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霞 欧阳荣* 廖建萍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瘀肿消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是由生栀仁、大黄、金银花、当归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止痛、清热消肿、散瘀通络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消肿止痛快、疗程短、疗效好的优点,但原剂型(散剂)存在使用不便,易弄脏衣物等不足,阻碍其进一步推广运用[1]。于是我们根据透皮吸收理论(TTS)[2],将其改为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3-5],本文对其提取方法及工艺研究进行报道。
Agilent11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天平DT-100(北京光学仪器厂);不锈钢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医疗设备厂);KQ-6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淀山湖检测仪器厂)。
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注射用水。
大黄素、绿原酸、生栀仁等药材购自湖南三湘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检室鉴定确认。
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 Cl8柱(250 mm×4.6 mm,5μm)。大黄素流动相:甲醇-0.1%磷酸(82∶18);检测波长:254nm;柱温:45℃;流速:1mL/min。绿原酸流动相:甲醇-0.1%磷酸(28∶72);检测波长:327nm;柱温:25℃;流速:1mL/min。栀子苷流动相:甲醇-0.1%磷酸(28:72);检测波长:238nm;柱温:25℃;流速:1mL/min。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5mg于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甲醇液5mL到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大黄素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定绿原酸、栀子苷各对照品3.5mg、5mg置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绿原酸、栀子苷对照品溶液。
2.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各浓度的对照品溶液2、4、6、8、10、20µ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峰面积值Y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大黄素Y=4570.1X+4.8197,r=0.9993;绿原酸Y=1278.8X-9.1475,r=0.9998;栀子苷Y=1583.5X-44.638,r=0.9998。结果表明大黄素、绿原酸、栀子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04~0.40μg、0.28~2.80μg、0.40~4.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2.3项下的提取方法得提取液,用0.45µm微孔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10µL,测定大黄素、绿原酸、栀子苷峰面积。
分别精密吸取按2.3项下的提取方法得提取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在105 ℃干燥3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迅速称重,计算浸膏得率。浸膏得率=(浸膏重量/药材重量)×100%。
表1 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4 方差分析表
2.3.1 水煎法
取本品12.6g,置圆底烧瓶中,浸泡1.0h,第1次加12倍水、回流提取2.0h,第2次加10倍水、回流提取1.5h。滤过,合并滤液,并定容至200mL。
2.3.2 乙醇回流法
取本品12.6g,置圆底烧瓶中,浸泡1.0h,第1次加10倍70%乙醇、回流提取2.0h,第2次加8倍70%乙醇、回流提取1.5h。滤过,合并滤液,并定容至200mL。
2.3.3 CO2超流界后药渣用乙醇回流法
取本品250g按CO2超流界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萃取后,药渣按2.3.2项下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
上述3种方法所得提取液,按2.1.4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量,结果见表1。
综合评分=各样品中大黄素含量/该组中大黄素最大含量×0.3×100+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该组中绿原酸最大含量×0.30×100+各样品中栀子苷含量/该组中栀子苷最大含量×0.2×100+各样品醇浸出物/该组中最大醇浸出物×0.2×100。
表1说明水煎法大黄素、绿原酸、栀子苷损失量最大,提取量最少;乙醇回流法大黄素、绿原酸、栀子苷损失量最少,提取量最大。
由于乙醇回流法提取有效成分所得综合评分最高,因而选择乙醇回流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影响乙醇回流法的因素有乙醇浓度、乙醇倍数、回流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提取次数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其他每种因素选择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通过直观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方差分析可知,用乙醇浓度对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故A因素选择A2,考虑生产成本,B因素选择B1,故确定A2B1C2为最佳提取工艺优选。该最佳工艺条件与正交试验表中的第4号试验条件相同,从而其合理性得到了试验的验证。
3.1 考察乙醇回流法提取次数采用的是单因素实验法,结果显示,提取2次与3次提取效果相差不大,综合考虑,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
3.2 预试验时栀子苷的流动相[6]用乙腈-水(15∶85)分离度较好,但有稍许拖尾现象。将栀子苷流动相换成乙腈-0.1%硫酸(15∶85)分离度较好,拖尾现象消失。为了试验方便,将栀子苷与绿原酸流动相合并,改为甲醇-0.1%硫酸(28∶72),结果符合分离度与拖尾因子的要求。
3.3 根据原剂型的使用习惯(用水调敷)以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性质,本实验对水煎法、乙醇回流法、CO2超流界后药渣用乙醇回流法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法最佳。此实验研究,对实现瘀肿消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提取的规范化、产业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3-93.
[2]韩建伟.《理瀹骈文》中关于中药透皮吸收的理论和认识[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14-15.
[3]Wang Y,Chen M,Ui X,et a1.A hybrid thermo-sensitive chitosan gel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Meloxieam[J].J Biomater Sci Polrm Ed,2008,19(9):1239-1247.
[4]杜广增,赵浩如.Poloxamer 407温敏性即型凝胶的制备和应用进展[J].药学进展,2008,32(4):163-167.
[5]马廉正,肖学成.原位凝胶研究进展及质量控制要点[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141-14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