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1-09-12 07:39
中国猪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种猪猪舍猪场

王 健

(农业部畜牧业司,北京市 100125)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王 健

(农业部畜牧业司,北京市 100125)

猪粮安天下。 “十一五”以来,生猪价格两次大幅波动,成为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重要因素,领导关心,消费者关注,生产者担心。生猪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肩负着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稳定市场物价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历史任务。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先进科技起了巨大作用,但我国生猪产业仍面临不少问题,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对生猪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1 我国生猪产业科技进步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猪产业在调整中发展,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强,生猪产业发展对保障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0年,我国生猪存栏4.65亿头,出栏6.67亿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7.3%和10.5%;猪肉产量5071.2万吨,增长11.3%,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量的47%。生产管理水平的改善缩短了生猪饲养周期,出栏率从2005年的139.4%提高到2010年的143.5%。

1.1 集约化、标准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的千家万户散养猪已大幅度减少,标准化规模猪场快速发展,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进全出、批次分娩、多点生产等技术在规模猪场开始推广普及。为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空气过滤技术在种公猪饲养中得到应用。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的出现,猪舍环境全自动控制技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采用小型单片控制器实现了猪舍通风、降温、取暖自动控制,保证了不同阶段猪的最佳生长。据行业统计,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34%,比2005年提高18%。

1.2 良种繁育取得积极进展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逐渐成为新品种培育主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自主培育了鲁莱黑猪、豫南黑猪等5个新品种和华农温氏猪、滇撒猪等4个配套系,对于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和猪肉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子育种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一些主效基因如氟烷基因(HAL)以及与繁殖性能、肉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也在种猪生产中逐步应用,广东温氏集团、深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种猪企业成功完成了克隆猪的培育。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生猪人工授精率由2006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有效提高了生猪生产水平和效益,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

1.3 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母猪营养与饲养技术方面,优化了母猪繁殖周期营养供需模式,研发出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和抗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技术,构建了母猪分阶段饲喂制度和哺乳仔猪早期补饲制度,推广了哺乳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在仔猪营养与饲养技术方面,提出了乳猪及断奶仔猪消化生理参数,提出了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免疫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技术,研制与推广了仔猪三阶段(即哺乳期、断奶期和培育期)成套饲料配制技术。在生长育肥猪营养与饲养技术方面,开发了一批新型、安全、无残留抗生素替代品,提出了改善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

1.4 规模化猪场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采用固液分离、有机肥生产,有效降低了有害气体排放和废弃物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厌氧-好氧处理技术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对猪场的高浓度猪粪污水进行处理,COD总去除率达98%,氨氮(NH3-N)去除率超过99%。近年来随着水泡粪生产工艺的完善,大大减少了养猪生产中用水量,为猪场废弃物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生猪的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见表),生猪的生产性能不高,主要表现如下。

表 我国生猪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

2.1 生猪产业发展的种源基础仍受制于国外

种猪位于生猪产业链的顶端,集中体现了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当前我国已拥有7619个种猪场,但大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联合育种推进较慢,种猪生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从国外共进口2.6万头优良种猪,且这种进口势头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增强自主育种能力已迫在眉睫。

2.2 生猪生产整体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猪肉市场供给的主导力量。但是,目前的规模化仍然是低水平的规模化,设备装备水平、先进技术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猪场设计与修建不规范,设施设备不配套;人才严重短缺,猪场很难留得住人才,先进适用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

2.3 粪污处理技术仍然没有重大突破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饲养数量及饲养密度急剧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国家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场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沼气工程项目,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运用的并不多,既有成本的制约,又有沼气、沼渣、沼液和发电的使用问题。农牧结合既经济又实用,但目前我国作物在具体土壤环境中营养需要、各种养殖模式粪污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等方面缺乏相应科技支撑,导致与传统化肥施用相比使用效果不明显,一些地区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

2.4 疫病防控技术亟待加强

动物疫病是影响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兽医科研方面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动物疫病病原学基础研究不够深入,一些病原变异和演化规律不明;个别疫苗质量不稳定,甚至存在一定的免疫副反应;快速诊断技术研发力度不够,个别动物疫病诊断试剂未形成产业化生产,难以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

3 发达国家先进科技在生猪产业中的应用

现代生猪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遗传改良、健康卫生、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管理与员工、规程与标准有机组合,形成了发达国家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3.1 构建完善的联合育种体系

目前,生猪育种先进国家大多采取扩大选育基础群、统一测定方法、统一遗传评估,实行规模化联合育种的模式。丹麦国家猪育种计划联合全国43家核心种猪场、8500头纯种母猪开展联合育种工作,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还包括165家扩繁场、43000头基础母猪,14387家商品猪场、110万头母猪的生猪繁育模式。美国猪肉生产者协会(NPPC)组织开展全国猪遗传评估计划,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负责对来自全国各种猪场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多年的选择,成功降低了背膘厚度,大大提高了瘦肉率与母猪繁殖力,肉质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加拿大猪育种组织实施全国猪联合育种计划20年,实现由种猪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瑞典、挪威与芬兰开展跨国联合育种体系建设,分工协作,共同开展种猪选育工作。

3.2 饲养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

3.2.1 技术及产品创新

智能化妊娠母猪群养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母猪的个体精确自动化饲养管理;数字化生长育肥猪饲养系统,采用了分类称重,将数字化技术引入肥猪饲养及管理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

3.2.2 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

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种猪场和规模化商品猪场得到广泛应用,把一定频率的芯片包埋后制成电子耳标,采用专业的读卡器和写卡器以及后台计算机管理体系,实现对猪准确识别和管理,不仅节约固定资产投入成本,还可以对商品猪进行分级管理,同时实现个体化、精细化管理并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

3.3 推广新型环境自动控制猪舍

根据不同阶段猪的需要,对猪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成为国外现代化猪舍设计的趋势。近年,国外在新型环境自动控制猪舍的研究领域集中解决不同阶段猪舍夏天降温、冬天保暖以及疫病空气传播的难题,研制了一批猪舍环境控制相关的新型设备,如变频风机、可控进风口、空气过滤网、可控水帘、多功能控制器、可调节料槽、自动饲料输送设备等,实现猪舍换气、控制温、湿度和饲喂等的自动化,高效地满足不同阶段猪的生长需要。

3.4 养殖场粪污的有效处理和利用

猪场废弃物处理一直是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猪场废弃物处理方式。在美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猪场露天保存猪粪,且每年只能往农田施用1次。新建猪场全部采用深池式猪舍,在粪肥施用时,新型注射式双盘式旋耕机可将粪肥注入后随即翻耕盖上土壤,有效降低了气体的排放。欧洲国家对猪场粪便和污水主要进行沼气处理,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于猪场固体废弃物处理,普遍采用堆肥技术并研究开发了箱式和塔式堆肥、条垛堆肥、静态通气堆肥以及槽式搅拌堆肥等不同的堆肥方法,猪粪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日本和韩国由于农田面积较少,研究开发了养殖污水膜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等污水净化处理排放技术。

4 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的主要措施

4.1 加快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继续实施好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通过严格遴选生猪核心育种场,组织开展统一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交流与评估,通过选育,不断提升我国种猪生产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型育种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企业化育种,努力打造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生猪种业集团。

4.2 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要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加快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继续加大规模猪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着力围绕 “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提升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遴选典型示范场,挖掘技术要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示范效应。

4.3 加快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

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废弃物末端处理及利用相结合的措施,综合防治猪场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先进的饲料制备技术及生物技术在饲料中的应用,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减少猪粪、尿中氮、磷等养分含量,从饲料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周围农田充足的猪场,采取厌氧处理与农业利用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猪场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后,作为液体肥料进行农业利用;对于周围农田消纳能力有限的猪场,采用膜生物处理技术,对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开展猪场废弃物新能源转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过程中有害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为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4.4 加快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

着眼于科学前沿和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围绕种、料、病、管四个方面加强高效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增强技术保障和推广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总结提炼生猪养殖高效适用技术措施,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推广一批适合当前生产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加快提升生猪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养殖场(户)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生猪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能力。

猜你喜欢
种猪猪舍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