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方法初探

2011-08-29 07:34杜以昌陈扬李继光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挫折教育教育方法

杜以昌 陈扬 李继光

摘 要: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青年学生;挫折教育;抗挫折力;行为表现;原因分析;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7-0009-03

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敏感的独立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父母宠爱下长大,在老师和周围人的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物质条件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一切都是那么顺畅而理所当然。但是,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社会认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结果使他们的现实表现不尽如人意,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似乎越来越多地遭遇挫折情境、产生挫折心理。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常常缺乏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承受能力和抗御挫折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培养青年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磨练意志品质,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一、青年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青年学生在主观上感受到挫折后,总是通过情绪、行为等综合反映出来,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受挫后的消极反应远远多于积极反应,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攻击行为。当青年学生受到挫折后,引起强烈的愤怒情绪,进而引起对对象的公开对抗和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发起的直接攻击行为。另一种是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不发生直接攻击,主要因为直接攻击对方有损自己的身份或对自身不利,此时受挫者会将愤怒的情绪转向毫不相干的他人或事物,寻找出气的对象,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迁怒”行为。此外,有时受挫者可能是由于生活中许多小挫折累积引起,也可能是身体内分泌失常或某些疾病造成的情绪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个体又找不到明显的发泄对象,有时也可能将闷闷不乐的情趣发泄到不相干的人或事物上。

2.压抑行为。青年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害怕由此引起的冲动会造成行为过错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压抑。这种压抑一方面是有意识地想从思想中排除痛苦忘却不愉快,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内心压抑保持自身行为的适应性。但是,压抑的结果常常是不遂人意,往往会造成个体行为紊乱,严重者会忧郁成疾或精神失常等。

3.防御行为。青年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为了减轻挫折压力,保护自己,有时会采取消极的防范行为。有的采取逃避的态度,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借酒消愁,独生闷气,或者离校出走,远离受挫情境;有的采取推诿的态度,把自己遭受挫折的责任推给他人,借以减轻自身忧虑不安的紧张心理;有的采取自我安慰的态度,对遭遇的挫折以种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求得精神的安慰。

4.倒退。当挫折产生后,往往表现出一种与自己身份、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为一点小事爱哭爱闹,情绪失控,盲目轻信别人、跟从别人。

5.逆反或违拗。遭到挫折后,对目标及其他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明显的对立行为,持盲目反抗和排斥的态度,如,拒绝听和说,拒绝工作,甚至拒绝吃饭等等。

6.固执行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当青年学生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需要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有些同学遭受到挫折后,不能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而是固执己见。这种刻板固执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受挫者更大的挫折和痛苦。

7.麻木或冷漠。当今青年学生在对战胜挫折失去信心时,会表现出对人和事失去兴趣、漠不关心的态度,活动意向减退,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将自己同他人和周围环境隔绝开来,而其内心却耿耿于怀,十分压抑。

8.进取行为。青年学生受到挫折以后,不是怨天尤人,采取消极被动的行为,而是受挫后能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情绪,更加奋发图强,充分发挥个人其他方面的优势,从而以自己的成功行动获得的满足来弥补原先失败的痛苦。

二、青年学生的挫折表现的原因分析

1.学习成绩差、兴趣低,出现厌学心理。多数青年学生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学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信心不足、厌倦、敷衍应付等。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容易放松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迷失自我,有的甚至几门功课不及格,面临留级或退学的危险。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学习环境和课业内容,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产生厌烦和抵触的负性情绪,造成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不协调。青年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相互交换自己情感体验,倾诉内心秘密的需求。因而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在如今许多学校,生源来自四面八方,经济、文化背景各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不太容易交往。还有的学生由于个性特点或修养有缺陷,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导致在群体中不受欢迎,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友谊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某些问题上发生误会时,自尊心受损、情绪波动。因此,人际关系不协调是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从而产生压抑、孤独、焦虑情绪和挫折感。

3.生理原因。当代青年学生更重视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有的甚至“以貌取人”,时刻注重自身形象。有的因在生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如身材太矮、面容欠佳、皮肤颜色不佳等,还有的因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一时难以治愈,导致十分自卑。

4.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青年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由于性生理基本成熟,加上长期的性压抑,对情感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需求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性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学生开始谈恋爱,但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对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有的甚至发生性行为,常产生紧张、恐惧和羞涩的心理;有的因恋爱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和冲突,陷入感情的旋涡;有的受失恋、单相思的困扰,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愤怒等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5.自身行为偏差及某些恶习。青年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的偏差,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自我教育和管理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有的学生因不遵守学校纪律,常遭到批评甚至处分,引发受挫心理。还有的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恶习,如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行为,自己无法摆脱,内心十分痛苦。

6.经济负担的压力。经济压力是引发青年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我国现行的上学缴费制度,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对有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他们在经济上往往比较自卑,这些经济贫困的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山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方面的落差,也使贫困生心理很压抑和自卑。

7.以往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存在欠缺。当代青年学生处在社会转型期,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先进与落后的碰撞、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矛盾,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青年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他们自上学起,就围着成绩高低打转,升学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机会。另外,青年学生无论是城市独生子女还是来自农村家庭,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的,家长有意无意地代替孩子去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在家长宠爱下,不少学生贪图享乐,不懂节俭、不爱劳动,甚至挥霍浪费。有的生活能力极差,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人际相容性差,不会应付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不会与人相处,这阻碍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和人格发展,导致了不少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三、挫折教育的方法

为了维护和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促使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1.帮助青年学生建立良好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面临挫折时,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包括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来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为自己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的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挫折防卫机制是指在人遇到挫折时,有意无意地寻求摆脱由挫折产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恢复正常情绪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方式。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变策略。当人们达不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时,努力查清自己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改变原来的态度,调整需要和动机,重新设计和树立新目标,以达到心理平衡。

(2)补偿作用。当人们发现困难不可避免、无法克服、目标受阻时,往往寻找另一种环境,以另一方面的成功来补偿,即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补偿,既可以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又可以减轻自卑感给自己造成的压力。青年学生当中因生理上的不足而产生挫折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一个外表平常的女生,会通过勤奋学习来获得好成绩,引起别人的关注。

(3)升华作用。一些本能的冲动或欲望是意识所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的,而且与社会道德规范或法律相违背,不能直接发泄出来,必须改头换面,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当青年学生受挫时,我们应引导他们面临挫折时学会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把遭受挫折的伤痛升华为学习工作等积极行为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2.培养青年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挫折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且同任何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不仅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其积极性在于可激发人的斗志和进取心,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愉快地接纳自己,这也是正确认识挫折的前提条件。学会全面、充分地分析自己,包括容貌、身高等外部特征,也包括能力、性格、特长、理想等内在品质以及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和处境,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并愉快接纳自我,这样就可避免因盲目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而导致的心理挫折,或避免因目标过高、抱负水平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

3.加强青年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一是针对青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二是培养青年学生品德修养,信任他人,宽容他人,以诚相待,用真情去赢得信任和尊重,得到支持和帮助;三是培养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重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提高挫折容忍力和耐受力。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他们举步维艰时及时扶持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耐受力,并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生活的挑战、成功的机遇,要不气馁,自强不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会应用一些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合理宣泄情绪,以缓解心理压力,激发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5.改革教育模式中不合理成分,提高家长培养子女抗挫能力的意识。学校应抓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机制的重建,如把封闭式教育改为开放式教育;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把理想化教育改为科学化教育;把忽视个体发展改为重视个体能力、潜能的发展等。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家长们树立培养子女抗挫折能力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子女有自我适应和抗挫折的能力,并有意为他们创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的情境。

参考文献:

[1]许刚勇.早期挫折教育不可无[J].家长,2005,(Z1).

[2]王红英.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方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挫折教育教育方法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