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者说 “不都种瓜了,降低点风险”

2011-09-12 11:25陈沙沙
民生周刊 2011年52期
关键词:瓜棚瓜农馒头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从业者说 “不都种瓜了,降低点风险”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这里是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5月,因媒体报道不实、公众认知空白,而引起全国轰动的“爆炸西瓜”事件就发生在这700亩瓜田之中。

时至今日,当老百姓的情绪趋于平静,新闻背后的真相如何?“有毒西瓜”的传言是否有据可循?现在,瓜农的情况如何?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大吕村,走访了“爆炸西瓜”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还事实以本来面目。反思公众“闻瓜色变”的理性迷失,探访生活在事件阴影中的瓜农。

2011年春节前夕,51岁的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村民刘明锁,带着全家人,来到十多公里外的延陵镇大吕村,将几十年积攒的18万血汗钱,加上8万元贷款,一次性承包了47个大棚,投入到种植大棚西瓜上。

几个月的辛苦劳作,刘明锁一家吃住在瓜棚,边学边做,同时还雇了10多名附近村民帮助管理。4月,看着瓜棚里的西瓜成功坐果,从鸡蛋般大小变成了“气球”、“ 篮球”,老刘一家笑得合不拢嘴。

5月7日,刘明锁听从“土技术员”周茂才的指导,给瓜棚分别喷洒了“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和“速溶钙”。

但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少西瓜居然裂开大嘴,有的更是炸得像开了花。从5月8日开始,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一个个“疯狂”地裂开了。

1.1 对象 2011年10月选择上海市长宁区6所2级医院,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为1∶4∶5比例采用分层抽样法中抽取护理人员200名。纳入标准:具有国家规定的护士执业证书;在临床护理中能接触到静脉治疗。200名护理人员中,职称:主管护师21名,护师79名,护士100名;学历:中专54名,大专115名,本科及以上31名。护龄:0~4年92名,5~9年36名,10~14年27名,15~19年14名 ,20年以上31名。

据首次报道“爆炸西瓜”的扬子晚报通讯员李国平介绍,刘明锁47个瓜棚,“炸瓜”率达67%。看着裂开的瓜,只能送给别人喂猪或喂鱼,刘明锁一家人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是求助无门,自己也不懂技术,就希望通过媒体找专家弄清楚‘炸瓜’是怎么回事,还能不能卖出去。”

作为首批前往大吕村为“炸瓜”做鉴定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在走访了十多个裂瓜的农户后,初步认为,旱涝急转以及膨大剂使用时机不当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地西瓜大面积开裂、畸形。

此外,他从“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和“速溶钙”外包装上印着相同的登记证号判断,其中必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影响了西瓜正常生长。

然而,让汪良驹始料未及的是,原本只是果实开裂这类最常见的农业生产问题,在媒体的炒作下,却引发了老百姓的恐慌,一路演变为“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影响公共安全。

而汪良驹本人,也因为坚持认为“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使用的,它们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引起人体健康问题”,而被一些媒体刻意摆在了“力挺派”、“反对派”、“谨慎派”的擂台上,甚至还曾接到不理性消费者的恐吓电话。

面对“膨大剂”这一公众陌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明原委的媒体集体扎堆大吕村,以 “地雷瓜”、“ 爆炸瓜”等夺人眼球的标题,直指膨大剂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甚至部分不负责任的媒体炒作“膨大西瓜”会“增加肾脏负担”、“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吃到人肚子里可能会把肠子炸断”等话题,加剧公众恐慌。

回放2011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回顾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而与之如影随形的,是监管部门、媒体的一次次“围追堵截”。

3月15日,央视特别节目曝光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有毒的瘦肉精虽然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长期食用这种肉制品可能造成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4月11日,有媒体曝出,上海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检测发现,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9月中旬,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的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一时间深陷“细菌门”。

除此之外,北京惊现美容猪蹄,沈阳查处25吨毒豆芽,南京端掉鸭血黑作坊,重庆捣毁制售潲水油窝点,浙江揭开血燕市场乱象……从地方到全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由媒体命名的就不下二、三十件。人们唱着“又见香精馒头”,感叹“火锅底料有多深”。

在质问“什么还可以吃”的社会背景下,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老百姓的心态已是“草木皆兵”。如果恶意的谣言撞上公众认知的“空白”,那食品安全恐慌可谓“一触即发”,最终将威胁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群体的生存。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拷问着国人的心理底线。痛定思痛,当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民性的深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反思。

(陈沙沙)

媒体论道

食品监管存在一个“周期律”:把人神共愤的黑心商人严打了,这场运动也就到此结束了。然后,再有另一种稀奇古怪的害人食品出现,群众声讨,领导批示,监管部门再来一次运动。就这样,周而复始,无穷尽也。

——经济参考报

仅靠制定一部法律、出台一些标准,并不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利益相关方,消费者同样需要勇敢地站出来。

——人民日报

为减少“膨大西瓜”损失,大吕村瓜农在西瓜大棚内,种植其他农作物展开生产自救。图为张保福一家正在收割小葱。图/陈沙沙

“出事后,七八十家媒体都守在大棚外的马路上。他们不调查,就是拍照。有个记者,扛着摄像机半个小时,就守着西瓜,拍它裂,怎么裂。我们都说他有毅力。”瓜农张保福无奈地向记者说,今年他共承包了24个瓜棚,损失约7万元。

就这样,四起的谣言,挑战着百姓对膨大剂的认知空白,刺激着他们“衰弱”的神经。一时间,人们闻“瓜”色变,西瓜滞销、跳水贱卖,突如其来的“蝴蝶效应”冲击着全国的西瓜产业。

一位四川攀枝花瓜农曾在微博上发文求助,称当地盐边县有几万斤西瓜烂在地里;在海南省文昌市,近2万亩西瓜滞销田中,农民欲哭无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瓜熟透腐烂。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引起人们恐慌的“膨大剂”谣传。

业内人士估算,因为公众对于西瓜消费的恐惧心理,“爆炸西瓜”造成的损失案波及江苏、上海、北京、四川、海南,辐射全国,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亿元。

走在大吕村,瓜农们为了减少损失,已经开始了生产自救。张保福家在承包的瓜棚里,种上了小葱、莴苣、西兰花等农作物,“24个棚,只种了一半,其他的实在是没有心力弄了。”

“明年不能都种瓜了,多种些不同的作物,降低点风险。”听到张保福家的瓜棚热闹,三三两两的瓜农聚集了过来。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靠贷款或借款才凑足承包费的,这次“膨大西瓜”的损失,他们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采访的最后,刘明锁告诉记者,如果他知道会引起公众恐慌,导致全国的瓜都卖不出去,他绝对不会跟媒体说“膨大西瓜”的事,“亏了我一个人就算了,不能让全国的瓜农跟着亏。”

猜你喜欢
瓜棚瓜农馒头
南瓜棚下好乘凉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馒头办”没了吧?
瓜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