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年化,糖尿病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目前中国每年约增加100万新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 ~95%,其发病机制甚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对DM的深入认识、健康生活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DM高危人群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情况是否较前有所变化,本文就此做些研究,以了解我省2000~2006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为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山西省四个地市2000~2006
年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初次诊断、未做过任何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及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共入选2061例,男1775例,女286例,年龄14岁~88岁,平均(52.03±12.63)岁。
1.2 方法 2型糖尿病诊断均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确诊。回顾2000~2006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体征、眼底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三项、肝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肝脏B超。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结果用±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BMI、血压水平(±s)
表1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BMI、血压水平(±s)
时间(年) 年龄(岁) BMI(kg/m2) SBP(mm Hg) DBP(mm Hg)2000 59.51±11.01 24.38±3.79 137.79±19.24 81.21±12.81 2001 57.96±12.82 24.28±3.38 136.93±21.96 81.81±12.93 2002 51.49±13.23 24.86±3.43 128.54±19.10 80.59±12.69 2003 49.33±12.43 25.41±4.72 127.54±17.78 80.15±11.38 2004 51.56±13.10 26.08±15.27 128.79±18.45 80.48±10.88 2005 52.10±12.02 25.60±4.21 127.93±19.49 80.86±11.29 2006 52.43±12.51 25.12±4.19 126.88±19.58 80.43±12.12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2000~2006年各指标异常百分率(%)
2.1 年龄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见表1。7年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呈现下降趋势,其逐年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
2.2 体重指数(BMI)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BMI在2000年、2004年、2006年分别为(24.38±3.79)kg/m2、(26.08±15.27)kg/m2、(25.12 ±4.19)kg/m2,见表 1,其逐年变化趋势见图2,但还不能认为该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以BMI值>24 kg/m2作为我国国人体重超重的界限,2000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人数比率为50.74%,2003年上升为67.83%,至2006年下降为65.1%,见表2。
图2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
2.3 收缩压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分别为(137.79±19.24)mm Hg、(127.54±17.78)mm Hg、(126.88 ±19.58)mm Hg,呈下降趋势,见表1,其逐年变化趋势见图3。以收缩压>130 mm Hg作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之一,2000年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增高阳性率为69.7%,至2006年下降为45.3%,见表2。
图3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
2.4 舒张压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分别为(81.21±12.81)mm Hg、(80.15±11.38)mm Hg、(80.43 ±12.12)mm Hg,见表 1,其逐年变化见图 4。以舒张压>80 mm Hg作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之一,2000~2006年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增高阳性率见表2,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图4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
2.5 血脂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见表3,其逐年变化见图 5。以 TC≥4.5 mmol/L、TG≥1.5 mmol/L、LDL≥3.0 mmol/L、HDL≤1.1 mmol/L 作为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诊断标准,7年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人数所占百分率见表2,尚不能认为各血脂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表3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s)
表3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s)
时间(年) TC(mmol/L) TG(mmol/L) HDL(mmol/L) LDL(mmol/L)2000 4.95±1.76 2.09±1.36 1.17±0.37 2.84±1.24 2001 4.90±1.63 1.85±0.87 1.29±0.46 2.90±1.37 2002 4.94±1.14 2.20±1.26 1.45±1.38 2.96±1.65 2003 4.89±1.15 2.32±1.64 1.27±0.36 2.89±1.86 2004 5.04±1.24 3.19±16.45 1.92±12.38 2.97±1.23 2005 5.00±1.23 2.57±5.44 1.24±0.46 2.83±0.98 2006 4.89±1.49 2.38±2.67 1.26±0.45 3.16±6.44 P值 >0.05 >0.05 >0.05 >0.05
图5 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危险因素作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年龄、肥胖、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高三酰甘油[2]等都被认为是DM的危险因素。UKPDS研究结果显示:①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可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糖尿病相关死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终点;②2型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血症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明显相关,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3],说明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应重视血脂、血压的重要性。
本研究对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有如下特点:(1)发病年龄年轻化。本组初诊患者2000年平均年龄为(59.51±11.01)岁,2006年平均年龄降为(52.43±12.51)岁。这与我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中青年人夜餐饮食丰富、活动减少有关。目前,不少国家儿童2型糖尿病已占糖尿病儿童的50% ~80%,儿童2型糖尿病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2)体重超重人数比率在2000年为50.74%,2003年上升为67.83%,至2006年又下降为65.1%,这一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丰富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人民不断提高的健康意识,增加健身运动有关。(3)收缩压>130 mm H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2000年收缩压 >130 mm Hg的患者占69.7%,至 2006年下降至45.3%。(4)舒张压>80 mm Hg阳性率及血脂水平均保持稳定,无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第3、4点可能与近年来提倡科学饮食、体育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及我省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及对DM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关。
综上所述,目前,我省的糖尿病预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大力开展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实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糖尿病防治规划的目标。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8-436.
[2]唐晓君,卢仙娥,李革,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74-75.
[3]傅晓英,周焰,阙全娥,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餐后三酰甘油水平增高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