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芸 阙秋萍 彭 婕 黄天娟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37000
备皮是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次性备皮刀,由于刀刃锐利,刀口缺乏保护,易损伤患儿的头皮,给患儿带来不良损伤,甚至引发护患纠纷[1],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为了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新生儿备皮工具,笔者将儿童理发器其中一种修剪方法用于新生儿输液备皮,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9月在我科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患儿180例,男126例,女 54例,年龄30min~28d,平均年龄8.5d。均连续输液3d以上,按输液单双日分组,单日输液为对照组,双日输液为观察组.两组输液操作均为同一人。
1.2 操作方法
1.2.1 一次性备皮刀选材与儿童理发器修剪方法选择。一次性备皮刀选择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包装的一次性备皮刀(塑料手柄,普通剃须片);观察组采用选择儿童理发器其中一种修剪方法。此儿童理发器由松下电工万宝电器(广州)有限公司生产。
1.2.2 备皮操作时患儿的固定。两组备皮均由使用2种备皮刀具技能娴熟的人员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由1名护士操作,对于比较烦躁、哭闹的患儿,对照组备皮时需2名护士,1名护士进行备皮,另一名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观察组均由1名护士操作。同一例患儿2次备皮人员相同。对照组输液在头皮一侧采用一次性备皮刀备皮,观察组在头皮另一侧采用儿童理发器备皮。
1.2.3 观察组儿童理发器使用方法。向全科护士讲解儿童理发器优点,演示使用方法:操作者除去机盖,推回削薄片,打开开关,使儿童理发器与皮肤呈 15°~20°角(也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角度),顺着毛发或逆着毛发的方向操作,使本科每位护士(15名)均熟练掌握儿童理发器使用方法。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每次备皮所需时间、备皮范围及皮肤完整性。备皮时间从备皮开始至剃净毛发为止,计时采用专用秒表(以 s为单位);备皮范围以直径表示,用专用尺测量(以cm为单位)。因每例患儿穿刺部位不同致备皮范围不同,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的对比,特设定备皮范围/备皮所需时间为备皮速度(cm/s)。与操作者交流了解应用2种不同备皮工具的心理感受。
两组各种评价指标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各种评价指标比较
一次性备皮刀刀刃口无保护套,备皮时可造成1.0~2.0mm的划伤。儿童理发器刀刃为多个光滑的小圆弧状组成,刀刃全程防护,备皮时对患儿皮肤具有完全的保护作用,即使由1名护士操作,以较大的压力或儿童理发器与皮肤呈70°~85°角直接接触其刀刃口进行推拉剔毛发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彻底消除皮肤损伤隐患。表1示,观察组患儿皮肤均无损伤,而且儿童理发器使用简单,无论正向或反向均很好操作,一般操作人员均很好地掌握。护士在备皮操作中只要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每次使用后用碘伏原液消毒儿童理发器刀刃及刀体。
备皮时损伤皮肤属于护理差错且易致护患纠纷[1]。护患纠纷产生后,护士以负性心态为主,害怕患儿家属采取过激行为,出现护理差错后产生焦虑、恐惧心理[2]。73.3%护士备皮时顾虑加快速度剃伤皮肤,备皮范围也尽可能小,导致固定穿刺针头时与毛发粘在一起的概率增大。表1示,两组备皮速度与备皮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儿童理发器备皮速度快于一次性备皮刀,备皮范围大于一次性备皮刀。因护士使用儿童理发器备皮时无损伤皮肤的顾虑,备皮速度更快,备皮范围大,更便于护士寻找合适的穿刺部位,并避免胶布与毛发粘在一起。护士使用两种刀具心理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操作者应用儿童理发器备皮时没有心理压力,不担心剔伤皮肤和引起护患纠纷,备皮速度快,使用时有安全感,且刀刃锋利,操作轻便。应用儿童理发器备皮,解决了护士备皮时皮肤损伤的心理压力。儿童理发器是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备皮工具,可以替代一次性备刀,值得推广应用。
1 何晓芸.剃毛引发患者投诉的分析〔J〕.华夏医学,2004,17(5):798-799.
2 薛朝华,薛峻岭,罗汉萍.护患纠纷发生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