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讯有关专家认为,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三农”问题的难点,而组织农民办好专业合作社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基础和“突破点”。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说,我国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应当“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批发市场和各种超市为枢纽、以本土大型甚至跨国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打下稳固的市场基础。在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条件下,农民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与市场对接,有了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能够分享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益,这是农民自己最稳定的流通渠道,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证明。在美国,86%的牛奶、41%的棉花、40%的谷物和油料作物以及20%的果蔬通过合作社销售;在日本,70%的农产品销售由农协组织代理;在法国,70%的粮食由合作社收购,合作社在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办好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徐从才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离不开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更离不开农民自身意识觉醒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多是小农户分散经营,质量安全管理困难,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发展为合作社社员。在专业合作社里,每个生产者都要按照标准生产,并且可以建立互相监督机制,这种“利益均沾, 风险共担”的关系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了解到,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等20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曾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出倡议,承诺不生产和销售假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按照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真实记载和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 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自觉做到了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安全关。
有关专家还认为,当前提高流通效率离不开专业合作社与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对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偏小,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限,客观上要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种超市对接,从而为小规模农户进入国内外大市场开拓道路。这不仅能提高流通效率,还能够让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供销合作社历史上就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度受到影响,但其组织体系和网络依然完整。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其发展活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专家认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特殊作用,有利于破解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等现实难题。记者了解到,目前供销合作社组织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供销合作社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全系统县及县以下的经营服务网点达到50万个,配送网络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全系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5万个,入社农户达1000多万户,通过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和扶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完善农副产品初加工与流通,全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已占全社会4500多家的40%,普遍开通农副产品进社区、进农村的零售网络,2010年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达到2680.9亿元。
专家认为,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具有特殊优势,特别是在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可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定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控制好通胀预期;二是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推动解决好农产品“买难”和“卖难”及质量安全保证问题,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避免农副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