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彦“泥鳅”的生存之道

2011-08-24 06:16成晓河
中国报道 2011年10期
关键词:派系野田中日关系

成晓河

成晓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东亚问题专家

日本的新任首相野田佳彦自喻为泥鳅。在他看来,泥鳅有着一些卓尔不群的特点:第一,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或光鲜俊朗的外表,为人谦和;第二,不显山露水,处世低调;第三,韧性足、干劲大、生存力强。

日本多“首相”,从1885年到2011年的162年间,有62人曾成功问鼎首相的宝座。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日本首相的频繁更换,但对过去5年中6位首相“走马灯”式的轮番上场还是感到眼花缭乱。崇尚“泥鳅”的野田佳彦刚刚履新,他的“闪亮登场”会给日本以及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泥鳅哲学

“泥鳅”这个词在中国并不受待见。在形容一个人圆滑时,我们会说他像泥鳅一样;当形容一个人不会大有作为时,我们则会说“泥鳅能翻多大点浪”?

日本的新任首相野田佳彦自喻为泥鳅,颠覆了中国人对泥鳅的负面看法。在野田看来,泥鳅有着一些卓尔不群的特点:第一,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或光鲜俊朗的外表,为人谦和;第二,不显山露水,处世低调;第三,韧性足、干劲大、生存力强。

野田佳彦以“泥鳅”自诩并非过于自谦,这大致反映了他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靠自己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达到权力顶峰的艰难经历。“泥鳅”哲学彰显了野田在乱象丛生、危机四伏的日本政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以及他要实现“建立稳定政府”的目标。

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新首相为避免重走“短命首相”的老路,在继承前任们勤勉苦干的传统的同时,会更加谦逊、务实和灵活。

弱势首相

由于日本独特的政治生态,其首相之“弱”尽人皆知。由于弱,绝大部分日本首相的政治生命十分短暂。迄今为止,有62人出任了95届首相之职,平均每任首相的在岗时间大致为1年零4个月。

从目前的情况看,野田佳彦恐怕是“弱相中的弱相”。首先,野田在自己党内的权力基础比较薄弱。“五五体制”下,首相的产生是自民党党内各派系相互争斗妥协的结果,大派系的老大地位举足轻重,其权力可左右首相的命运。一直对自民党派系政治大加挞伐的民主党也摆脱不了“派系”缠身的痼疾。小泽、鸠山、菅直人和前原诚司各占山头。例如,在菅直人任内,为平抑小泽的势力,他曾大力推行了“去小泽化”的路线。

在派系林立的党内,野田势单力薄。这次民主党党首选举中,他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输给小泽和鸠山派支持的海江田万里。尽管野田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但他党内薄弱的权力基础显现无遗。在组阁过程中,野田煞费苦心,网罗各派要员,力图在各派之间保持平衡,但要形成“举党一致”的局面尚需时日。党内派系斗争无疑给野田未来的政治生涯带来变数。

同时,在野党控制参议院,扭曲国会将会给野田今后的工作设置障碍。在首相提名过程中,野田在参议院首轮投票中未过半数,表明对首相之位虎视眈眈的在野党绝非等闲之辈,他们绝不会放过野田政府的任何闪失。此外,野田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十分艰巨和突出,无论是处理大国关系还是提振国内经济,对没有太多执政经验的野田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过程中,野田政府难免出现失误,甚至可能折戟沉沙。

对内:收拾烂摊子

被灾害搞得焦头烂额的菅直人给野田留下了一个经济烂摊子。在经历令人瞠目结舌的增长奇迹后,日本的经济在过去20年来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2010年,日本占据半个世纪之久的经济老二的位置被中国超越;日元不断升值,与美元的比价连创历史新高,一向以“出口贸易”安身立命的日本经济深受影响;日元的升值加速日本产业的进一步空心化,使日渐萎缩的日本就业市场更加萧条;居高不下的国债使日本经济重振和灾后重建工作陷于两难。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0年底,日本政府借款总额达919.15万亿日元,约为同期名义GDP 的193%,超过美国以及备受债务危机煎熬的希腊。在美欧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之际,日本高企的巨额债务令人忧虑。今年8月24日,评级机构穆迪把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至Aa3。

如何提振日本的经济是野田任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经济上去了,其他问题才好解决。野田当选后马上会见谷垣祯一,谋取自民党在本年度第三次补充预算等问题上的合作。野田跃跃欲试的急迫心态不言自明。但是,在国际经济激烈动荡的大环境下重振久疲的国内经济绝非易事,野田的切入点是当务之急的灾后重建。在首次施政演说中他就强调,他所领导的内阁最大、最优先的任务是救灾以及灾后重建。

天灾人祸既可使强人名扬天下,也可使弱者身败名裂。优柔寡断的菅直人在“3·11”地震后倒下了,作为新的党首,野田须带领民主党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兹事体大,正如野田自己所说,“不实现福岛重建就无法恢复外界对日本的信赖”。从现在到2013年国会大选,野田手头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党内党外的权力斗争注定使他今后的日子不那么顺风顺水,但野田还是有机会在灾后重建中有所作为。

日本东京,人们在电视机前观看野田佳彦当选为日本第95任首相

对外:平衡外交

近来日本的外交有点烦。美日同盟在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面临新挫折。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曾经壮志凌云,倡导“东亚共同体”并把它置于日美同盟之上,强调与美保持距离,并执意要把美军普天间基地搬出冲绳,其结果是华盛顿震怒,自己黯然下台。在日俄关系上,两国围绕着久拖不决的北方四岛问题争吵不休,关系明显恶化。在日中关系上,民主党上台后所引发的“日中关系会改善”的猜想昙花一现,围绕着钓鱼岛问题,日中两国经历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双方民众唇枪舌剑,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日韩关系也不平静,两国在竹岛问题上争执不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何理顺与周边大国跌宕起伏的关系是野田佳彦上台后要做的重要功课。野田上台伊始,就借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会晤奥巴马,保证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日美同盟关系并将在安保等方面与美国展开合作。在美军普天间基地问题上,野田保证按日美两国政府之前达成的协议行事。显然,日美关系在经历过一番不同寻常的摇摆后,野田正努力把日美关系回归到日本外交的中心位置。

野田亲美立场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为淡化此色彩,9月6日,他在给奥巴马打电话的同一天又给中国总理温家宝、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以及韩国总统李明博主动打电话示好。尽管这一举动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但反映出野田外交思想的特点,即在东北亚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在大国之间采取平衡的政策,防止自己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其中包括在美日同盟体系内寻求与美国更加平等的地位和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0多年来,日本历届政府都谋求日本“正常”国家地位。野田政府也不会例外,尽管他上台前外交立场强硬,并很可能在个别问题上锋芒毕露,但为实现这个夙愿,并为国内灾后重建保驾护航,野田很可能会秉承其“泥鳅”哲学的理念,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务实”、“平和”的一面。

中日关系可能转圜

野田“务实”以及“平和”的外交首先表现在对华关系上。近年来,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渐趋疏远。小泉时代,两国就在历史问题、靖国神社等问题上龃龉不断,政治关系一冷再冷,跌入冰点。安倍晋三上台后,中方采取主动,力邀安倍访华,中日政治关系随即转暖。2007年,安倍的一日“破冰”之旅带来温家宝的三日“融冰”之行,福田康夫的四日“迎春”之旅迎来胡锦涛的五日“暖春”之行,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高调往来似乎预示着中日关系就要告别春天,走入夏日。令人遗憾的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势头却在一直主张中日友好的社会党上台后戛然而止。

尽管这两年中日贸易额连创新高,但政治关系却趔趄不前,主因有二:一是中日以及其他大国对中国崛起所引发的体系层面的变化还不适应,在磨合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二是历史和领土问题。

野田虽有“民主党小泉”的绰号,但并不像小泉那样死硬。他在这两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上摆出了灵活的态度:作为政府的一员,他不再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决定,承认二战甲级战犯为战争罪犯;声明任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为中日关系的改善营造了较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派系野田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派系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
学院派系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