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与差异研究

2011-09-05 02:49:24艾建国陈泓冰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武汉指标

艾建国,陈泓冰,鲁 璐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9)

0 引言

中部崛起战略构想提出后,中部地区参照以往成功的区域发展经验,选择将城市圈(群)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城市圈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强有力方式,其发展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经济界的普遍关注。自武汉城市圈正式确立后,又先后被列为中部四大城市圈之首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1]。作为中部崛起一个新的战略支点的武汉城市圈,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纽带,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领头羊”,建设好武汉城市圈,不仅可带动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能有力的促进中部崛起。

然而,武汉城市圈与业已成熟的东部三大城市经济圈相比,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限制了城市圈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中部区域的发展。国内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讨论了这种差距表现及相关对策。

本文的创新是将对外开放水平指标引入对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建立科学的复合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将主观评价与客观得分有机结合,计算圈域城市发展水平得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关联度,研究圈域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的指向型影响因素。

1 复合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复合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同领域的学者也常以自身研究角度出发建立指标体系,由于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涵缺乏统一的定义,从而使得评价难度加大,评价结果也经常不一致。但凡研究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文献,其方法无外乎分为两类:一是主要指标法,二是复合型指标法。由于主要指标法通常只以个别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其结果较为片面不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因此笔者更倾向于通过建立复合型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和分析城市发展情况。本文拟从以下5个方面建立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

(1)人口城市化水平。包含从人口角度测算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

(2)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包含了经济实力、经济结构、投资规模等相关指标。

(3)居民生活方式与质量水平。包含了居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

(4)社会发展水平。包含了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通讯水平、医疗水平、科教水平等相关指标。

(5)对外开放水平。包含了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外资融合、国际劳务、涉外旅游等相关指标。

基于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原则和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性、科学性、适应性、可比性及全局性原则,我们将初始选定的32个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22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见图1)。

2 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

图1 指标体系构成图

将原始数据进行极大值法的无量纲处理x′=xm(x是原始数据值,m是原始序列最大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层各个指标对准则层的得分X,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W,最后采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F=∑XW,将主观评价与客观得分有机结合,计算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

2.2 实证分析

2.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应用于解决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征的复杂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所建立的复合型指标评价体系符合这一特征,因此采用AHP法,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兼顾主观诉求。在结构模型中,目标层为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准则层为指标体系中列举的5个方面,指标层则是最终选取的22个指标。

笔者向武汉地区研究城市经济相关方向的专家与学者发放了近30份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一致性要求的判断矩阵(对个别判断矩阵不一致的情况,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Hadamard凸组合(HCC)方法进行了调整,并计算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表1)。

2.2.2 主成分分析法

由于选取指标较多,信息繁杂,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运用SPSS 15.0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的因子作为主成分,这些主成分综合反映原指标绝大部分信息,进而算出各指标层对所在准则层的得分,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指标层对各个准则层的得分。

公式为:

其中Fi为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值,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准则的主成分得分值,Wj为AHP法得出的第j个准则的权重,算出圈域内各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值(表2)。

从表2圈域各个城市的准则层(A1~A5)得分结果可以看出,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无论哪个在方面都是该地区的龙头,其整体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又是城市圈的核心,凭借其特殊的行政地位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圈域内的经济辐射力不容忽视。除武汉以外,其他8市在人口、经济、民生、社会、对外开放程度上也各有差异,黄石作为圈域内第2大城市,其整体水平仅次于武汉,尤其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对外开放程度方面稳居前列;鄂州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民生等方面的成绩突出,社会发展和对外放水平上也有较大发展潜力;黄冈2009年在社会发展方面得分较高,成绩突出,城区建成面积比重达到5.63%略高于武汉市5.56%,拥有高校在校学生3.8万人;天门、咸宁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47.36%、44.53%)居于圈域城市前列,因而人口城市化水平得分较高。孝感、潜江、仙桃在城市发展水平五个方面状况较为类似,人口工农业程度较高,经济实力与其他城市有一定差距,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 AHP群决策结果

从测算的F值来看,武汉城市圈综合发展水平排序为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天门、孝感、咸宁、潜江、仙桃。其中武汉、黄石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圈域城市平均水平,鄂州接近于平均水平,其他城市则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2.3 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进一步剖析对于提高圈域城市发展水平具有指向型的因素,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值与所选择的22个指标变换为矩阵,计算灰色关联度,判断22个指标中哪些指标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值关联较大,进而分析导致城市发展差异的具体原因。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计算步骤如下:

设序列X0=(X0(1),X0(2)...,X0(n))为各城市的得分值,将其作为参考序列

Xi=(Xi(1),Xi(2)...,Xi(n))为各城市某项指标值,作为比较序列(i=1、2、...、m)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形成如下矩阵:

式中ρ为分辨系数,在(0,1)内取值,ρ越小,关联系数间的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通常ρ取0.5。

根据表2所得数据和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数据,计算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3:

由于造成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是由多方面、多角度的众多因素所共同影响的,并不能片面的归咎到某一两个指标上,所以根据表3我们假定关联度(r)以大于或近似等于80%为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大于或者近似等于60%为具有较高关联性。

表2 武汉城市圈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值及其排序结果

通过分析表3可知:

表3 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1)入境旅游者人数(B2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B21)这两个反映对外开放水平(A5)的指标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值(F)的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最为紧密,表示这两个指标与圈域城市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高。而反映对外开放水平的其他指标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关联度也都高于60%。由此,可以认为圈域城市如果积极引进外资,大力提高外资与本地资源融合程度,广泛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推动本地区国际资本、国际劳务的流动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缩小圈域城市间的差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反映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A2)的指标GDP总量(B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B8)表现出高度关联性,人均GDP(B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B7)表现出较高关联性,这说明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实质性作用。其中,GDP总量(B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B8)这两个指标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是作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和依据,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依然是导致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化的重要因素。

(3)从反映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方式与质量水平的指标上看,高等学校学生人数(B17)、民用汽车拥有量(B15)、医院、卫生院床位数(B16)、邮电业务总收入(B18)分别从社会发展的科教文卫事业、交通运输水平和通讯水平等方面体现出与城市发展水平的高度关联性,而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B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13)也表现出较高关联性。这充分说明在考量城市发展时,不能忽略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所以,圈域城市要想提高其城市发展水平,不得不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进而实现经济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4)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来看,区域人口密度(B1)城市化发展的关联度较高。这说明,人口的大量集聚和人口集中会促使区域经济产业的分工和城市功能的变化,合理的人口密度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市场。但是也要注意的是,随着人口的激增以及社会经济的不平衡,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使得相关的配套设施难以承受人口压力,教育、卫生、交通、水电气等公共事业也因为人口的迅猛增长而日益相对紧缺。所以,圈域城市在致力于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增加城市人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城市生活质量。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武汉城市圈内部城市除武汉之外,其他8市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居民生活方式与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上各有优劣。但是与武汉相比,由于对外开放水平不够,优势产业的优势无法发挥,资源利用效率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武汉的互动关系未能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导致了产业同构、资源浪费、特色丧失、知识溢出效应范围有限、武汉经济辐射能力受阻。

(2)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高低优劣关联程度较大的指标,首先是对外开放水平相关的指标集,其次分别为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集和社会发展水平指标集。在造成武汉城市圈城市差异化的诸多因素中,这几个方面的指标不仅关系重大,而且也是未来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过程中缩小差异、优势互补、实现协调发展,首要关注的问题。

3 结语

本文创新性的将对外开放水平指标引入对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复合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将AHP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主观评价与客观得分的有效结合,在评价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抛弃了单纯从客观结果着手而忽略了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及受益者的意愿这一评价方式,充分考虑了人们对现代城市发展水平的自身要求。最后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的实证分析,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由于数据收集难度大,在本研究中不少极具代表性的指标未能选用,因而在分析的结果上也有一定的偏颇。此外,对于如何缩小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合理调整圈域城市分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世银,周加来.城市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析[J].技术经济,2007,26(3).

[2]张亘稼.城市化指标体系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2(1).

[3]吴艳霞,张道宏.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8).

[4]王慧.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3(4).

[5]杨保安,张科静.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6]王建,黄凤岗,景韶光.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调整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8).

[7]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刘思峰,郭天榜.灰色体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9]詹姆斯·米奇利(James Midgley).社会发展[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武汉指标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KPI与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