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于国 心里不慌

2011-09-10 06:13张建
中国石油企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储备石油战略

□ 文/本刊记者 张建

作为战略性资源,石油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的储备不足和需求量的节节攀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比例快速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最低石油需求估计为4.5亿吨,国内产量1.8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如果2030-2040年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原油产量仅剩下1亿吨,需要进口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87%。

随着石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石油资源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影响而高位震荡的大背景下,国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将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威胁,石油储备成为当务之急。

储备之足迹

我国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然而石油储备建设却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据悉,2009年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仅够满足12天的用量。早在1993年,中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就已经开始酝酿,到2003年“立储”正式得以批复。自此,有关方面的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展开。先是国家发改委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的成立,负责统筹规划国家的石油储备工作;而后确定浙江镇海、浙江舟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为首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此外,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还制定了初步的长期规划,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包括油库等硬件设施以及储备油的投入,具体项目在时间上将分3个“五年计划”完成。其中,一期工程为2003年至2008年,储量安排大致是1200万吨;第二、三期工程均为2800万吨。2007年3月,兰州正式成为石油战略储备二期项目中的第一个基地,这也是我国西部第一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而在更远的三期工程中,内陆腹地的石油战略储备油库亦在规划之中。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称,具体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和布局,将遵循“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的原则。整个规划完成以后,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本上可实现与国际接轨—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在此前举行的2011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全面推进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建设,做好三期工程前期工作。

储备之借鉴

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之后,美、日、法、德等国纷纷开始建设战略石油储备。按照经合组织的规定,该组织成员国必须具备至少满足其90天石油消费的储备。以美、日、法、德为例,除了核电比重巨大的法国储备天数略多于90天,其余三国都远在标准之上,日本战略石油储备天数更是高达169天。

美国于1974年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机制,储备上限为7.27亿桶。巨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有效的能源调节杠杆,不仅可以防范可能发生的石油供应中断,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国际油价。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国,但美国政府绝不会轻易动用战略储备。2005年,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地区,100多个石油钻井平台损毁,全国石油产量下降1/4,美国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

布什政府在战略石油储备政策方面的调整值得关注,意在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美国市场的石油供应。这一政策性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将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大力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以供急需。在美国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政府立即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中断,可能会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美国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二是努力与建有战略石油储备的西方国家协调立场一致行动。布什政府一再强调,美国不会单方面采取措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而是要同西方国家协调立场后才会决定是否动用石油储备,只有西方国家采取一致行动,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石油储备是一项事关国家与产业安全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就很难做到制度化、长久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保障石油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都进行了相关立法,如美国的《能源政策与储备法》,德国的《能源安全法》、《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日本的《石油储备法》、《石油公团法》等。中国现在迫切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石油储备方面进行立法。如今,国家发改委已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专门处理国家石油储备的相关事务。

从国际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这样做比较符合常理,因为战略储备一般意义上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保障石油的不间断供给,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二是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其中,政府储备一般适用于前者,而民间商用储备则应用于后者,二者之间的作用不能混淆。因为政府储备在平抑价格异常波动方面往往存在一个难题,就是无法确定石油价格的“涨跌停板”,究竟在油价上下波动达到什么程度时,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做出释放库存或是吸纳现货的干预?正因为如此,迄今,国际上政府储备应对于平抑油价异常波动的实践少有成功的案例。而民间商用储备由于储备主体是具有较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众多理性个体,他们往往更容易发挥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反观中国,目前的战略储备还主要局限于政府行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理应包括民间(石油企业)商用储备部分。只有建立起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体系,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逐步达到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目标。

储备之策略

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一个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一个是为了平抑价格波动,重要程度不同。对于政府储备,应该坚持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那种盼望油价反转下跌时再建立政府石油战略储备的举措,显然要冒更大的政治和国家安全风险。对于政府储备,我们大可不必把经济利益看得那么重,只要是我们长期需要的,而现在价格又保持相对低位,就应该加紧储备。而民间商用储备则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可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

据相关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共花费超过1351亿美元,接近1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1.4%。原油进口依存度增高带来的直观影响是,进口费用增多,对此,部分专家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储备原油的融资手段要做到多种多样。截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接近24000亿美元,既然部分进口原油的目的是用做战略储备,那么与其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或者其他,不如建立外汇储备购买石油储备的转换机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上,美国依靠财政部,日本依靠石油税的收取,我国不妨动用外汇。其次,现货进口石油仍是我国目前石油进口的重要模式。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石油的金融属性主要通过石油期货来体现。按照国际惯例,期货是石油定价的重要指标,目前的趋势是现货价格跟着期货走。据他介绍,我国进口石油贸易除了现货和长期合同,基本不涉及期货以及低买存储等交易方式。不参与国际市场的期货贸易,就不可能掌握定价权。此外,恢复国内原油、成品油的期货市场,努力将我国市场的原油、成品油交易价格作为亚洲市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参与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形成,是大多数专家的共识。被称为“石油魔咒”。据了解,最早将其称为“石

猜你喜欢
储备石油战略
石油石化展会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奇妙的石油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战略
战略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