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切除小儿阑尾

2011-08-20 09:47王献良侯广军耿宪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经脐脐部游离

王献良 黄 华 侯广军 耿宪杰 黄 敏

(郑州市儿童医院外科,郑州 450053)

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TUES)通过脐这一胚胎时期的“自然腔道”置入器械进行手术,利用其自身皱褶的形态特点,达到腹壁无瘢痕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微创理论启发下,我院2010年6月~2010年9月,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下逆行切除阑尾2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9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发热(37.5~39℃);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1 ~25)×109/L,N 0.7 ~0.95,L 0.3 ~0.6。腹部B超:阑尾增粗,直径>0.8 cm,7例伴声影,11例阑尾周围有液体回声。

病例选择标准:确诊或高度怀疑阑尾炎须腹腔镜探查。排除标准:后位阑尾或浆膜下阑尾以及回盲部粘连严重或固定,不能将阑尾根部提至脐孔处。

1.2 方法

1.2.1 器械设备 德国Storz公司带侧孔的腹腔镜(0°镜,有治疗孔,内径0.8 cm,见图 1)。

1.2.2 “Z”形切口设计 将脐环均分12位点,腹正中线与脐环相交的头、尾侧点分别为12、6点位。沿2点与8点连线作直切口切开全层,至脐环边缘皱褶横纹时呈反向切开皮肤横跨腹白线,形成“Z”字形切口,共长约2~3 cm。适当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白线,扩大脐孔。

1.2.3 手术方法 术前留置胃管,开塞露灌肠以利排便减轻腹胀、常规备皮清洗脐孔、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术区消毒铺巾,脐孔再次清污消毒。在脐孔中心切一小孔,直视下置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置单孔腹腔镜。探查腹腔显露回盲部,吸净右下腹及盆腔渗出液,无损伤抓钳抓住阑尾近根部自“Z”形切口提出腹外,常规逆行切除阑尾。回盲部送还腹腔后,重建气腹,进镜观察阑尾残端及系膜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退镜放气腹,清洗、消毒脐部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关闭。

2 结果

16例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下逆行切除阑尾;3例因阑尾短粗、系膜较短、回盲部固定,自脐孔提出困难,改为两孔法阑尾切除术(右下腹再戳孔);2例因阑尾脓肿形成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5~120 min,平均 68 min。排气时间 16 ~48 h,平均26 h。6例术后脐部感染,经局部换药,远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痊愈。术后7~12 d出院,平均8.1 d。术后脐部切口见图2,3。病理报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4例。16例随访1~3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等并发症发生。

图1 带侧孔的腹腔镜 图2 术后脐部切口呈“Z”形 图3 拆线后脐部切口

3 讨论

小儿腹壁薄,腹腔浅,回盲部游离且位置较成人偏高,与脐部距离短易于提出腹外。经脐这一胚胎时期的自然腔道置入trocar突破感强,易于掌握,能有效避免内脏损伤,使经脐部单孔法[1]切除阑尾成为可能。但增粗阑尾提出腹腔外困难,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发生阑尾断裂,增加脐孔及腹腔感染几率[2];直线延长切口可能超过脐轮,虽术后切口瘢痕大部分隐藏于脐窝内,但超出脐轮外的切口仍有瘢痕显示,因而合适的脐部切口显得尤为重要。

3.1 “Z”形切口的设计

脐孔彻底清污消毒后,用布巾钳钳夹上提展平脐部,以减少脐部皮肤皱褶,利于切口美观。直视下沿2点与8点连线切开脐孔,延长切口至脐环边缘皱褶横纹时,呈反向切开皮肤横跨腹白线,即形成“Z”字形切口,切口长2~3 cm;小型拉钩牵开皮肤,适当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白线等同皮肤切口长度,此切口长度足以提出部分回盲部及阑尾根部,满足手术需要,同时利用小儿腹壁薄,腹腔浅的特点,可以向不同方向牵拉切口,显露腹腔内情况,直视下松解粘连,吸引腹腔积脓,或行腹腔冲洗。此时不切开腹膜,缓慢置入trocar,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观察全腹及阑尾情况。

3.2 适应证的选择

急性阑尾炎,包括单纯性、化脓性及大部分坏疽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回盲部游离且阑尾头端炎症较轻者,由于组织有一定的韧性,自脐孔连同trocar一并拖出较容易,适合单孔法腹腔镜顺行切除阑尾;对于阑尾头端坏疽、或较粗大超过脐孔直径、或与周围粘连严重不易游离、钳夹困难不能直接提出腹腔外,回盲部游离且阑尾根部较好者,则适合将脐孔切口扩大延长呈“Z”字形,逆行切除阑尾。以下情况不能采用本术式: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导致全身严重感染,病儿中毒症状重,反应差不能耐受较长手术时间,应尽快去除病因;②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腹腔粘连严重,腹腔镜下分离困难;③阑尾严重坏疽,由于阑尾组织肿胀质脆,钳夹或提出阑尾时易发生断裂;④盲肠后位阑尾,回盲部较固定,或浆肌层下阑尾由于游离阑尾困难,强行游离回盲部或阑尾时可能会导致盲肠损伤穿孔发生肠漏,应果断选择两孔法或中转开腹切除阑尾[3]。本组16例手术获得成功,其中阑尾呈盲肠内下位12例;盲肠外侧位4例,其中1例阑尾中段穿孔,邻近穿孔处腹腔内见长约1.2 cm游离粪石。此16例阑尾体或盲端均与后腹膜、临近肠管粘连较重,并被大网膜包裹成团,但阑尾近根部外观尚好,回盲部游离,单孔腹腔镜下松解粘连困难,无法抓住阑尾盲端提出腹腔外行常规顺行切除,用无损伤抓钳夹住阑尾根部提至脐孔“Z”形切口处,逆行切除阑尾。3例因阑尾短粗、系膜较短、回盲部较固定,自脐孔提出困难,改为两孔法阑尾切除术。另2例因阑尾脓肿形成中转开腹手术。本组术后脐部感染6例,达28.6%,而传统开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 ~30%[4]。传统手术后切口感染包括所有病理类型的阑尾炎,而本组6例均是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Z”形切口相对于传统开腹切口毕竟小,无法保护,化脓阑尾从脐孔提出时,直接接触污染脐孔。为减少切口感染,我们尝试用储物袋或指套装入阑尾,然后再拉出脐部切口5例,仅1例切口感染,由于样本小,尚待观察。本组脐部感染经局部换药,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出院前均痊愈。

3.3 手术注意事项

①关闭脐孔前应再次消毒,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腹膜及脐部结缔组织,彻底止血,勿留死腔,以减少缝线反应,减少术后渗出积液导致感染化脓;②切口缝合时外翻腹膜,减少术后粘连;③由于炎性粘连,置入trocar时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④儿童腹腔容量小,腹膜吸收能力强,CO2气腹对小儿呼吸及循环功能均有影响,人工气腹压力不宜太高,流量不宜太大,一般由0.3 L开始,充气速度<1 L/min,压力控制在8~12 mm Hg,并用弹力绷带缠绕下肢,预防静脉血淤滞和血栓形成[5];⑤腹腔内渗液较多时应置引流管。

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下逆行切除小儿阑尾,适用于阑尾头端坏疽,或较粗大超过脐孔直径,或与周围粘连严重不易游离,钳夹困难不能直接提出腹腔外,而回盲部游离且阑尾根部较好的阑尾炎病人。术后脐部切口完全隐藏于脐窝内,不留手术瘢痕,消除了心理创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隐蔽性及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李功俊.脐部单孔法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4):22-23.

2 黄 华,侯广军,耿宪杰,等.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8例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09,36(4):61 -62.

3 Ates O,Hakgiider G,Olguner M,et al.Single-por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conducted intracorporeally with the aid of a transabdominal sling suture.J Pediatr Surg,2007,42(6):1071 -1074.

4 王吉甫,主编.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77-978.

5 文建国.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183-185.

猜你喜欢
经脐脐部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