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伟锋 王思尹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狄伟锋 王思尹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如今,高校辅导员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者以浙江省部分高校辅导员为调研对象,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为进一步分析辅导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提供现实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高校辅导员浙江省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高校学生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专业性和职业发展关系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了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情况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10余所大学,对辅导员自身认识情况、规划发展情况、职业定位情况等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作了调研分析,为进一步分析辅导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1.辅导员基本情况与自身认识
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学历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专科学历的占18%,本科学历的占46%,硕士学历的占35%,博士学历的占1%,专科学历以下的没有。说明高校辅导员的学历要求较高,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占绝大多数。所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首先要重视的便是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重视学历要求。
针对辅导员的自我认识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上述调查说明辅导员对自己的品德和精神、态度、意识等都很有信心,而在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上觉得稍有欠缺。绝大部分辅导员意识到随着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发展,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调查辅导员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己,通过学习交流考察活动来提高的占37%,自己实践总结的占25%,通过理论培训的占19%,各方面综合作用的占19%。70%的辅导员表示能定期对自己的工作作评价总结,这能使辅导员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对辅导员目前最大的需求调查中,需要进修的占22%,买房的占20%,职务晋升的占16%,研究成果的占14%,评职称的占13%,买车、结交朋友和恋爱的分别占5%、4%和6%。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更重视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致力于提高自身学术知识和学历,同时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基础,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收入和生活条件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规划发展
图一 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统计
图二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由上图一、图二可知,虽然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还是不长,1—2年的占31%,3—5年的最多,占37%,两者共占68%。同时打算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有15%的调查者选择了2—3年,选择3—5年的占41%,5—10年的占32%,10年以上占5%,终身(长期)的只占7%。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均不长,并且也不愿意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树立起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临时的暂时的,只是作为求职路上的垫脚石或跳板,一有机会就选择其他岗位或转正为专业教师。因此,辅导员从业人员不稳定,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图三 对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态度
图四 辅导员的地位和其他教师相比
根据对辅导员职业态度调查所得数据(见图三)显示,39%的辅导员非常乐意选择这一职业,28%的辅导员处于无所谓状态,27%的辅导员是迫于无奈,另外还有6%的辅导员不乐意从事这一工作。可见,辅导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热衷于辅导员这份职业。51%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地位比其他教师低,35%的辅导员认为与其他教师相比没有地位(见图四)。可见,在现今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不高。
针对辅导员工作满意程度调查显示,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分别占18%和60%,而有近21%的辅导员表示不满意。对工作稳定性的调查显示有21%的辅导员认为该工作是不稳定的,47%认为稳定性一般,只有2%的辅导员认为十分稳定。说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了解不深,且对工作条件和待遇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图五 对今后的辅导员工作的规划情况
图五显示,47%的辅导员粗略规划过自己今后的工作,38%表示有过想法,10%表示从未想过,只有5%的辅导员详细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没有详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辅导员想要选择其他工作,占33%;22%选择提高学历成为专职教师;22%倾向于行政道路;只有14%选择继续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奋斗下去。说明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树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作为暂时性的工作。
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辅导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
3.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支持
图六 所经过的辅导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
图七 所在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情况
从图六、图七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培训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十分专业的只占19%,而一般和不专业分别占34%和3%。而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安排也不合理,只有31%是定期培训,67%是偶尔培训。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必然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
图八 辅导员工作培训状况
图八显示,辅导员工作培训中实践能力的培训占最大比重,为24%;组织、领导能力的培训为19%;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各占21%、15%;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比重很少,分别为6%和4%。说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培训的内容分配不够合理,重学习、实践和组织能力而轻创新、人际交往和心理调试能力。高校应调整辅导员的工作培训计划,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为辅导员制定更切合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图九 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
图九显示,认为辅导员管理体制十分完善的仅有4%,一般的占55%,不完善的占15%。同时有65%和17%的辅导员认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十分一般和不健全。由此,必须制定一整套工作制度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职业定位不清,很大部分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格。辅导员应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社会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来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不断充实、发展自己。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努力。
该项目是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