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因素研究

2011-08-27 07:55李大明肖全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增加值服务业

李大明 肖全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后工业化阶段,依托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和经营方式发展起来的,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部门。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伴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服务、远程教育和现代物流等,也包括运用新技术改造的一部分传统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正在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并开始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变。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自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后,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各地也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极为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因此,为了促使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实现我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对影响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从下面两条思路进行分析,一是把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二是具体研究影响某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本文从现有文献出发,结合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现实情况和特征,拟对影响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三、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具体包括:(1)基础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2)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等;(4)公共性服务业,包括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和社区服务等[7]。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本文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一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二是金融业;三是房地产业;四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五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六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七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八是教育;九是文化业。下面结合这9类行业的具体统计数据,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现状。

(一)全国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图1可以看出,2004~2008年间我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总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32 996.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到200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68 395.4亿元,占GDP的比重和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增加为52.1%和22.74%①。

从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和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拉动来看,2004年以来,大部分年份中,服务业贡献率大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对GDP增长的拉动在不断加强,如表1所示,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图1 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表1 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

2.从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来看,随着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不断加强,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也一直在提升。如表2所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2009年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数达到3 917万人,占就业人数的31.2%,比2004年增加了572.1万人,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同时也发现,现代服务业吸纳能力的提升比较缓慢。

表2 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情况表

3.从全社会对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为55 566.6亿元,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为22 771.46亿元,占比为41%,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为224 598.8亿元,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为83 984.13亿元,占比则为37.4%,略有下降。

初来乍到的游客只能通过媒介与身边的人得到一些信息,比如青岛和厦门海鲜好吃、平遥陈醋值得一买,等等。而对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套路与骗局,他们很难鉴别,因此常常成为一些无良商家的“鱼肉”。

(二)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条件等方面差异很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得到了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些方面地区间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发展从西到东、呈低到高成阶梯状发展,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东中西三大地区很不平衡②。本文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吸纳劳动就业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区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

从增加值来看,东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现代服务业总量最大的地区。如表3所示,从表上可以看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一致,无论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还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之比,都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大陆地区从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区域性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均衡。

从就业来看,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2009年,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现代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占31.15%。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就业占全国现代服务业就业的48.21%,中部地区为27.51%,西部则为24.28%。

从社会固定资产投向来看,2009年,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 819.1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行业共完成83 824.4亿元,占38.3%。从东中西部来看,东部现代服务业行业共完成投资43 383.6亿元,占 51.76%,中部共完成投资21 521.5亿元,占 25.67%,西部共完成投资18 919.3亿元,占22.57%。

表3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布表 (单位:亿元)

(三)现代服务业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之间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87.54元,不足城镇居民平均856.41元支出的三分之一;农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支出 402.91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1 682.57元支出的四分之一,占全年总支出的10.09%,比城镇居民相应比重低3.63个百分点[8]。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城镇居民为1 472.76元,而农村居民平均则是340.56元。

四、影响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因素的理论模型构建

影响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前面描述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现状,主要考察以下5个因素对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影响: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

人均生产总值综合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现代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移向商业和服务业。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提高的事实验证了这一定律。因此本文假设,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均生产总值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投资和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与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和投资是同方向变动的。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从制造业当中逐渐垂直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为独立产业的,所以,假设制造业增加值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对生活服务的需求水平。当收入水平提高时,需求的结构和层次都会发生变化,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会相应地增加。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城镇居民实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因此,假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分别对各个变量取对数,构建的实证模型如公式(1):

式中:Y为各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GDP是各地人均生产总值;GY是各地工业增加值;L是各地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YD是各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I是各地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C是截距项,β1—β5是各变量的系数,μi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结果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统计上没有专门的类别,本文为了统一口径,数据来源采用的是剔除法,从第三产业中剔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这三个行业后的数据代表现代服务业。选取的样本为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并经过计算得出。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作为解释变量。

检验发现,上述参照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剔除后,再逐步回归得到式回归方程(2):

用怀特检验方法检验异方差的结果如下:

从方程(2)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982 8,除了ln I的t值稍微小于2以外,其他变量的t值的绝对值都大于2,F统计量通过了相关检验,并且不存在异方差,变量之间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剔除后,工业增加值、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有正的影响,且系数的t值都是显著的,符合模型的设定。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方程(2)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信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在影响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从(2)来看,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将提高1.385个百分点。根据恩格尔定律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们总是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转向高层次需求。消费需求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现代服务业中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如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等,只有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大规模消费,这类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的收入弹性大,说明我国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已经突破这个“门槛”,收入水平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然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极为不平衡,最高是上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 837.78元,最低的是甘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1 929.78元,只有上海的41%。因此,要协调发展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缩小地方之间的收入差距。

2.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往往只有在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降低生产费用、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但从(2)来看,用工业增加值代表制造业发展的话,它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小。工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只提高了0.125个百分点。因此,我国各地不能孤立地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充分发挥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鼓励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延伸,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生产流程,站在战略角度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无缝对接”,以实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

3.现代服务业具有“三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它与传统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它需要大量高智商的人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生产性资本。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具有专业知识、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服务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在制定政策上应重视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并实现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部门的流动。

4.投资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2)式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只提高0.178个百分点,且t值还小于2,不太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现代服务业投资作用的发挥。多年来,我国片面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致使投资结构严重扭曲,忽视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社会资源过分倾向制造业,地方政府往往偏重于上短平快的制造项目,而不青睐于前期投入大、风险高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高准入门槛又切断了民间投资和外资的进入。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税率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的直接减免为主,在R&D费用的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投资减免、延期纳税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优惠。这种事后减免的直接优惠方式,对经营过程重视不够,对于一些风险较高、投入大的高新技术服务业难以取得显著的功效。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中央应在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统一规划,引导各地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使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有层次、有梯度地协调发展,取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其次,中央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均衡区域财力,使中西部落后地区有同样的财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接具有他们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转移中实现结构调整。第三,在税收上,扩大地方税收自主权,明确地方政府在税目税率上的调整权、税种开征停征权以及减免税权等方面的机动权力。这样,在制定相对统一的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同时,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2.各地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时,要转变观念,避免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而发展现代服务业。各地在分析自身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不足,应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关联发展中开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道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只能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需要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要以强大的第二产业为基础。

3.转变政府的定位,建立创新型、服务型的政府。首先,各级政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相对减少经济建设支出比例,加大对公共产品支付力度,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二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融资平台,特别是为中小型现代服务企业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三是放松管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首先应打破原有的国家垄断格局,减少行政性的进入限制,允许民间资本投资者进入服务业市场。其次,开放私营经济参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加大现代服务也引进外资的力度。

4.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降低生产者服务外包的成本,使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税收上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将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纳入消费型增值税抵扣范围,对生产企业购买诸如专利技术等其他现代服务投入允许进行抵扣。二是调整营业税征税方式,对服务外包企业将支付给承包方的营业额从计税依据中扣除,仅对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以消除目前营业税中存在的重复征税弊端。

注释:

①本文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

②以下所称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共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共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2省市。

[1]苑新丽,任东梅.现代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08,(11):33-37.

[2]李江帆.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与评价指标[J].经济管理,1997,(8):27-30.

[3]黄繁华,洪银兴.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7):120-125.

[4]敖惠,刘莉.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2):97-98.

[5]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112-115.

[6]刘婷,吴洁.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0,(3):466-471.

[7]贾曼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9,(2):95-97.

[8]夏杰长.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和财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16-20.

[9]William J.C.,Jeffrey R.K.Behavioral Econom ics and Tax Policy[J].National Tax Journal,2009,(9):375-386.

[10]Levine,R.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Grow th:V iew s and Agenda[J].Journalof Econom ic Literature,1997,(25):688-725.

[11]Windrum,P.,M.Tom Linson.Know ledge Intensive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 Four Country Comparison[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1999,(11):391-408.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增加值服务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