送毛泽东,毛泽东审阅后批给周恩来说:“请总理办。”当天晚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其他中央领导的建议,归纳为六条意见:一是大檐帽的圆帽顶不要太大,陆、海、空军的帽顶尺寸应该一样,不要把海军的帽顶做得特别大。二是军官、士兵的军服上衣一律定为风纪扣的立翻领,同现在的军服一样。三是士兵为了扛枪、背东西,可以不要肩章,应改为领章。设计的兵种符号,老百姓和士兵不容易看懂,应重新按照中国的习惯另拟图样,有的符号不一定和苏联军队的完全一样。四是军服扣子,除军官礼服可以用金属扣外,从元帅到士兵的常服,一律用胶木扣。五是各兵种军官的肩章,分成各种颜色,仍然不易识别,是否可以在肩章的铜扣上打一个字,例如骑兵的肩章,就在铜扣上打个“骑”字。六是女同志夏服上衣拟改为西服式大翻领,以配穿裙子。女冬服上衣仍可以用小翻领(开关领),因为冬季不穿裙子。周恩来还指示,要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1955年8月20日,总后勤部将军服样品陈列在政协礼堂,邀请党外各界人士参观,前往参观的有宋庆龄、程潜、张奚若等人。他们对军服样品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此外,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的武官也应邀参观了军服样品的展示。

8月24日,服装改革小组将上述各方人士参观情况及所提意见,以张爱萍、洪学智、张令彬的名义给周恩来写了专题报告,并由洪学智面呈周恩来。周恩来审阅了报告全文,并在每个问题上方的空白处,逐条作了眉批,如在冬季绒帽问题上方批示:“冬季绒帽同意不要帽檐。”在有关各兵种勤务符号问题的上方批示:“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定的骑马人和汽车为符号,不要采用苏联符号。军乐团可用新符号,但号穗应短点。”类似批注全文共达21处,最后在报告首页批示:“除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样式外,余均同意。”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会议,通过了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施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

55式军衔服装的分类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主要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穿着。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样式为大驳领双排六粒扣西服和西式裤(女军官为裙子),加各种缘饰和绣饰,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大檐帽 (女军官为无檐软帽)、皮鞋。大元帅、元帅、陆空军将官和校官的军服颜色为海蓝色,海军为藏蓝色;大元帅、元帅和将军的军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校官的为纯毛哔叽。军衔由肩章星花图案、衣裤缘饰区分,元帅肩章绣国徽,将军肩章绣星花,校官肩章绣纵条线加星花。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同。

55式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蓝色;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为藏青色。女军官冬常服与该军种男军官相同,夏常服上衣为小驳头翻领,下为裙子。夏季男军官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软帽。冬季,男女军官均戴栽绒帽(皮帽)。海军士兵穿水兵服,戴水兵帽,舰艇士兵冬服为呢制水兵服。装甲兵、骑兵、伞兵穿马裤。军官穿着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

1955年授衔时,人民解放军共有5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按军服和军衔标志仍分陆、海、空三个系列,防空军和公安军的颜色与陆军相同,空军、海军自成系统。主要兵种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学兵、海军陆战队(1957年6月撤销,20世纪70年代重建)。军衔等级从大元帅至列兵,共设6等19级。

帽徽,为圆形,分大小两种。大帽徽正中为“八一”军徽,外围为金黄色麦穗、齿轮。陆军帽徽为海蓝色衬底;海军帽徽为藏蓝色衬底,衬金黄色铁锚;空军帽徽为天蓝色衬底,衬金黄色飞鹰双翼。小帽徽正中为“八一”军徽,海蓝色衬底,外围为金黄色麦穗和齿轮。

领章,1955年授衔时,领章分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两种,士兵佩戴军衔领章,军官佩戴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

肩章,主要包括元帅肩章、将官肩章、校官肩章、尉官肩章以及海军军士、兵肩章等。各类肩章样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满底金,正红边,缀国徽和加松枝的大元帅星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满底金,正红边,缀国徽和元帅星徽。大将,满底金,4颗将级星徽;上将,满底金,3颗将级星徽;中将,满底金,2颗将级星徽;少将,满底金,1颗将级星徽。大校,2条纵线,4颗校级星徽;上校,2条纵线,3颗校级星徽;中校,2条纵线,2颗校级星徽;少校,2条纵线,1颗校级星徽。大尉,1条纵线,4颗尉级星徽;上尉,1条纵线,3颗尉级星徽;中尉,1条纵线,2颗尉级星徽;少尉,1条纵线,1颗尉级星徽;准尉,1条纵线,无尉级星徽。上士,宽横线1条;中士,窄横线3条;下士,窄横线2条;上等水兵,窄横线1条;列兵,底版无横线。

船形帽风波

55式服装装备全军后,全军上下普遍反映,该套服装符合中国民族特点,既适用美观,又保持了解放军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其中较为集中的意见是对陆、空军士兵船形帽反应最大,可以说在全军上下引起了一个不小的风波。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戴船形帽,大家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二是船形帽的戴法是向右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很多人,特别是士兵对船形帽都很反感,尤其是老百姓,历来不习惯歪戴帽,再加上战士头发都很短,歪戴船形帽,露出左边半个光头就更加难看。因此在军内外反应非常强烈。

1957年5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之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天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读者,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个人名义或几个人联名向《解放军报》撰稿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建议改革船形帽。许多同志在来稿来信中表示,他们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以上文章后,感到是替士兵说出了心里话,十分高兴和赞同。如南京部队司令部大尉朱赤在信中说:“改革船形帽这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和机关里从没听见有人说过船形帽的优点。”他认为:士兵不愿戴船形帽,他们戴上了就显得没精神,还时常发牢骚;群众看不惯船形帽,征兵时不少青年因为怕戴船形帽不愿入伍,影响了兵役工作;士兵不愿戴,军官就批评,也影响了官兵关系。某部队政治处下士唐天祥说:“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意见主要还有:军官肩章底版太硬,不便于操练、劳动。原军官肩章有金黄色、银白色之分。规定军政干部佩戴金黄色肩章,后勤干部和科技等业务干部佩戴银白色肩章,因而出现了“黄牌硬、白牌软”的反映。各级军官和军士、兵的夏常服用料,一是差别大,影响上下级团结;二是不符合中国经济条件。军士、兵的常服原为紧袖口,夏季闷热,冬季冻手,广大士兵感到很不方便。

针对以上意见,国防部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于1958年1月28日向全军发布了修改部分现行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命令。将原银白底肩章取消,改为金黄底肩章,原来佩戴银白底肩章的军官换发金黄底肩章。海军士官、兵大衣肩章及海军陆勤军士、兵,海军航空兵军士、兵冬常服肩章改为领章。部分军士、兵的冬常服由紧袖口改为散袖口。另外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和尉官的冬常服改用平布制作。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戴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戴解放帽。帽徽大小也作了相应的改变。

55式军衔服装首次突破了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局限,使军容仪表有了较大改善,将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装带等,都给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军威国威得到体现,是解放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07式服装: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进入21世纪以来,解放军装备的军服以87式服装为主(87式服装,初步形成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系列)。虽然经过了几次调整改进,但由于受经费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解放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制式不统一。例如,内地部队穿87式服装,驻港澳部队穿97式服装,两种制式长期并存,不利于对外展现国家和军队的统一形象。系列不配套。87式服装设立了礼服系列,但只配发驻外武官和 “两团一队”(军乐团、文工团和仪仗队),军官没有配发礼服,不适应礼仪场合和对外交往的着装需要。军服缺少必要的服饰,显得单调,标识也不够清晰。品种不齐全。军官没有制式毛衣、内衣等,穿着自购的服装,军容不够严整。官兵配发作训服后,没有配发作训大衣、作战靴,难以更好地适应作战训练需要。颜色不协调。陆军常服的棕绿色偏暖,空军常服的蓝灰色偏灰,海军常服白色上衣、藏青色裤子颜色不一致,官兵大衣颜色与常服不一致,三军服装颜色整体上不够协调。同时样式也不美观,官兵常服上衣腰身、裤子立裆比较肥大,大衣、棉衣、绒衣有些臃肿笨重,穿着不精神。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军费保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为军服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因此,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放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发展时期,系统组织军服改革总体论证,研制装备面向小康社会、展现国威军威、满足官兵需求的新式服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总后首长批准,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成立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组,从2005年4月开始,采取机关与科研单位相结合、军队和地方技术力量相结合的方法,以驻港澳部队试穿的97式服装为基础,系统组织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2006年8月23日,四总部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军换发新式服装的请示》。8月28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四总部的请示,确定报请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审批。

9月上旬的一个上午,北京西郊,解放军总后勤部办公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总后勤部审查服装调整改革方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陪同。胡锦涛等军委领导听取了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部长冯亮关于军服调整改革方案的汇报,并认真询问了经费需求和换装设想方面的情况。随后,胡锦涛等军委领导走进布展大厅,仔细查看实物样品,并不时询问军服调整改革方案和品种、样式、材料、服饰等情况。在一套将官军服前,胡锦涛停下来,他指着军服上的级别资历章并认真询问,陪同的军需物资油料部领导和专家一一作了说明。

9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全军从2007年8月1日起换发新式服装,称为07式服装。

2007年7月,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在全军军服调整改革会议上说,建军80年来,解放军进行了十多次服装调整改革,这次胡主席亲自领导、亲自审定方案、亲自主持政治局常委集体研究决策,这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07式新军装在7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07式新军服的换装计划拟定在3年内完成。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解释说:“这样安排有生产周期上的考虑,但主要是为了从我军实际出发、坚持勤俭建军、尽量节约资源。换装的钱是该花的,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精打细算。一方面,通过科学论证、选优择廉,尽可能把经费预算压缩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一边发新的,一边用旧的,用3年时间完成调整改革任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库存,减少浪费。”

07式服装由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四大系列构成。与87式军服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突出表现在:

一是理顺了军服制式,体系更加科学完整。为保持统一的军队形象,驻港澳部队军服制式与全军统一。为减少品种,提高效益,便于组织供应,陆、空军官兵夏常服、春秋常服样式相同,干部学员与军官、士官与兵的军服用料相同,官兵领带制式相同,海军男士官改穿水兵服,帽徽、领花样式三军相同。由于礼服穿着时机少,制作成本高,只配发给军官,四季通用。为体现女军人特点,将大檐帽改为卷檐帽。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大衣区分为常服大衣、作训大衣两种制式,军官配发常服大衣和作训大衣,士兵配发作训大衣;增配了内穿衬衣,与礼、常服配套。为解决官兵部分服装穿着不统一的问题,军官增发了内衣裤、袜子、常服手套等品种。

二是优化了服装颜色,整体风格典雅质朴。适应国际军服发展趋势,礼、常服色彩以低明度、低纯度的冷色调为主。陆军常服颜色采用松枝绿,在保持绿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红军、八路军军服的灰色调,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海军服装颜色,藏青色调整为深藏青色,本白色调整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与世界海军军服接近。空军服装颜色,在现行蓝灰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服装形成温和、协调的近似色搭配风格。冬帽、领带和衬衣,与陆、空军常服和海军军官白色常服作同类色搭配,使服装整体风格保持协调一致。为增强作训服的伪装防护效果,参照不同地域植被和地貌背景,作训服区分林地、荒漠、城市和海洋迷彩,迷彩图案选用国际流行的数码迷彩图案。

三是改进了服装样式,造型更具时代色彩。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花,空间感、立体感更强,显得更加威武。对贝雷帽帽顶模具进行了调整,成型性更好,佩戴更为方便。礼服采用双排扣队列礼服形式,既符合国情军情,又威严、庄重。短袖夏常服采用束腰式结构,夏裤立裆改浅,穿着精干利落,制服特点突出,战斗风格浓重。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采用猎装式,后腰加横带,腰身收紧,显得体型修长;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适合东方人的体型特点。陆、空军军官冬常服改为开领式,与关领式相比,现代感更强。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军衔级别在袖口表示,便于舰上识别和国际交往。在常服结构上,男装采用“T”字造型,威武挺拔;女装采用“X”造型,英姿飒爽。常服大衣采用简练的暗排扣设计,腰部加束带,配围巾。作训大衣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领和防风帽,夏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

四是改换了服装用料,军服质量明显提高。为使军服材料与造型达到最佳结合,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和风格,综合机理织纹、塑形性、悬垂性、保暖性等因素,选择了不同的服装材料。礼服采用档次较高的弹性毛涤贡丝锦,线条光滑,质感细腻,挺括性好。夏常服采用透气性、保型性好的涤棉包芯纱面料,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春秋常服采用粗纹毛涤哔叽,风格粗犷,抗皱保型。冬常服仍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水兵服由羊毛粗呢改为加厚仿毛哔叽,便于统一供应。将官大衣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悬垂感强。男军官和女军人绒衣改为制式毛衣,采用防蛀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冬作训服采用粗斜纹布,作训大衣面料采用涤棉细纹帆布、絮料采用涤纶絮片,防风保暖,结实耐穿。外腰带、士兵裤腰带由人造革改为牛皮面革,提高了质量。礼服皮鞋采用漆皮面革,色泽光亮,便于保养。

五是增加了标志服饰,搭配组合比较协调。军官增加了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官兵增加了胸标、臂章,士兵增加了国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领尖、胸部分别增加了领花和胸标,突出了识别功能,强化了军服美感,体现了军人荣誉。考虑到军人立功、受训、部队经历等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功勋荣誉部分暂不考虑。礼、常服服饰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既符合民族传统,又能体现军队威严。常服肩章底版颜色与服装一致,使标志与服装搭配协调,标识也更加清晰。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色泽较深、面料色差小的布质标志,既能起到识别作用,也便于隐蔽伪装。根据服装功能与色彩的需要,标志服饰在亮度上采用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相对色等色彩搭配,格调典雅质朴;工艺上采用亚光、刺绣、植绒等不同处理,制作精细,缀钉方便。标志服饰主体图案,较多采用“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飞翅、铁锚等设计元素,象征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体现解放军官兵保卫祖国、献身国防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六是完善了冬服配套,保暖标准规范合理。冬服配套,建立了作训服、常服两种保暖标准。作训服以满足冬季军人野外执勤、训练为目标,高寒区为皮帽、冬作训服、寒区棉衣裤、毛(绒)衣裤、绒背心、内衣裤、作训大衣、内外手套、防寒鞋、轻型防寒鞋,保暖量为6.5克罗(c1o);寒区为皮(栽绒)帽、冬作训服、棉衣裤、毛(绒)衣裤、内衣裤、作训大衣、内外手套、轻型防寒鞋、防寒鞋,保暖量为5.5克罗;温区为栽绒帽、冬作训服、棉衣裤、毛(绒)衣裤、内衣裤、作训大衣、内手套、轻型防寒鞋,保暖量为4.6克罗;亚热区为栽绒帽、冬作训服、棉上衣、毛(绒)衣裤、内衣裤、作训大衣、内手套、轻型防寒鞋,保暖量为3.7克罗;热区为作训帽、冬作训服、毛(绒)衣裤、衬衣、内衣裤、作训大衣、作训鞋,保暖量为2.8克罗。经实验室检测和部队试穿试验,各气候区冬服保暖量能够满足官兵作战训练和执勤需要。冬常服以满足军人冬季日常工作生活为标准,冬服配套品种为冬帽、冬常服、毛(绒)衣裤、绒背心、衬衣裤、常服(作训)大衣、冬手套、防寒鞋(皮鞋)等。

七是调整了号型设置,适体性能显著提升。在总结现行军服号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军人体型特点,参照国家服装号型标准,以扩大适体范围、便于组织供应、易被官兵接受为原则,设置了礼、常服和作训服、军鞋号型以及军帽号码共4个号型系列。军帽号码,按照头围尺寸,以厘米为单位,设置了53cm至60cm共8个号。礼、常服号型系列,参照国家号型标准,以厘米为单位,采用“身高/胸围”形式表达,包括军官礼服号型和常服号型两类。考虑到军官体型变化复杂,礼服适体要求高等特点,军官礼服号型按照军官人体胸腰落差分布规律,划分为正常体和偏胖体两个体型,男女军官每个体型各设置5个号别,每个号别按照胸围分布分别设置3至4个型别;为方便日常供应,常服号型不区分体型,男军人设置5个号、每个号设3至6个型,女军人设置5个号、每个号设1至7个型,男女常服号型总数均为25个。作训服、棉衣、毛(绒)衣、内衣裤号型在礼、常服号型基础上,简化型别设置范围,男女军人各设置5个号别,每个号设3至4个型。军鞋号型,以毫米为单位,按照脚长尺寸,男鞋设置了235mm至290mm共10个号;女鞋按照跖围尺寸设置了肥瘦两个型,每个型设置了220mm至260mm共9个号。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说:“军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部队的重要装备,是构成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军官兵的‘穿衣’问题,从来都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一件大事。”07式军服调整改革,是解放军军服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标志着解放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全军换发新式服装,不断完善军服配套,优化军服颜色,改进样式结构,调整号型设置,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官兵生活质量,更好地展现国威军威,增强军人荣誉感、责任感,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常服军服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皇帝的礼服
蝴蝶礼服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难忘“的确良”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