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小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生活阅历窄,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从而产生了对作文畏难的思想和情绪,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之所以会这样,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二是他们不能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三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方面不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打消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不再讨厌作文,真
正写好作文,从习作中体验乐趣。
一、丰富习作素材,让学生敢写作文
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不应指导学生应该写什么,还可以写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学会把握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由观察展开想像等等。学生在开阔眼界、思维纵向延伸之后,习作原料随之积累起来。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的熏陶,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同时还树立学生敢于写作的信心。之后,再横向拓宽,让学生自由选材,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写作。只有这样的作文,学生才觉得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这也充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二、激发习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文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常常能够激发学生蕴藏着的丰富情感。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不是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才是恰到好处。有了教师真诚的交流、探讨、分析,学生的参与热情定能水涨船高。在要求渐渐提高的情况下,还应给学生增加“营养”,一是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二是组织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三是教师用心评改,把学生的经典语句,在课堂上予以交流、表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作文。
三、精选习作例文,让学生会写作文
每一位出色的书法家,最初都要认真临摹别人的作品,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先认真借鉴别人的写法,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能。《作文指导报》《作文报》《简妙作文》等报刊上登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习作,文中所写的人,所叙的事,所描的景,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似曾遇见过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篇精选的范文,为学生习作开山引路,让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路,积累习作素材。其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情,领悟创作方法,要引导学生读文章,使学生萌发出情感,然后再让学生放开手脚表述真情。最后,注意不能落入抄写范文的误区,避免空话假话,作文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以真情来作文,才能写得自然、写得具体、写得生动,达到会写。
四、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乐写作文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创设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为此,创设情境应为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习作内容、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心理诉求,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自由、乐写的心态之中,使他们主动参与、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地进行构思和写作。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没有压力和负担,往往灵感迸发,优美的作文由此产生。如何创设情境呢?笔者认为,一是可以观看视频,触景生情,充分唤起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二是播放音频,情感共鸣,言为心声,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直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三是剧情表演,以动生情。表演不仅是富有情趣的精神享受,更使学生参与其中,进入角色,演绎出不同的作品,作文就会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
通过纵横交错的引导、习作动机的激发、经典范文的指引、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从敢写到想写,再到会写乐写,循序渐进,逐步消除了“怕”的阴影,产生了写作激情,把美带到学生的身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尝到了习作的乐趣。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