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明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在目前高速公路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桥涵台背回填质量,如果不严加控制,确保达到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压实度等要求,势必会造成桥台背沉陷、断裂形成台阶从而引起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要从理论与施工上进行摸索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本项目桥梁均采用了桥头搭板的过渡型式,台背回填砂砾土,且根据业主要求对桥头搭板进行注浆处理。
压力注浆就是要让水泥或其他浆液在周围砂砾土中通过渗透、充填、压密扩展形成浆脉。由于地层中土体的不均匀性,通过钻孔向土层中加压注入一定水灰比的水泥浆液,一方面,注浆孔向外扩张形成圆柱状浆体,钻孔周围土体被挤压充填,紧靠浆体的土体遭受破坏和剪切,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体较远的土体则发生弹性变形,钻孔周围土体的整个密实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注浆的进行,土体裂缝的发展和浆液的渗透,浆液在土层中形成方向各异,厚薄不一的片状、条状、团块状浆体,纵横交错的浆脉随着凝结硬化,造成结石体与土体之间紧密而粗糙的接触,沿注浆孔形成不规则的、直径粗细相间的桩柱体,这种桩柱体与压密的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了路基强度和刚度。且通过注浆形成的水泥桩柱体也可作为半刚性基层的桩基础,可有效地支承路面结构层,起到双重作用。
注浆工艺流程:布置注浆孔→注浆→注浆结束。
(1)注浆孔平面布置见图2,共6个注浆孔,且对台后填土高度大于等于6 m的桥梁还要求预埋注浆管,以方便进行二次注浆处理。
(2)注浆。注浆加固基本原则:各个注浆孔的施工次序,应该是分期分段实施灌注,逐渐加密。从剖面图1上来看应该是先灌注上部后灌注下部。如果是多排注浆孔,则注浆的次序是先灌注靠边缘的,后灌注中间的注浆孔。采用这种措施是为了使浆液尽可能地限制在有效范围之内,并为注浆压力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
图1 立面图
图2 注浆孔平面布置图
(3)钻孔。钻孔采用XY—1钻机准确就位,并校正钻机(钻杆)的垂直度,除了路面及搭板或遇回填石块无法用干钻的方式成孔、经监理、业主、设计同意时,可采用湿钻外,一般均采用干钻的方式成孔,钻孔孔径Φ75 mm。孔深至原地表以下0.5 m。
(4)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外径Φ15 mm、壁厚3 mm以上的钢管,钢管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将注浆管底部密封焊牢,管壁周围平分3条纵线,并在每条纵线上按15 cm间隔均匀错位钻孔,孔径为5 mm(相应于路面、搭板及以下结构层共90 cm范围内封堵段不用钻孔,预埋注浆管外露部分也不钻孔),钢管每隔150 cm设置一个定位环,以保证钢管放入孔中心;对预埋注浆有孔段用弹性较好的橡胶带包裹,以防小孔被堵。注浆管顶端应留出与注浆机连接的活动接头以便反复注浆,注浆管要安放到孔底。
(3)注浆材料和设备。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6∶1~1∶1,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 MPa;为加快凝结、减少冒浆,施工过程中可适当加速凝剂,注浆材料、配合比、注浆压力等参数可根据实际注浆状况进行动态调整。注浆需要配备4 MPa以上的压浆机(压力表齐备完好)和相应配套地搅拌机、供水设备及发电机。
(4)注浆方式。注浆采用间歇式注浆,使得先注入的浆液初步达到胶结后再注,次数2~3次,前后两次的时间间隔45 min~1 h左右。且对于加固段较小(小于等于5 m)的灌注不分段,对于加固段较长的,应将注浆孔分为若干段,每段4~5 m,先灌注浅层,后灌注深层,多次循环达到标准为止。
注浆时,注浆管必须插入钻孔底部(原地表以下0.5 m),如果注浆压力持续上升至1.0 MPa且持续时间达10 min时,适当提升注浆管,当压力下降时,停止提管,继续注浆,直至注浆管提至注浆范围顶部即可停止压力注浆。且当施工中若出现锥台周边溢浆、锥台护面墙发生拱起变形、搭板或路面起拱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注浆,并相应增加循环注浆次数。之后进行灌浆封孔。
(1)工程钻机(100型)。
(2)泥浆泵BW250型。
(3)水泥浆搅拌机。
(4)发电机及其他配套设施。
(5)水车、卡车。
对桥头搭板进行压力注浆,实践证明,对解决搭板落空、桥头跳车现象有良好效果,从成本分析经济指标来看,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且注浆工程应用范围较广,还可以用于处理高填方路基沉陷、水泥混凝土面板底部脱空等工程。相信经过注浆工艺的不断完善,注浆技术必将会得到充分应用。
[1]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世强.《压密注浆法在加固地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