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文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与社会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不断调整,大宗商品供求关系与地理分布的禀赋差异使得国际上大宗商品的交易摩擦日益增多。对于我国而言,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GDP与国际相比处于落后水平,因此无论从发展的潜力和增长的要求来看,整个国民经济对能源、粮食、原材料等各类大宗商品的总体需求将继续大量增加。这就与国内资源约束趋紧及商品供给相对短缺形成了日益突出的矛盾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进出口往来将更加紧密。基于经济发展的长久战略和国际经济格局调整背景,深入研究大宗商品交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长治久安和向纵深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非对称信息也称信息不对称,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专业化的背景下,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有些方面的信息他可能一窍不通,而他可能也掌握某些专有信息,这里我们称为私有信息。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在信息上具有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他能通过自身在信息上的优势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反,在信息上处于劣势的一方我们称之为委托人,由于其自身在某些信息上处于劣势,从而可能因此而蒙受损失。
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内容。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后,分别称之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研究事前不对称的模型称之为逆向选择模型,而研究事后信息不对称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道德风险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研究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之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之为隐藏知识模型或者隐藏信息模型。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不是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被认为是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煤炭、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等。
大宗商品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由于大宗商品多用于工业基础,且处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例如,煤炭价格上涨将提高化工和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价格上涨则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价格和供给提升。同时,大宗商品涵盖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不仅直接关系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国内国际经济和政治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巨大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任何拥有信息控制权和决定权的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都具有对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主导能力。审慎地说,很难判定2003年的大豆危机就一定是美国农业部以阴谋的方式确保国际粮商有效地控制全球大豆产业布局和掌控国际定价权。但是事后的结果却表明,一个已经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政府信息发布体系及其对信息的掌控确实对全球的大宗商品产业链和价格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管控(无论纠错、隐藏数据还是阴谋调整)来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场运行,进而对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国家进行经济控制。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仅没有建立起大宗商品交易的信息集散体系,而且也缺乏能够影响大宗商品交易的现代信息体系。这些年国内一些主管部门意识到由政府发布信息引导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走势的重要性,但是政府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还很欠缺,缺乏相关机构发布的权威交易数据,各行业各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因此,难以建立统一、发达、完善、畅通的信息收集系统和数据库体系。不同行业和部门提供的信息无法取长补短和有效整合,最终导致大宗商品交易的整个公共信息服务的低效和缺位。这种落后的信息体系使我国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和企业陷于被动地位,无法像国际大贸易商那样在全球拥有庞大信息网络的优势,难以准确把握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行情变化,而且使国内交易信息体系始终受到国际交易信息溢出的控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尚处在小规模、分散化和组织松散化的状态。加之大宗商品交易受供需状况和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影响,决定了在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化发展程度低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就处在信息劣势的位置上。由于大宗商品交易的规模较大,单个个体本身就无能力向外界发出产品质量信号,直接造成了信息在发送过程中的不对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间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容易产生逆向选择,这就需要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是由于大宗商品生产国的经济发展落后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主动发送大宗商品交易的质量信号,单个大宗商品交易者即使有这个想法,但是由于单个交易者发送质量信号的边际成本远远大于其边际收益,从而导致了大宗商品生产者不发送大宗商品质量信号的现象,进一步阻碍了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时获取经验品和信任品信息的渠道。而一旦消费者对大宗商品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评价后,由于大宗商品生产者分散和组织松散性,对收到的信号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样任由错误的信息肆意传播而无人澄清,就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由于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尚不完善,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分散又极容易使信息在各个市场上传递时出现差异,使各个市场出现信息差异,甚至是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其次,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规则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没有起到信息收集和发送中心的作用,没有将大宗商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等信息提供给消费者,也没有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疑问传达给大宗商品生产者,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去年某种大宗商品供不应求,今年却又供大于求,出现价格大涨大跌的现象。同时,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也是加剧大宗商品信息不完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以次充好,蒙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因素共同作用致使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价格信号功能紊乱和信息引导功能不足,加大了大宗商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交易所”模式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也是最为成熟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它的市场功能是以高效率、低交易成本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市场化资源配置。“交易所”主要功能是为交易商提供大宗商品供求信息的发布与获取服务,同时配备最基础的交易资金结算服务,其它服务功能还包括:交易撮合、交收管理和配套金融衍生品服务。
国家级或区域性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实时动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有效缓解国家层面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国内各类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互通互融,为各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例如,随着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的加快,目前,以河北港口为核心的煤炭港口群已基本形成,煤炭下水量占全国下水煤炭总量的95%以上,该地区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煤炭集散地,因此,需要采取一种非官方的形式,搭建煤炭产运需企业及煤炭港口间的信息桥梁,共同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而准确的信息是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的基础。保证政府部门及时迅速地获得适用、可靠、有价值的信息,是期现货市场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促进期现货市场的信息资源在政府机构范围内的深入传播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政府对期货信息场的导向作用,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国大宗商品领域涉及的主管部门众多,各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均在行业领域范围内确立信息体系,因此难以形成信息合力。为此,建议由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牵头建立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管理机构,统一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进行整合、发布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的权威性,而且可以减少各行业信息体系建设的高成本和信息虚假及信息交叉造成的资源浪费,最终使国家级信息管理体系能够对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运行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