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创业的沃土

2011-08-21 07:24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海淀核心区海淀区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是六个城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区域面积4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71.6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5.6%,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智力资源密集的人才强区、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4月,北京市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海淀中关村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年,中央15部委和北京市又作出全面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重大决定,给核心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前,中关村核心区推进创新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禀赋优势。

一是拥有高度密集的科教资源。海淀区域内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68所,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 构213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2家,约占全国的36%;中关村开放实验室60多家;两院院士524位,占全国的36%,微软、IBM等40多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在海淀区设立总部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这在全球范围都是罕见的。

二是拥有优势明显的人才资源。海淀区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建立各类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积极面向“全球引智”,通过引进核心区建设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以及战略科学家等高端和急需人才,大力推动人才引进带动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海淀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42人,其中创业类35人,占北京市的70%,占全国总数的13.7%;列入北京市“海聚工程”76人,占北京市47%,列入中关村示范区“高聚工程”61人,占71%。累计吸引归国留学人员3167名,创办企业2248家。

三是拥有规模发展的产业集群。2010年,中关村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7055亿元,同比增长20.6%。目前,中关村核心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97家,约占全市的60%;创新型企业10300家,占中关村示范区存量企业的65%;已经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通信产业三大竞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四大潜在优势产业。

四是拥有融合发展的科技金融。按照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海淀区着力聚集各类科技金融主体,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核心区股权投资机构达到357家,管理基金总额超过1700亿元,上市(挂牌)公司达到202家。集聚了近1700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外资银行、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机构,形成了以中关村PE大厦为核心的科技金融创新要素聚集区,以中国技术交易大厦为核心的创新技术聚集区。

五是拥有不断完善的孵化体系。按照“孵化+转化+产业化”思路,鼓励和引导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机构提升服务功能,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及时发现和输送。2010年,全区孵化器数量达到35家,占全市的42%;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占全市的72.4%;大学科技园15家,占全市的58%。孵化器共有在园企业2824家,在孵企业2001家,累计毕业企业2151家,累计孵化企业5393家。

六是拥有独具魅力的中关村创新文化。从30年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轫,到今天的高科技核心区;从第一批科技人员以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为己任、下海创业开辟我国民营经济先河,到一批批中关村的创业者敢于担当、拼搏进取,扛起中国创造的大旗,使得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已融入海淀的血液,成为中关村发展的灵魂。从陈春先到柳传志,再到张朝阳、李彦宏,一代一代的中关村创业者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在科技创新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书写了灿烂篇章。

中关村核心区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上,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未来十年,海淀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们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激活和释放科技生产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我们的思路聚焦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即通过制度创新释放科技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先进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使得“四个一批”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围绕上述目标和路径,我们认为,当前推进中关村核心区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引进消化再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由零散式创新向体系化创新转变、由本土化创新向国际创新转变。为此,中关村核心区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上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和载体作支撑,当前核心区空间资源非常宝贵,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土地产出效率,我们将按照“南优北拓”的思路,统筹推进全区土地资源利用,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重点推进北部和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聚集区。其中:“北部”是指海淀北部4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带,将按照“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统筹”的原则,构建“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辐射的75平方公里的区域,它是中关村核心区的核心,未来五年,它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二是深化政策创新。政策创新是政府配置要素的有效手段,要用好这个手段,一方面是要用好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本级政策创新。就上级政策而言,当前的重点是深化落实国务院“1+6”政策,率先推进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个人所得税试点、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股权激励试点等6项政策。就本级政策而言,当前的重点是完善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政策体系,整合更多的产业资金,集中用于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力争在资金、土地、财政、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是完善科技金融创新。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我们针对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不同需求特征,努力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的对接服务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组合拳”。通过聚集金融服务机构,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等途径,加快建设涵盖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区域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努力把海淀建设成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四是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加快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和环境提升,通过实施“腾笼换凤”战略,聚集一批创新要素、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中介机构。推进国家高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吸引国际国内标准、检测、认证权威性服务机构进驻,打造中关村标准聚集地。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机构、设计产业机构入驻。建设智慧海淀和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和信用产品应用推广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端创新人才,帮助高端人才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根据海淀区常务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杨志强在2011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金融与新兴产业发展”专场上的讲话整理)

猜你喜欢
海淀核心区海淀区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