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胜华(浙江海洋学院 图书馆,浙江 舟山 316000)
何谓阅读?著名文化学者李河认为,所谓阅读的概念其实是很广的,倘若以信息的吸收为标准的话,图书、网络、期刊、电视、电影甚至博物馆、剧场都有阅读的性质。[1]
事实上,传统阅读的概念仅涵盖了纸质典籍的范畴,这也是本文所要论及的阅读范畴。当现代人面临多样性的介质选择时,某一单个的介质通常是相对下降的,就这个意义上说,纸质阅读的下降是切实存在的。在当今商品信息时代,纸质阅读正日渐成为一种奢侈的精神活动,“阅读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它不仅发生在目前国人身上,也正侵蚀着象牙塔内的众多莘莘学子。尽管高校连年扩招,图书馆的馆舍面积不断增大,软硬件设施日渐完善,但图书馆的生均入馆率却逐年萎缩。并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搜索与即时在线浏览等快餐文化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由此导致高校学生的非导向性阅读、缺乏“主流阅读”。“功利性阅读”现象日趋泛滥,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的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产生偏差。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泛泛而读带来的不求甚解、阅无所用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高校学生在阅读数量及阅读品质两方面的双重萎缩。本文试就这一现象的成因衍化、学生期愿以及应对策略等作一探讨。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和教育的实践者,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图书馆不仅是促进和推广阅读的一种机构,更是国家保障和实现公民阅读权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是知识社会的基石,读者阅读数量的多寡和阅读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既有丰足的文献资料和典籍资源作保障,又有宽敞的阅读场所等优势,这是其他单位与组织做阅读推广活动所无法比肩的。高校图书馆扬显阅读风气,推助阅读活动,创建阅读社会,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亦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鉴此,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服务,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其重拾阅读之乐趣,融阅读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增设阅读指导服务,培植学生阅读能力与提升阅读素养,理应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课题之一,亦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制定服务策略的新方向之一。
依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3]查询近3年浙江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借阅率变化情况以及浙江海洋学院阅读类型统计表数据如下:
表1 高校学生图书借阅率调查表
表2 浙江海洋学院学生阅读类型统计表
从表1、表2数据资料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的借阅率呈逐年萎缩的态势,除专业文献类外,借阅品质也逐年偏向于流行休闲类书籍。虽然此样本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取值偏差,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目前高校学生的真实阅读状况,但就两表显示的数据而论,高校学生的借阅率及阅读品质的趋降确是不争的事实,应引起各高校图书工作人员和高校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
(1)信息渠道的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成功转型市场经济,从保守封闭走向活力开放。社会变迁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形态也相应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迅速改变了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直接导致高校学生阅读率的滑坡。
(2)浮躁心态与功利心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加大与商品物质的诱惑,使高校学生心态日趋浮躁。以升学、就业为目的的功利性阅读不断增加,浮躁的心态使许多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功利性阅读已经成为高校阅读素养萎靡的一个现实因素。
(3)主观阅读动力不足。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课余时间主要分布于自习、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用于阅读的时间屈指可数。可见学生课余时间排序的不合理性以及主观阅读欲望不足。
(4)阅读品味粗粝媚俗。受现代教育模式的制约,高校学生肯花时间阅读典籍名著的越来越少,阅读兴趣多集中在对文本解读的浅显化、表面化上,泛读代替了精读,经典媚俗于时尚,这种缺乏对作品思想细致体味和深刻领悟的浅表阅读,很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深睿思辩能力的型塑。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精神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缺失。
(5)学校阅读指导缺位。尽管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学校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倡建阅读校园的重要性,但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具体和规模化的阅读指导体系。阅读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仍表现出较明显的随意性和偶发性。
图书馆服务目标策略的制定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期望与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提供切合读者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力求超过读者的期望值,方能赢得学生读者的满意和信任。
结合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之期望和需求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对信息服务人员普遍性的期望要求。具体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果等。① 读者希望信息服务人员尊重他们,以满足情感的愉悦;② 要求服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③ 重视服务效能,要求结果与期待相契符。
(2)对阅读服务个性化的期望要求。在现代信息服务环境下,读者的阅读期望日趋多元化,不同的读者由于自身情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化差异,读者期望通过信息服务人员,得到广泛、多样、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他们往往期待获得针对其阅读需求的确切答案,且多多益善。
(3)要求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服务更细致到位。随着电子邮件及手机短信通讯越来越普及,多数学生都拥有自己的Email和手机。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学生所需都适时推出了Email和手机短信提醒服务,其中包括到期提醒、过期通知、预约取书、预约催还等各种流通信息,这样学生就不会因逾期还书招致罚款而影响借阅。学生普遍对这个互动平台表示满意,但也要求这项服务能不断拓延深化,更加细致到位。比如建议建立网上个性化引学导读系统,开展精品精读、网上特色阅读,等等。
为尽可能满足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良好期愿,构建一个上下有序、左右流通的阅读互动框架,引导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悦读”,建议可制定以下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娴熟的检索技能。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娴熟的检索技能,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图书馆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倾向、阅读方式和阅读能力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配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教材,制定检索策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主题查找资料,学会分析所选资料的主要内容及社会影响,据此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其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合理规划采购方案,提供优质阅读资源。图书馆采购新书,必须有合理、整体的规划。应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特点,在注重特色资源积累的同时,不断更新扩充图书信息资源储备。应侧重于学科专业与经典书目采购,适当添加娱乐休闲书目,以提高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
(3)建立网上个性化导读引学系统。引学导读在我国图书馆工作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学有所成的学者,无不得益借助于书目的引学指导。图书馆应设置一个由各学科馆员或各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内容涵盖各学科各领域的个性化专家导读系统。专家们亦可根据热点话题、专题设置或个性化互动传递服务,定期在网上推介图书。读者如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可提交到专家系统,专家根据读者的个人信息、兴趣目标和所提交的问题,通过导读系统对最具阅读价值的书目、网站等推荐给读者,引导读者精研精读、深度思考。
(4)建立阅读疗法服务小组,帮助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针对当前突出的大学生因就业焦虑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图书馆可配合大学心理辅导人员,辅助开展阅读疗法服务,进行积极、稳妥、有序地干预与治疗。这就要求建立一支熟谙图书馆馆藏书目、综合知识储备深厚,兼具一定心理学素养,具备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施“书”,引导阅读,从而帮助其调整学习状态,释放紧张焦虑情绪,对未来重拾自信和乐观。
(5)响应社会阅读活动,引领校园阅读风尚。全社会的阅读推动活动已经得到了国家许多部门的热烈响应,高校馆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阅读的机构,应在此次倡导“爱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阅读活动中,找准契入角度,联合校园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倡导校园阅读风尚,引导校园阅读方向。如举办读书讲座、展览、培训班,参与读书节、读书沙龙、读书周、阅读日等活动,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借此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6)优化阅读环境,吸引读者到馆。建置便利优美的阅读环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前提之一。在阅读主阵地的图书馆,应建置一个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和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处处以读者为本的阅读空间。从某一角度说,将读者吸引到馆正是图书馆价值功用目标实现的出发点与归宿地。
[1]周怀宗,读书日,阅读的危机[N].北京晨报,2010-04-23(B03).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5-5.
[3]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EB/OL].[2010-10-24].http://162.105.140.111/calis/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