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上六位嘉宾对话建筑业信息化
在产业发展与行业进步的关键期,2011年1月5日,2010中国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建设信息》创刊15周年年会在北京财富公馆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原建设部办公厅主任徐义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主任王早生、办公厅宣传处处长毕建玲、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王毅等领导同志出席年会,为杂志创刊15周年带来了亲切关怀,并在会上为《中国建设信息》优秀特约记者与优秀企业颁发奖章。李秉仁总经济师、倪江波副主任发表致辞,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处长赵昕介绍了《中国建设信息》的发展构想。房地产与建筑行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分别围绕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1月5日下午,信息化咨询专家,建筑施工企业,以及知名软件厂商共聚一堂,以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信息化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崔惠钦、北京华建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邱岩、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东风、用友软件建筑行业业务部高级工程师解彦辉、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明、易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雄等出席年会并作为嘉宾进行了对话与讨论。
观点碰撞
北京华建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小组专家 邱岩
特级资质标准中对信息化的考评难度比原来降低了一些,分值也都降低了一些。现在对信息化应用的要求不像最初那么严格了,这使企业更为宽心。现在建筑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特级资质的申报资料如何准备,特级资质将如何考评等。
如果盘点2010年中国建筑业的关键词汇,“特级资质”不能不被提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12月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标志着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随之变得愈加迫切而热忱。
根据部相关文件,特级资质的具体申请时间基本按照“先取证,先申请”的原则,分为3月1日~15日、6月1日~15日、9月1日~15日和12月1日~15日四个阶段。截止到2012年3月,原特级资质作废,建筑施工企业即将进入到新的特级资质时代;如果原特级资质企业没有再次进行特级资质申报,部里会根据企业的需求降为一级资质,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注销其资质。
有关专家称,特级资质标准经过完善,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质上是降低了标准。特级资质标准的降低,不意味着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减弱。事实上,把信息化列为特级资质的评判标准之一,这个举措是建筑业发展史上的进步,其本身就肯定了信息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信息化能够为施工企业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没有特级资质标准的要求,企业也应当扎扎实实地将信息化进行到底。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崔惠钦直言:“企业认真推行了信息化,达到特级资质标准的要求基本不成问题;我认为对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企业来说,特级资质标准是最低的要求了。”
中国的施工企业量大面广,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不同的地域特色以及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知程度深浅不一,对待“后特级资质时代”也众说纷纭。单就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信息化已经走进了协同和集成的时代。协同和集成的基础是规范与标准。几年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发布了施工企业的信息化集成系统标准,要求软件厂商按照这个标准开发软件,以利于整体信息化的实施。2010年年末,中建总公司提出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规划,将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并列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人说,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个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的事了。但真正把信息化作为战略任务来规划的企业,在建筑行业依然屈指可数。特级资质是政府出台的标准,而不是行业信息化的标杆。对于企业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才是正途。
观点碰撞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信息中心总工程师 崔惠钦
一个是建筑施工企业,与钢筋水泥工程项目打交道;一个是软件服务厂商,与软件代码电脑网络不分家;一个劳碌奔波忙于快速增长的施工规模,一个绞尽脑汁衷于提炼多样嬗变的企业需求。信息化这位红娘把施工企业与软件厂商这对欢喜冤家联结在一起。软件厂商对于此次颁布的特级资质标准又是如何看待的?特级资质标准颁布以后,软件厂商如何应对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施工企业与软件企业如何做到良好配合,通过特级资质的考评?
用友软件建筑行业业务部高级工程师解彦辉已在建筑行业工作15年之久,从事信息化领域近10年。他在建筑施工企业与软件厂商的配合这一点上感触颇深。在解彦辉看来,信息化的实施并不是机械地执行任务。
“我经常和施工企业领导探讨,企业需不需要信息化?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解彦辉说,“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幸福指数’。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幸福指数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如同水受热逐步升温一样,企业的信息化数据从无到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解决管理中的沉疴痼疾;另一方面要务实发展,避免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
施工企业为软件厂商提出了很多要求。最主要的一点是,软件厂商要根据施工企业的需求灵活应对,分类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施工企业的粗放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信息化帮助企业管理由非专业化过渡到标准化,使软件使用人员能够简易操作,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信息化不仅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来自于项目,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管理,这一点与其他行业不太相同。没有项目就没有施工企业。项目讲求成本,有的项目即使是不赚钱也得做;企业一定是以利润为中心,围绕成本和利润这两大中心,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是根本做不到的,特别是集中采购和集中管理。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明就此谈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不应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信息化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如同人们吃饭一样,不及时补充营养就会被饿死。施工企业的业务规模正在大幅扩张,有的企业规模增幅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从这一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系统和管理平台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厂商和企业都在共同认识到这一点,现在信息化正在逐步应用到管理体制当中,为企业创造实际的价值。”
对于软件厂商来说,灵活应用、注重实施,这是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也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每一步工作对行业的进步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安全生产等措施的严抓使整个建筑业面临着挑战。杨宝明将建筑行业产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制度的进步,企业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央和地方企业之间的管理链条很长,很多政策虽然初衷良好,但由于执行不畅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到了最后一环收效甚微。信息化实施中,“人治”的因素比较小,政策的执行受到的人为干扰也就大大减弱了。
特级资质比较侧重管理信息化,这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比特级资质标准降低的观点,易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雄则认为,特级资质标准不是在降低,而是有所提高。例如,为了推动施工企业总包业务的发展,引导施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特级资质标准引入了设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想,几年之后资质门槛还得提高。软件厂商和施工企业与其讨论之前的资质标准,不如甲乙双方一同向前看。”江雄如是说。
江雄认为,专注于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随着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推行和建筑业企业能力的提升,建筑业朝着工业化的模式发展,这就要求与工业化配套的信息化应该是稳步提升的。但是现在的软件厂商还未能完全适应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管理信息化软件领域的缺失,对软件厂商是一个挑战。
观点碰撞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东风
信息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段历程。第一个阶段起源于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为办公提升了效益。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兴起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第二个阶段根植于业务需求推动,企业需要财务信息化,需要做国内业务系统。第三个阶段归向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到21世纪,信息化已经被列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把资质和信息化挂钩,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江雄还说到:“软件厂商和施工企业究竟是冤家还是朋友,还是应该往后看。如今,特级资质已经尘埃落定,即将进入评审过程。提高软件厂商的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把全生命周期管理、城市运营管理等进行集成,这样才能满足建筑企业长远的发展。”
用友软件建筑行业业务部高级工程师解彦辉表示,项目管理中,如何把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等管理做好,这是值得项目经理与项目直属公司的领导深入的,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解彦辉说:“建筑业企业未来的发展将是多组织架构体系,有很多分子公司和跨区域公司。我们可以描绘一下这些公司未来的发展图景,其公司管理都是动态的,每年要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重组与整合;企业组织逐年在变化,如果企业在某地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将成立新的战略公司。现在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综合项目管理能力。在特级资质中标准实施办法中,项目管理系统所占的分值也是最高的,而且通过标准的修改完善也可以看出,信息化越来越注重应用。功能摆在那里不是目的,真正使起来才是真把式。”
观点碰撞
用友软件建筑行业业务部高级工程师解彦辉
推行信息化不意味着系统要涵盖所有的项目和数据,这既非必要也不可能实现。对于内部发展不均衡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差异化战略逐步提升其竞争实力,走向共同幸福。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幸福指数的发展趋向。幸福的指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内软件是否能够灵活化运用,差异化管理。我望通过施工企业和软件厂商的努力,大家共同幸福地成长,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无论是特级企业还是一级企业,都能够借助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有人会问,企业投入这么多资金,投入和产出对比起来有没有效益?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东风对此作出了有力回答。他说:“有一些效益是很容易计算和理解的,比如安装一套视频会议系统或者办公自动化软件,这对企业效益的促进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而有些系统不是我们拍拍脑袋、简单计算就能摸清楚的。但是,计量经济学发展到可以计量出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信息化的效益肯定也能计量出来。”
李东风进一步阐明,特级资质标准为信息化的促进有三个“度”,一是高度,原来可能企业对信息化不重视,有了特级资质标准的要求之后领导认识的高度就上去了;二是速度,原来企业自己制定规划,条件好就推行信息化,条件差就不做,现在信息化的推进速度加快了;三是深度,信息化建设毕竟是一个过程,现在虽然有很好的ERP系统,也有很好的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能复制。信息化建设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一定会支撑很多企业走向发展和繁荣。
观点碰撞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宝明
纵观目前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太多,各个地区易画地为牢;编码规范头绪繁杂,任务繁重,若是能打通信息孤岛,由一家或几家单位牵头组织,从行业发展的高度着眼,统一标准与规范,同时注重相关配套标准的建设,这对建筑业的管理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观点碰撞
易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 雄
建筑市场巨大的工程量,国际市场的融合与竞争,加上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产业发展动向,建筑施工的技术化和工业化,这些发展趋势为软件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将远远超过过去的两三年业界所提到的升级、信息化的标准。政策制定者宜以更远瞻的视野构思产业发展的导向。我想,施工企业应该未雨绸缪,深谋远虑。
特级资质考核的出台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把核心业务做好。从这个层面上说,不管是特级资质企业还是一级资质企业,不管住房城乡建设部对资质考核与否,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要站在战略高度考量的事。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有9家特级资质企业,20多家一级资质企业,总公司对它们的要求都一视同仁。
信息化建设不光靠考核的硬指标,也要调动员工参与信息化进程的积极性。李东风总结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主要有:一是要从需求出发,紧密围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二是注重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包括编码规范、企业软件建设系统工程、软件的架构和建设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前后相依的过程,如果不把标准做好,最后整合的时候容易出问题;三是信息化建设要具有专业精神,不能为了获取资质而开展信息化。具备一级资质的企业未来也不能仅仅为了达标而实施信息化,这种态度是没有生命力的。信息化建设就要脚踏实地,从专业角度出发,按科学的规律办事。“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努力了,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去实施,不管是一级资质企业还是特级资质企业应该都能够满足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考核需求。”李东风表示说。
可能有的企业还是会说,没有信息化也能盖100层的大楼,但是效果就不一样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崔惠钦关于信息化为企业创造的效益,讲述了两个例子。
多年以前,崔惠钦在香港碰到一个土木工程项目,当时国内还并没有出现综合项目管理、材料管理、物资管理等概念。施工中,资源和材料的耗费是巨大的,材料费用往往占到施工成本的一半以上。工程公司为了节省采购材料的成本,多采用总包商代购原材料的方式,将大批材料进行集中采购,再分发给各分包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总包商与分包商结算材料账款时,资金究竟有多少?在此业务需求驱动下,崔惠钦编写了软件代码,制作了材料管理软件。这一款材料管理软件最初在九龙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总结时发现,两年时间里,共计42,580多种材料采购单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式,分包商的材料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业主和工程师2亿多元的索赔款提供了依据。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设的项目之一。材料管理、现场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手段基本上都用到了,尤其是中建总公司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工程远程验收系统受到了业主的好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很大,为了便于质量监管,业主提出制作一套远程验收系统。这套系统的采购价格大约2600万元。为了节省成本,中建总公司后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耗资68万元研制成功,直接节省资金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