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

2011-09-10 07:22匡文立
当代 2011年5期
关键词:天师

匡文立 写过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电视剧,做过文学杂志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兼职妇女杂志编辑、栏目主持,文学活动之外从事女性文化研究。

张天师是谁?

他是中国天宫一名神仙官员,又是切实活在人间的一位道门领袖。在古代,他声名显赫,尤其唐宋以降,他得到历代皇帝和朝廷的热捧,广泛享有草民的崇信与敬畏,是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线明星,也是文人笔端闪亮登场的常客。在当代,他隐退江湖已经很久了,人们即使偶然在某本旧书上与他当头相遇,多半也会心里嘀咕“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却只是想不起”。台湾朋友对他或许依旧比较熟悉,大陆居民就相当陌生了。

却说宋仁宗坐龙庭那会儿,大宋还是太平盛世。古代中国,所有皇帝都是天子,这位宋仁宗来历却很特殊,他是赤脚大仙投胎下来——没错,就是《西游记》里无端遭受孙悟空戏弄的那位。

宋仁宗不是上天的嫡亲骨肉,他上位前后,便出现了许多天人感应的异常现象,诸如天下一连二十七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是亘古难遇的好运气。

然而天意高难问,就算赤脚大仙,对天庭今上的意图和情绪也无从揣测。莫名其妙的好事之后,莫名其妙的瘟疫大面积降临,愈演愈烈。更糟糕的是,这次的疫病没从穷乡僻野爆发,而是首先冲着首都居民发动袭击。

开封府包青天第一个忙起来了,大案要案只好先放放,抗灾救人要紧。他亲自召集医学专家全力研制对付瘟疫的药方,还捐款为民众购置药物。可是,纵使包大人与十殿阎罗私交深厚,这次也不灵了,眼睁睁看着京畿过半的军民被瘟神拘了去。

宋代皇帝几乎都是道家粉丝,何况宋仁宗本身就是道家天宫的一尊大仙。疫情失控怎么办?君臣的第一共识,是举行国家级祈禳大典。

国家级大典,谁有资格担纲?

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匪夷所思吧!)对皇帝建议:想遏止此灾,必须派特使去江西信州龙虎山,请下“嗣汉天师”,出面主持一场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

范仲淹隆重推荐的“嗣汉天师”,又是何方神圣?

他就是张天师也。

那么,天宫下来挂职的赤脚大仙和脚跨阴阳两界的包大人都无计可施,这位张天师,难道比他们还道高一丈?至少在《水浒传》中,确实如此。

《水浒传》开宗明义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张天师应邀出手,果然力挽狂澜,解除了天下危情,但是去请他的朝廷特使洪太尉是个愚蠢官僚,此人节外生枝,擅自揭去张天师的封印,打开了天师府后院的一个井盖子。呼啦啦,被张天师囚禁在此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部成功越狱,这才得以啸聚梁山,演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的快活剧目。

《水浒传》尽人皆知,和张天师有关的这段前戏,却往往被人们在阅读中一掠而过。

楚汉争霸,是顶级英雄和顶级奸雄联手谱写的史诗,也是最具红尘况味的人格与命运叙事。能在其中留下光辉名字的,一个赛一个的凡心浓重。他们建功立业的过程高潮迭起,持续的亢奋令短暂浮生显得格外节奏促迫。他们的肉身走得飞快,无暇停步等等被落在后面的灵魂。他们顾不上思考神仙,也没有成仙的欲望。

张良是个异数。张良原本也凡心浓重,他是韩国的官N代,还没赶上被君主起用,国家就灰飞烟灭了。只是虎狼之秦下手太狠,扫平了韩国不说,还对五代为相的张良家族一砍就是三百余颗脑袋。公子哥儿张良的“家国之恨”,也因为掺杂进血海私仇,来得更为痛切执着。张良模样娟秀柔弱,属于标准娘娘腔的花样美男,但他在博浪沙中向秦始皇抛去的那只大铁锥,亡命精神不输荆轲。

凡心只是张良的一个侧面。某种特殊机缘,使他的灵魂总和躯壳若即若离。张良碰到过一个心思乖戾的老神仙黄石公。那老神仙高坐桥头,一次次将破草鞋踢到桥底下,让张良给他来回拾鞋。这种考验倒很常态,所有老人家在准备给后生晚辈什么好处之前,都会以类似招数试探对方孝心真伪。老神仙的乖戾在于,他密授给张良“为王者师”的兵书,兵书作者是姜太公,这表明老神仙热情鼓励张良投身红尘中的阴谋与杀伐。但同时,他又和张良预定了若干年后凌虚御空的神仙约会。

张良靠着老神仙,成为中国历史无法绕过的政治名人之一。又靠着同一个老神仙,成为中国政治名人中终极去向最神秘脱俗的一位。佛祖或者道祖的座下,未曾见过一个名叫张良的清寂门徒;玉帝殿前应招的文臣武将中,也找不到张良的踪迹。

张良追随黄石公飞升向了真正的神仙境界,那是庄子格调的极致的自在逍遥。

平生功业辉煌,灵魂归宿圆满,身后亦不荒凉。汉留侯张良子孙繁盛。生生不息到了第八代还是第九代,又一次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

大约公元34年,江西某个小康人家,正在等待一个男性婴儿降生。小康人家不寻常,不仅血液中流淌着开国名臣张良的高贵基因,目前的当家汉子张翳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精通修身养气,雅号桐柏真人。

此前,桐柏真人曾偕夫人云游到天目山,山间空气令人神清气爽,梦境都璀璨透明。张夫人梦见北斗七星的魁星上,一位神灵翩然飞落,送给她一束香草。张夫人收下香草就怀孕了。

甲午正月望日,星星赐予的孩子呱呱落地。他被起名张陵,表字辅汉。后世又称张道陵。

这样的孩子,体貌照例非同凡响。张陵还是少年,身高已蹿到九尺有余(大体相当后来的关二爷),两条修长手臂能摸着自己小腿(这是刘皇叔的尺度),明亮的眼睛神凝三角(应当是曹丞相的先驱了)。一身集中三个超级英雄的特点,如果也赶上天下大乱无法无天的快意世道,这孩子的功业成就,和先祖张良一样不可限量。

张陵赶上的却是灰头土脸的东汉并且是初年。大汉气运衰败,还注定一天比一天无可救药。

从创造历史的大英雄角度,是生不逢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这种时代,明智的自我设计就特别重要。

那时候,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书五经作为居庙堂之高的官方言说,已历时近二百年,早浸透了中国人的骨髓。而作为个体生命,汉武帝又万分醉心长生不老之术,所以在汉家王朝,方士术士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事情便是,论意识形态,儒术永远主流。论政治操作,法家永远坚挺。论内心,则人人都渴望世上存在活神仙,还都期待自己有幸被接引成仙。

桐柏真人决心让儿子多预备几手。他给张陵布置的课业,儒家法家阴阳家面面俱到。张陵是天才儿童,七岁接触《道德经》,一见倾心,随便就背得滚瓜烂熟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开口便进行独家解读,对其中真谛阐发之深刻,常人听来如闻天音。

童年直接和老子展开对话,二十岁出头开坛授课广收门生。有了追随者,毛头小伙子张陵迅速跃升到导师级别。

不过,既然表字“辅汉”,经世致用是父亲对儿子的首要期许,拒绝科举也是不明智的。张陵如期参加了高考。儒家法家不是白学,二十五岁上下,张陵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取进“太学”,离家去京都洛阳赴学。

汉代的“太学生”不是普通学生,是一种功名。太学也不是普通大学,是朝廷后备干部的储藏、培训机构。张陵博通五经坟典,兼及天文地理河洛图书谶纬之奥秘,崭露头角,两年后官拜江州令。

江州今天叫重庆,当时是穷山恶水间一个小城。山高皇帝远,边边角角的小地方本来很容易被政治中心遗忘,何况朝廷是一个自顾不暇的末世朝廷。当了两年没滋没味的小官吏,张陵意识到,再跟朝廷玩下去,这一生除了壮志难酬,什么都别想得到。他效仿先贤老子,断然弃职走人。

张陵率领一帮弟子游历到洛阳,在北邙山定居,收摄心志,全心全意走上修仙之旅。

从肉体凡胎升华为神仙是高难度动作,其过程正如屈子所言,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路漫漫修远,二是上下求索。前者说的是,必须舍得出时间;后者说的是,求仙的途径纷繁盲目,却别指望有什么路标。

张陵在北邙山的主要活动是密室闭关清修,开门与弟子论道,外出云游。他名头越来越响亮,前后有两任皇帝被惊动,发诏请他出山担任博士和太傅。张陵都懒得理会。

山中岁月静好,渺渺茫茫间二十来年就过了。

嵩山钟灵毓秀,历来被认为是离神仙比较近的那种山头。张陵云游到嵩山,修行有了重大飞跃。在一位身穿华丽绣衣的神灵指引下,他从幽深石洞里取到了一本旷古秘籍:《黄帝九鼎丹经》。

在中国神仙学中,黄帝不仅仅是首位枪杆子打天下的中国帝王,还是中国活人成仙的首个范例。

黄帝老了,和所有步入暮年的帝王一样,他被人生忽如寄的空虚与无奈笼罩。黄帝的兴奋点转向了学习道法,他疏离国家政务,让天下无为而治,自己放下帝王身段,拜一位道号九玄子的高人为师,在天台山领受了炼制“金液神丹”的秘方。又去到崆峒山,拜在一位更高的高人广成子门下。

经过两任高师调教,黄帝自己也成了高人。他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在首山开采铜矿,又在荆山之下将冶炼好的精铜铸为九鼎。黄帝的九鼎仙气弥漫,不必烧火而自行沸腾,不必汲水而自然满盈,不必撒添加剂就五味俱全。

宝鼎完工之时,一条龙飞临荆山,把卷动的触须伸向下界。黄帝抓着龙的胡子,飕飕几下爬上了龙背。他的嫔妃和大臣中眼疾手快的,也紧跟主子拼命攀援,在龙胡子上挂成长串。最后有七十来个幸运地登上了龙背。

那龙摇头摆尾载着他们往西天飞去,这就是“鼎湖升天”的典故。

升天以后黄帝的去向,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位列五星上帝,也有的说他当了雷精,主管打雷降雨的事务。职位不重要,重要的是,黄帝如愿成为神仙。

“鼎湖升天”提供的一个经验是,即使黄帝,成仙也不能单靠自己下工夫,最关键那一步,还须外力援引。

但是谁都懂得,普通生民岂敢奢望享受黄帝待遇?光说打造召唤龙的九鼎,你有那许多铜么?古代铜是贵金属,被称为“金”,并且真是当金子使的。

试图如黄帝般飞升的人们,退而求其次,把目光集中到他手中那个金液神丹秘方。可惜,黄帝似乎忘记把它留赠人间了。

张陵从嵩山取得丹经的当儿,中国大地上,炼丹的卓绝试验风头正劲,却苦于缺少那本《黄帝九鼎丹经》实用指南,始终无一成功。

这部“哥只是个传说”的秘籍,如今被神灵赐予了张陵。

只有秘籍,金丹也不是想炼就能炼。《黄帝九鼎丹经》罗列的配方,材料极其稀有因此极其昂贵,充分体现帝王的豪奢。张陵是自由职业者,基本工资都无处领取,炼丹首先面临财政困境。

张陵带着弟子们,为炼丹进行前期准备:物色一个两仪均衡阴阳协调四像完备五行圆融的风水宝地。

他们一路远行到了江西的云锦山,张凌打眼一望,山形龙腾虎跃,好地方,就是它了。

积累资金采集原料,足足耗费了一十五年。依照炼丹神秘而复杂的技术要求,修建丹坛丹室,铸造丹炉,再加上实际炼制,转眼又是三载寒暑。

秘籍不负张陵,第一年红光照室,第二年青龙白虎环绕(云锦山从此改名龙虎山)。第三年,金丹问世。张陵已是花甲之年,但手握神丹,年龄不再是问题。

张陵捧着新鲜出炉的金丹,没有迫不及待一口吞下。他还不急于升天,人间有他未竟的事业。张陵只服食了半粒金丹。

瞬间时光倒转,白发返黑,皱纹舒展,腿脚轻灵追得上骏马,张陵的容颜和体能都退回华年。这时,一个黑脸膛大胡子的威猛神灵骑着黑虎从天而降。神灵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暴脾气的财神爷赵公明。他以志愿者身份来对张陵自荐:我申请永远为真人守护炼丹遗址。

张陵也不与财神爷客套,当即命令赵公元帅镇守这处要地。炼丹所需的外围建筑及内部的丹炉等设备,合称“玄坛”。赵公明有个别号“赵玄坛”,就从这儿得来。

张陵不急于自行升天。

也许是想捡拾自己青年时代遗落在巴山蜀水的旧梦,他带着弟子们一路来到了四川境内的鹤鸣山。这是张陵当年出川时曾经流连难舍的仙风吹拂的山头。

六十多岁却如三十许人的张陵,不知是否预见到,这次,他将在此地终生流连?

正月十五,鹤鸣山上皓月清辉。张陵一个激灵从梦中惊醒,只听銮佩叮咚,天乐悠扬,只见香花覆地,紫云漫空。

张陵瞪大眼睛向东方望去。碧空中,五条白龙拉着一乘素车,车驾四周旌旗仪仗,豪华隆重。车中那位神灵身高超过一丈六尺,仪态端凝如冰似玉,手中摇着五明宝扇,项上环绕八景圆光,神采逼人,不可正视。

跟着车子跑的随从,过来通告张陵:先生不必惊恐,车里这位是太上老君哪。张陵忙不迭拜倒。

太上老君开口说:最近蜀地冒出六大鬼神,荼毒百姓,令我悲伤叹惋。你代表我前去治理,使昼夜分明人鬼有别,造福生民,你也就功德无量,为自己争取到了名列仙班的资格。

老君授予张陵《正一盟威三清众经》和《符录丹灶秘诀》合计千余卷,雌雄剑两把,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最后说:我与你千日为期,下次见面就是在天外仙境阆苑啦!

张陵激动地叩头领受。

可能有读者质问,你在《太上老君》篇内白纸黑字,老子李耳是在大宋皇帝手里才荣获了太上老君称号的,何故提前到东汉,他就以该尊号出面接见了张陵先生?

神仙法力无边,玩玩穿越还不是小菜一碟。人家不在凡人的时空。再说了,那历史还常常没有年代呢,何况中国的神仙历史。咱们就别较真了。

张天师攥着太上老君赐予的令牌和法宝,开始执行任务。

老君只说到“六大鬼神”,实际情况比这严重得多,八部鬼帅联袂跑到人间闹事来了,麾下鬼兵部队总数多达亿万。所谓八部鬼帅,其实都是瘟神,其中刘元达散布杂病,张元伯散布瘟病,赵公明(噫,他除了当财神、守玄坛,又兼职鬼帅了?)散布痢疾,钟自寄散布疮肿……还有散布五毒和狂魅赤眼什么的,总之,生民简直无处逃生。

张天师在青城山给自己设置了琉璃高座,左面祭起大道元始天尊,右面供起三十六卷真经,正面插上杀气腾腾的十绝灵幡,钟磬交响,陈列开龙虎神兵。澹泊宁静的青城山,血战在即。

鬼兵挥舞明晃晃的刀剑,直取张天师。天师轻轻抬手弹指,化身一朵硕大莲花,打退了冲锋。群鬼又摇动上千支火炬,意欲火攻。天师再度弹指,火焰反转,鬼兵们凄惨地变做了烧烤。

八部鬼帅恼羞成怒,他们合兵作战,拉开铁桶也似的包围圈,同时向山头进攻。天师轻描淡写拈起一支朱笔,凌空点点画画。无招胜有招,鬼兵全部倒地阵亡。

鬼帅们只得磕头乞求天师饶过自己部下。张天师将那朱笔倒着勾画一遍,鬼兵又都僵尸还魂蹦了起来。张天师命令鬼帅们:今天起你们该去哪去哪,不许滞留人间为祸。

八部鬼帅被迫撤退,心里并不认输。他们喊来盟军六大魔王,又和张天师打了一仗。

无奈张天师那杆朱笔实在厉害,六大魔王也是尚未接火就被撂倒,还险些一命呜呼。张天师再次大获全胜。

为了令对手彻底心服,他又亲身与鬼帅魔王比试武功,动用了他所能支配的所有神秘力量。毫无悬念,张天师又是赢家。六大魔王被他拘禁在北酆,八部鬼帅被他流放去了西域。

张天师完成使命,身心舒爽地去到苍溪县云台山,只等老君来接他登仙。

老君的车驾倒是如约而至,却一味悬在空中徘徊。张陵心知有变,跪拜流泪说:你不肯降下来,莫非大道抛弃了我,要扔我在下界化为朽尸么?

老君打发使者下来解释。原来,张陵的功劳是没的说,但他干得有些过了,杀鬼太辣手,比武过程又超乎必要地呼风唤雨,役使鬼神,驱驰星斗,震荡山川,搞得阴云遮天,杀气污染了空气,违背大道好生之德。上帝很是生气,正要向他追责,所以老君不能接近他。

照理说,东汉的中国天庭,还没有形成大一统的神仙中央帝国,那得到唐代往后了。太上老君当然也没理由听命什么“上帝”或者玉帝。

但神仙史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无可奈何,老君和张陵也无可奈何。

还好,太上老君说的那位“上帝”,对干部执行给出路政策,张陵不至于遭遇永世不得翻身命运。太上老君抚慰他:阆苑先不去了,你安心改造,加强修炼,再过三千六百天,我在无何有乡的上清八景宫里等你。

张陵只能遵照指示,为成仙而继续奋斗。

他创建了一个叫做“五斗米道”的会道组织,这是修炼的内容之一,有了这个平台,便于张陵登坛布道。开化民智,传播文明生活习惯,以正宗道法取代乱七八糟的村野巫术,医治病患,心理疏导,驱鬼除魔降服妖怪等等,都是张陵的分内业务。

张陵在关怀民生方面,有一宗事迹,风格十分的旖旎。

张陵从天台山失意地返回鹤鸣山,在山下眺望,突然发现了妖气。果然,有十二个神女朝他迎上来,个个姿色妖艳,笑靥如花。张陵问她们,此地有咸水泉,具体在何处?神女回答,就在前面那片湖泊中,但被一条毒龙盘踞。

张陵当下施展法术。那毒龙也有两下子,居然不为所动。张陵催动内力,又画了一道符,符书变做一只金翅鸟飞临湿地,准备实施空袭。毒龙这才被吓坏,蹿出湖泊逃之夭夭。湖泊随即干涸,露出井眼。

神女们各自拿出一只玉环献给张陵,异口同声表示愿意侍奉他的枕席。

张陵收下玉环,用手捏巴捏巴,十二只小玉环便融合成了一只大玉环。张陵把大玉环丢进井下,告诉神女们,你们谁能抢到玉环,就是与我有缘的女人。十二神女傻乎乎地争着脱衣解带,跳进井里去捞玉环。

张陵拿走她们的衣裙,冷面无情地对着井口宣布:你们以后就是井神了,永远不许出来。

往后,本地居民汲取井水提炼食盐,川盐产业兴旺,却从不用担心神女捣乱。

太上老君和张陵订立的第二次约会,也没有如言履约,其中原因不详。反正,张陵在人间留驻了一百二十三年之久。

汉桓帝永寿二年丙申九月九日,太上老君才终于派下特使,先是授予张陵“正一真人”称号。随后,一条黑龙拉着紫色的宝车来到张陵面前,两名天界玉女引导张陵与夫人登车。

玉女前后护持,天乐伴奏,张陵夫妻白日飞升,比黄帝攀爬龙胡子还去得意态潇洒。

张陵登车之前,完成了他人间的最后一件大事。

他叫过大儿子张衡,将太上老君赐给的全部行头转交了他,吩咐说:这些宝物的意义和功能是驱邪诛妖,佐国安民,往后咱们张家,世代推举一个儿子承袭我的一切,不是我家嫡亲子孙,绝不能让他得了去。

大师不能没有弟子,张陵也同样。他最得意的弟子有两个。大弟子王长,很早即追随老师,勤勤恳恳鞍前马后,属于自己的表现不多。另一弟子赵升,其个人传记就活色生香了。

却说当年在龙虎山中,张陵服下了半粒金丹,又把另外半粒小心收藏进箱底。他抬头一看,正碰上众弟子眼巴巴的注视。张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思忖一下,训诫弟子:你们都俗态未除,成不了仙,只能跟着我操练气功,以引导房中术,等房中术练到火候,或许可以从我这得到服食草木养生的方子,活他个几百岁。至于那九鼎秘籍,惟有王长可以交付。不过,正月七日中午,还将有一个人从东方来,叩拜在我门下。

到了张陵预言的日子,赵升如期出现。他是半路插进来的新人,老资格的弟子们难免不服。张老师便给赵升设置了一系列的考试。

第一考,赵升来到山门前,守门人高低不给他通报,还恶言辱骂,让他滚蛋。赵升不急不恼不气馁,安静地在门外露宿四十多天。诚意与耐心堪比当年的张良。

第二考,赵升住到玉米地里,防止野物糟践庄稼。傍晚一个美女姗姗走近,说自己路还远,请求借宿。赵升容留了她,在卧榻边给她打个地铺。半夜里美女使劲往赵升床上挤,赵升不为所动。第二天美女又撒娇说脚痛走不得,一连在窝棚里赖了好几天,天天勾引赵升,赵升始终没上钩。坐怀不乱的定力更胜柳下惠。

第三考,赵升走在路上,碰见地下扔着三十饼金子。赵升没有起贪心,径直走过。“慎独”操守俨然古君子。

第四考,赵升进山砍柴,忽然跳出三只吊睛白额大老虎,扑上撕咬他的衣服。赵升毫无惧色,对老虎慷慨陈词:我是个学道的,从小志向专一,不远千里跑这里来,只想跟神师学习长生之道,你们摆出这样子,难不成是山鬼指使你们来试验我?老虎跑掉了。一根筋认死理,天生学道的材料。

第五考,让赵升去市镇采购十余匹绢。赵升挑好货品,把钱付给店主,店主却咬定他没付钱。赵升脱下身上的衣服顶替绢钱,从头到尾没显出烦躁。人不知而不愠,直追颜回。

第六考,赵升又去看守庄稼,过来个蓬头垢面满身脓疮臭气熏天的老乞丐向他讨要。赵升不但不嫌弃,还为之动容,扒下衣服给他披上,拿出口粮让他填肚子,还把自己份额内的米送给老乞丐。仁者爱人,子曰:贤哉升也。

第七考,最为严峻曲折。张陵带领弟子们登上了云台绝壁,往下看,半悬崖上以神话姿态横生着一棵桃树,树上果实累累。张陵对弟子们说,谁能摘到桃子,我就把道法精要传授给他。

趴在崖边战战兢兢伸头窥探桃树的弟子有三百名之众,但都是只看几眼就恐高症大发作,浑身颤抖冷汗汹涌,只得赶紧退回安全处,承认自己没戏。

只有赵升豪迈宣言:有神护佑,谈何危险?何况圣师也在场,他又岂能坐视我白丢了小命?老师让摘桃,必有这桃子可摘的道理!

赵升说完,一个纵身跳向那棵桃树。他稳稳落身在树上,摘得了满怀鲜果。

可下来容易上去难。赵升仰望绝壁,迅速看清了形势。他索性不上了,只把桃子抛掷上去。张陵一一接住,正好弟子们人人有份。张陵自己吃一个,给赵升留一个,然后伸出手臂。那手臂变做数丈,忽的一下,赵升就回到了崖上。

赵升美滋滋吃着老师给留的桃子,张陵却突然站到了悬崖边,嬉笑说,赵升信念坚定,跳到桃树上趔趄都不打,我也试着跳一下,应该能摘到最大的桃子。

众弟子以为老师发疯,紧张劝止,只有王长赵升默默无言。

张陵还真就朝下跳了,他却未曾落到桃树上。绝壁下云雾纵横,深不可测,何处是张陵所在?

弟子们呼喊哭叫。王长和赵升对视良久,说,老师就是父亲,老师投身了无底深渊,我们又怎能苟且偷生?两人也双双跳了崖。

这一跳,照直掉到了张陵的面前。

张陵端坐在床脚的帷帐中,冲他们笑道,我知道你们会来。张陵遂细细传授两人修炼密要三天。

后来张陵白日登仙,带走的弟子,惟王长赵升二人。

张陵作为切实的历史人物,他重新入蜀后的行迹,简约清晰。

张陵将青城与鹤鸣两座巴蜀名山选做大本营,致力于创建一个很家常很亲民的道门:五斗米道。张陵自任宗师,称“太清玄元”。老百姓入道,每年要交五斗米会费,称为“付天仓”,用于道门开展活动。

不知哪一代的张天师或者信徒,感到“五斗米道”欠雅驯,又给道门一个“正一盟威之道”的命名。庄严足够,却委实拗口。这个名称没能传播开,最多简称“正一道”。

五斗米道的目标道众是下层百姓,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其组织系统精密完整,以“治所”也即基层道门为结点,编织出巨大的信徒网络,拥有弟子数万户。每一治设首脑“祭酒”。前期有二十四治,基本局限在巴蜀地域,后又增设四治,这四治,就全部延伸到都城洛阳了,隐然勾勒着五斗米道的扩张方向和不甘偏居一隅的潜在雄心。

斯时的汉家中原,日渐迫近土崩瓦解的最后时刻。公元82年,十岁的小孩儿汉和帝登基以后,大汉天子就坠入了挣扎不起的连环噩梦,一代一代,不是幼童硬被皇太后抱到龙庭上坐着,就是莫名其妙早夭。皇帝是摆设,宫廷政治就成了外戚与宦官的逐鹿,我杀过来你杀过去,比走马灯还忙活。民间事谁还顾得上操心?五斗米道占尽天时地利,在巴蜀红透半边天。

与此同时,江南地界上,一个名叫于吉的高人,自称得到《太平青领道》神书,他一边用符水行医治病,一边广泛结交士族名流,把名声炒作得很是火爆。

于吉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结识过,罗贯中说,他是出没于东吴的一个老神仙。孙策恼恨老神仙与自己争夺民望,一怒之下将他砍了,于吉神力不灭,回手索去了小霸王性命。

此后若干年,好汉张角以于吉的神书为理论基础,创立《太平道》,聚集起一定数量的道徒,喊出一个离经叛道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张角酿造的黄巾之乱虽未成正果,却无疑是大汉王朝的第一声丧钟。

对于只认圣贤书的儒家传人,任何会道组织,都与怪力乱神乌烟瘴气荒诞不经同义。张角和太平道,太容易让他们联想到张陵与五斗米道了,区别只在五斗米道潜伏山野蓄势未发,太平道则跃出水面发而未遂。

儒生和正史对张陵难有好感,《后汉书》和《三国志》都用不屑的语气给他定性:(张陵)造作符书,以惑百姓……故谓之“米贼”。

此后很长的时间段,张陵的社会影响有限。但不管张陵是否成了神仙,总之他将张天师的尊号留在了人间,并和帝王一样以世袭制度确保其永存。中国从此有了一个天师世家,张陵被称为祖天师。

也有人说,鹤鸣山那个月夜,太上老君没有亲自下地来找张陵,而是派使者将张陵请到了阆苑仙境。在金雕玉砌的天上宫阙里,老君当面向张陵传授了正一盟威之法,并委任他世世为人间天师。

继任的张天师中,现代读者最熟的名字,当数《三国演义》里频频露相的张鲁。

张鲁雄踞汉中,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起意讨伐他,西蜀大军阀刘璋担心自己地盘遭受池鱼之灾,派人邀请刘备入蜀充当帮手,却不料“引狼入室”,被诸葛亮所乘,这才有了蜀汉半个世纪的潮起潮落。

建安二十年,曹操终于亲自率军攻击张鲁。张鲁没打过,宣布投降,举家被曹操迁移到祖天师炼丹的胜地——中原龙虎山。曹操对天师还是相当礼遇的,封给张鲁一个虚应故事的官衔镇南将军,以及一个大有神仙风味的另类爵位“阆中侯”。

张鲁是第三代天师,自号“师君”,他开辟了天师世家政教合一的纪元,拥有独立的小王朝和军事力量。只是很快又被曹操终结。

张天师世家,是被后世皇帝哄抬起来的。

第一个是唐玄宗,天宝七年他册封张陵为太师。唐僖宗又加封张陵“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宋代皇帝亦步亦趋,宋神宗把唐僖宗的封号重复封了一遍,宋徽宗册封的是“正一靖应真君”,宋理宗册封“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元代的蒙古人皇帝更热情,元世祖、元武宗、元顺帝、元成宗等还纷纷给历代张天师都颁发了各种封号。

由于宋理宗给三十代天师张可大赐号观妙先生,并亲切召见,提举他担任三山道门的CEO,元世祖获得启发,给三十六代天师授予银印和二品行政级别,统领江南教务。

三十八代天师又被元武宗加官晋爵,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银印升级为金印,享受一品大员待遇。到了明太祖,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被授权永掌天下道教事。

自此,张天师成为道教一统江湖的领军人物。

最后一位得到“皇帝”册封的是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封号“正一嗣教大真人”。封他的皇帝是袁世凯,时间为洪宪元年(1916)。

天师这个名词,据庄子说,第一个使用它的是黄帝。

黄帝带着六名高手去河南一处名山拜会一位隐者。走到襄城郊野,高手们和黄帝本人突然一阵天地玄黄,迷失了路径。一个放马的小牧童优哉游哉过来,黄帝向小孩问路。牧童居然既知道名山的地理位置,也知道隐者居所的门牌号。黄帝惊呼“不寻常”,向小孩讨教如何治理天下。那小孩也不简单,大大咧咧张嘴便来:那事儿用不着刻意为之,该怎么怎么。黄帝听不明白,坚持请教。小孩说:治理天下嘛,和我放马没什么两样,把有害于马群的因素清肃出去就搞定。黄帝大受启迪,拜谢了小孩,感叹或是奉承道:哇,天师哪。

黄帝随口一赞,庄子信笔一记,他们都没有附加词义注释。天师从字面上就显得费解,说是指其人本领高强到可以给天当老师,有大话欺天之嫌。说是指其人深得师法天地顺应自然之精要,意思又太绕。

黄帝所说的天师,更像是一个关于有道之人的泛泛赞美。具体落实到人身的天师称号,张陵是中国首位,据说由太上老君亲口敕封。

实际上,“张天师”尊号究竟何处起源,古代文人都已考证不清。大概首先是信徒创造的。相对确凿的一个来历是,《魏书•释老志》载,嵩山道士寇谦之自己宣称,他遇到了太上老君,老君命他继任张陵为天师。以后“天师”就越叫越普及了。

当然,皇帝们心内清楚,自己号称天子,如果民间出现个“天师”,位置就很难摆,人家是“天”的老师,咱们不成了徒孙辈了?所以皇帝们很注意修辞,从未正式将“天师”用于封号,但也不多说什么。

只有朱洪武皇帝(他的前职业是和尚)对民间的习惯称谓公开表示质疑,斥道:至尊者天,天岂有师也?

他革除了天师一说,只许称真人。

但架不住老百姓喜欢这世界上存在一个天师,天师世家还是天师世家。

应该说,天师世家的生命力,事实上比中国任何的帝王世家都更为恒久,迄今绵绵不绝。第六十三代张天师去了台湾,他的继任张源先,目前仍仙居宝岛。

龙虎山天师府规模之恢弘,是全国私家府邸中惟一可与曲阜孔府媲美的,有“北孔南张”之称。府门前柱子上的楹联巨牛: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正史以偏概全,只载张陵“造作符书以惑百姓”。蹊跷的是,关于张天师的民间记忆,同样以偏概全,他布过什么道,早被忘个精光,后世老百姓和文人笔记最津津乐道的,是张天师驱鬼除魔捉妖的事迹。

方姓人家待字闺中的妙龄女儿,邪祟缠身,每天过了中午,必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睡午觉,两个时辰才能醒转,喝了美酒一般面色绯红喜气洋洋。兄长询问缘由,妹妹说,无可形容耶,那是人间没有的极乐体验。

家长着急了,请来多个道士做法,不但治不住邪祟,道士们反而备受折辱戏弄。有的被揭露隐私:你小子和那谁家的老婆私通,就这点道行还敢与我过不去?有的吃了一顿大耳光,狼狈逃窜。

方家没辙了,派仆人去龙虎山向张天师投诉。仆人离家期间,家里出现状况,那女孩莫名其妙昏倒在地。

她看见两个穿黄衣的卒子将自己带走,来到东岳泰山的寺庙,大殿上坐着一位高官,紫袍红鞋,装扮一如宫廷侍从。高官告诉女孩,纠缠她的是山魈,让女孩如实交代过程。

这女孩与山魈有染,其实是她亡故的叔父拉的皮条,那位心里有鬼的叔父早早在大殿庭下守着,不断给女孩使眼色。女孩就没供出叔父,只讲了自己被引诱上床以及陪着山魈众哥们饮酒作乐的情节。高官当即判决,首恶山魈及其涉案同党十人,脊杖发配永不放还。几十名喽啰也被惩处。

方家,女孩渐渐苏醒。仆人从龙虎山返回,得知家里情况后说,那天我把状子递上去,张天师批转给东岳神君办理,限定一个时辰结案,所以才如此神速喔!

女孩康复,第二年出嫁还是处女之身。

宋徽宗年间,著名奸相蔡京家里也闹过类似一出,被魅惑的是蔡京的孙媳妇。当时龙虎山天师府现任掌门人靖虚天师,赶巧到蔡京家拜访,就顺手替蔡家降服了妖怪(┧•洪迈《夷坚志》)。

浙江归安县有位知县,夜里在家和太太睡得好好的,突然外面有人撞门。知县出去查看,过了一会回到房中说,没事,风吹的。太太不疑有他,日子照常过着,只是太太有时闻着丈夫身上多出股鱼腥味道。

诡异的是,鱼腥味道的知县才干大增,断案如神,各项公务也料理得头头是道。几年后,张天师路经此地,知县没出面接待他,张天师由此认定“此县有妖气”。他唤来知县太太,问她可记得那晚上的撞门声?天师告知太太,一条黑鱼精吞吃了真知县,顶替他当上了官员和丈夫。太太大惊,请求天师为夫报仇。

张天师登坛做法,一条数丈长的巨型黑鱼被逮捕归案,匍匐坛下。张天师说:你罪当斩,念你县令当得很有政绩,饶你一命。张天师用一只大瓮关押了黑鱼精,画符封住,埋在县衙大堂。鱼精苦苦求告,天师说,那等我下次经过此地就释放你。

但以后,张天师永不再从归安县经过(清•袁枚《字不语》)。

湖北单身汉朱方旦的经历更离奇。朱方旦崇信道家,但对于道家佛家,他显然和许多老百姓一样迷糊。他偶然从旧货店买得一尊铜佛,拿回家朝夕礼拜,供奉了三年。有道人上门化缘,相貌竟然和铜佛一个样。朱光旦心里惊讶,忙将道人延为上宾,探问铜佛是何许神灵?这道人也是个佛道不分的主儿,回答说,铜佛乃是斗姥宫尊者。

两人越说越投机,道人提出,自己有个女儿可以嫁给他。朱方旦当然大喜,立即跟着道人去娶媳妇。他随道人来到一处清雅门庭内,见到了道人楚楚动人的女儿。道人选择吉日,给他们操办了婚礼。夫妻和谐,甜美如梦,衣食不劳费心就极大丰富,真是神仙日子。

过了一段,太太说,这地方荒僻,不宜久居,听说京师是最大的都会,咱们去那里说不定会大有作为。道人劝阻不住女儿,叹道,这叫定数。

朱方旦和太太去到京城,租了套豪宅住下,打出传法修道的招生广告,顿时拥来门生千百。时值京城大旱,连张天师做法乞雨都不见效果。朱太太便撺掇丈夫借机出头露脸,临时教给他几招法术符咒,并暗中为他助力。

心里没谱的朱方旦乍起胆子登坛尝试,不想转眼间东南天空黑云漫卷,再须臾,还真暴雨倾盆。有司赶紧将奇迹禀报皇上,皇上召见朱方旦,大加赏赐,其风头几乎盖过张天师。

张天师又疑惑又忌妒,他心生一计,去和朱方旦套近乎,侦探他的底细。朱太太不知张太师是到丈夫身边潜伏,以为是真交情。一年后,她取出件衣服,让丈夫求张天师给打上他的天师印。

张天师见到这件衣服,没打印章,一把火烧了。衣服显形,是一张狐皮。

那边一烧,这边朱太太就感应到了,对丈夫哭道,咱俩缘分到头啦,我不是人是狐狸,求天师印章,就是想升天成仙,不料衣服被他烧了。我原形暴露,失去皮毛的骨肉存活不了多久,而你也将大祸降临。夫妻抱头痛哭一场,太太立地消失。

张天师将事情上奏,皇上下旨,倒霉的朱方旦被正法。有位王侍御,早就举报朱方旦假冒大法师妖言惑众,皇上没重视。这时王侍御获得嘉奖,官升大司寇(清•钱泳《履园丛话》)。

江西王县令是个好官员,和张天师关系不错。一次张天师留他吃饭,他注意到饭堂里有个杂役相貌丑怪,还透着腥气。张天师给县令介绍:此人是个龙神,触犯天条被判拘役,来山中服刑。目前刑期也快满了,但苦于无人替他向天庭关说。你老弟居官清正,很受天庭器重,若你肯帮他申诉,他就能回天界了。县令吃惊不小:我是凡人,如何帮得了这个忙?张天师说:只要你同意,我代你上奏章,你签名画押就行。王县令支吾着应承。

过些日子他又到龙虎山,杂役跑过来叩谢他。张天师告诉县令,承蒙你出力,他已获准回到龙宫了。天师又望着杂役说,这位先生的恩情,你不拿出点什么报答?杂役叹气,自从沦为罪犯被查抄,家产折腾一空,我就送一朵白云吧。王县令搞不清“白云”指什么,胡乱点头接受。

后来他去京城,时值盛夏,一路赤日炎炎。但每天都有一朵白云傍着他的车顶飞,多情地为他撑起一片阴凉,空调一般驱除了暑气,直到他抵达京城才飘走。王县令悟觉,这就是龙神浪漫风雅的谢礼啦(清•《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十一

至今所能见到的张天师造像,不太有仙风道骨清癯飘逸那种,流行的是豹头环眼不怒自威,漆黑面孔壮硕体魄,上下龙虎护持,一看就知不好惹。

在人间和妖怪坚持斗争的,都是后代天师。居身天宫的祖天师张陵,消息不是很多。

比较翔实的,是《西游记》里太上老君去找玉帝控告孙悟空偷吃金丹,在凌霄宝殿门前,有四大天师殷勤地趋前恭迎,又齐齐入内为老君通报。

四大天师中领衔的一位,便是张陵他老人家呢。オ

责任编辑 洪清波

猜你喜欢
天师
梁潮 印萃·花竹聚珍
王天师消暑之法
除妖计
东晋南北朝人名为何多带“之”字
东晋南北朝人名为何多带“之”字
杜琪峯科幻新片《捉妖天师》10月开拍
麻天师秩事(续集)
“天师”教职略考
亦真亦幻天师拳
天师箓经收集整理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