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基于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

2011-09-18 02:40施亚玲李若英
关键词: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

施亚玲 李若英 杜 娟 何 源

(1.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 发展规划处,广东 广州 510640)

博士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2009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61,99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达到242,996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19.05%,在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①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9][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7。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如何有效保障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凸显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作为衡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尺度和标准,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在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过程中,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尤为重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对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甚至关系到一个博士生的前途和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1]。

一、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六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可以看出,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第十三条进一步对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在答辩前三个月印送有关单位,并经同行评议。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两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其中一位应当是外单位的专家。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即明确了同行评议和专家评审的评阅方式和制度。

我国大部分博士生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制定了本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参照管祎等人对我国46所研究生院高校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统计结果[1],关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创新性、论文写作、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等指标的出现频率均超过了35次。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组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其评选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材料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2000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开始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查工作,对已经获得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随机抽样,并进行合格性质量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是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综述、论文成果的创新性、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及科学研究能力等四个方面。总之,不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等院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都有效体现了对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三个方面的考察和评价。

基于我国学位条例的规定要求和学校发展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制定了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选题与综述、创造性成果、科研与创造能力、学风与写作四个单项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内涵和评价尺度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评阅专家根据该四个单项指标分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评价成绩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和D(较差)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相应对博士学位论文给出总体评价成绩,同样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和D(较差)四个级别,如表1所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自2005年开始对博士学位论文专家通讯评议实行双盲评阅,即隐去学位论文作者的个人信息,并邀请三名外校专家对每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阅。双盲评审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表1 华南理工大学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在校博士研究生达到2648人,比2005年增长了54%。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保障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否真实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能否进一步有利于引导和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笔者当前十分关心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各项评价指标成绩齐全的1222篇论文的3666份评审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总体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与综述、创造性成果、科研与创造能力、学风与写作等四项指标及总体评价的评审结果中,优良率(A+B)均达到了80%以上(如表2所示),这表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表2 各项评价指标与总体评价结果的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选题与综述、创造性成果、科研与创造能力、学风与写作四项指标中,只有选题与综述方面的优秀率超过50%,其余三项的优秀成绩率均低于40%,而创造性成果的得分优秀率低,仅有23%。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我国和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博士研究生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取到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文献,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学位论文选题和对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进行综合评述方面的能力大为提升;而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也反映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围绕论文选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仍不够强,这也是制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总体评价结果与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相关度分析

表3-6分别对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与选题与综述、创造性成果、科研与创造能力、学风与写作四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间的相关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3 总体评价结果与“选题与综述”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4 总体评价结果与“创造性成果”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5 总体评价结果与“科学与创造能力”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6 总体评价结果与“学风与写作”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1.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从表6可以看出,除极个别指标外,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其四个单项指标的评价成绩均在良好以上;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良好的,其四个单项指标的评价成绩为优良的比例达到90%左右或以上。由此可见,四个单项指标成绩都为良好以上是获得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必备条件,这表明评阅专家的总体评价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评阅专家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2.评价结果反映出单项评价指标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性。

在创造性成果、科学与创造能力两项评价结果中获得优良成绩的,分别有98.94%和97.70%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均能获得优良;而在选题与综述、学风与写作两项评价结果中获得优良成绩的,有一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结果低于优良,其所占比例分别是7.73%和4.19%。这一方面说明了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及写作的水平和能力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良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那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课题,对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有全面深入掌握且表述清晰、书写规范的博士学位论文,才有可能在学术同行中获得良好的评价,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良成绩的关键和必需条件。博士研究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验工作能力,并做出了很好的创造性科研成果,才能够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可和良好评价。

3.评价结果的一致率反映了各单项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科学与创造能力与总体评价的评价成绩一致率最高,达到82.71%;其次是创造性成果(77.76%)、学风与写作(71.02%),而选题与综述最低,只有61.36%。这说明了评阅专家更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与创造能力和取得的创造性成果,这也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上述评价成绩分析结果,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选题与综述项、创造性成果项、科学与创造能力项、学风与写作项四项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度分别为20.95%、26.55%、28.25%、24.25%,这是各单项指标评价成绩在总体评价结果中所占权重的依据和重要参考,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的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总体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考核。

(三)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分析

众所周知,博士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博士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阶段[2],而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3],其自主创新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博士研究生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上。通过撰写论文可以发现问题,接受社会评价和学术成果的交流,从而提高和促进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研究成果的表述、写作能力[4];而能够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博士学位论文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性成果。笔者从博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情况入手,对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华南理工大学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均能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

在本文所分析的1222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共有781位博士研究生发表了SCI和EI收录论文,占63.91%。其中,发表在JCR检索源期刊中二区top及以上论文的有53篇,占4.34%;发表3篇以上SCI和EI收录论文的有175篇,占14.32%。特别从2008年底以来,一批博士研究生陆续在本学科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这表明实行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有力推动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在本文所统计的时间区段内,由于华南理工大学2005-2008年毕业的博士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人数偏少,因此取得较好创新性成果或取得较多创新性成果的统计人数总体上偏少,这也是导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创新性成果获得优秀成绩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获得优秀的关键因素。

博士研究生即使发表了SCI和EI收录论文,其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的创新性成果项未必获得优秀成绩,而只有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才更有可能获得优秀的评价成绩。通过对评阅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成果评审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发表JCR二区top及以上论文的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获得2个A(即三位评审专家中有两位的评审成绩为优秀,以下同)的有35份,占66.04%;发表5篇以上(含5篇)的SCI和EI收录论文的47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获得2个A的有21份,占44.68%;发表3-4篇SCI和EI收录论文的128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获得2个A的有37份,占28.9%;发表1-2篇SCI和EI收录论文的43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获得2个A的只有62份,占14.39%;未发表SCI收录论文但在国外刊物上发表EI收录论文的12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获得2个A的只有3份,仅占2.4%。由此可见,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水平越高,其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越大;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越多,其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评阅专家的评审结果基本符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但统计分析过程中也反映出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鼓励博士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和产出创造性成果的引导性还不够突出。

从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来说,能够在JCR二区top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应该表明博士研究生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创新的成果,并得到了学术同行的高度认可,那么其博士学位论文在专家评阅时,创新性成果项的成绩一般应能够获得优秀。然而,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项成绩并未完全体现出博士生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在JCR二区top以上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尚有近34%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项并没有获得2个A的成绩;另一方面,发表的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对评价结果产生了明显影响,即存在着发表的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越多,其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项获得优秀成绩的几率越大的现象,即评审专家比较关注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的多少,忽视了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的数量并不呈正相关,而应该与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呈正相关性。

第二,尚未对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价。

从前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不能发表SCI收录论文,即便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EI收录论文,其创造性成果项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评阅专家一般按照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即倾向于发表SCI收录论文)来评价从事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这对于评价工程应用型博士研究生(即倾向于发表EI收录论文)的培养质量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另外,随着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数量的逐渐增多,也需要制定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规律的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伴随博士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面临学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着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应不断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着力突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引导。一方面将博士学位送审论文所附发表论文限定为1-5篇代表作,使评阅专家更加关注于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确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建立博士学位论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办法,增强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可比性,从而更加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审。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学术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等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审,这不仅能够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也有利于推进华南理工大学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3.对评价体系中单项指标的名称和内涵进行重新调整和界定。由于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与创造能力项在名称与内涵表述上与创造性成果项有部分相近之处,建议把科学与创造能力项的名称更改为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更加突出考察博士研究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将能用相关学科的思想或方法、技术解决科研工作上的难点的能力与科研创造性等内容并入创造性成果项,并将其名称相应调整为创造性成果与科研能力,进一步推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本期作者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