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早期血清中NO浓度与脑血流变化关系

2011-08-20 10:40孙启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

孙启国

(解放军234医院 检验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近年临床实验研究表面,脑震荡伤后脑血流可产生异常变化,且有脑血管痉挛改变[1-3]。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衍化的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流稳定的因子。本文为探讨脑震荡伤不同时期NO浓度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从2010年2月至10月对62例脑震荡伤患者血浆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同时采用彩色三维多普勒(3D-TCD)对脑血流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62例脑震荡病例来自我院急诊科和住院治疗患者,诊断依据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检测前均行颅脑CT摄片,并进行连续运动、感觉、反射等物理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结果全部阴性。62例脑震荡患者,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19岁;正常对照组42例,来自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28±9岁。

1.2 检查方法根据脑震荡伤后脑血流变化规律[2],分别于伤后12 h以内(低灌扩张期),2-6天(脑血管痉挛期)和7天以后(恢复期)空腹抽取静脉血3.0 ml,置于试管中,离心 3 000r/min,10 min,分离出血清放,在-20℃冰箱中密封保存。NO试剂盒(单一试剂法)由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研究室提供。在贝克曼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按说明书要编程操作。

抽血后当天应用德国产3D-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平均峰流速度(Vm)。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配对比较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脑震荡伤后12 h血清中NO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2-6天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7天以后则呈回落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震荡各期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比较,见表1。

表1 脑震荡各期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比较(±s,n=62)

表1 脑震荡各期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比较(±s,n=62)

组别 n NO(μ mol/L) P 值正常对照组 42 9.76±2.72脑震荡组<12小时(低灌扩张期) 20 11.35±2.79 P<0.05 2-6天(脑血管痉挛期) 24 19.14±3.2 P<0.01>7天脑血流恢复期 18 10.37±2.9 P>0.05

2.2 正常人3D-TCD,MCAVm66.5±8.9/cm,BAVm45.3±4.3/cm 。脑震荡脑血流低灌扩张期3D-TCD表现为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较对照组参数缓慢,频谱平坦。脑血管痉挛期表现为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增快,收缩期峰流速度较正常人参数增高。脑血流恢复期表现为舒张末期峰流速度回落。脑震荡各期与对照组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体内多种生理、生理过程,在血管调节、神经传递、炎症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和依赖性收缩因子二者功能的动态平衡对维持正常血管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定量的内皮素(ET),进而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来对抗ET的血管收缩反应,NO和ET的协调释放维持了血管舒缩因子的平衡,达到保持脑血流量在生理水平。当暴力作用引起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造成脑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损伤,初期在NO合成酶作用下,内皮细胞持续释放NO,发挥其扩张血管作用。本文NO测定结果,同上述解释相符合,伤后12小时内NO较正常对照组浓度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3D-TCD检测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也较正常对照组低,这就说明此时脑血管仍处于低灌扩张状态。随着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进一步加重损伤。局部区域因交感兴奋,血管活性物质如5-HT、ET、神经肽等逐渐增加,致使NO合成酶产生的中晚期巨噬细胞型NO(具有血管痉挛作用)量多于结构型NO,使血管痉挛逐渐加重,从表1、2可以看出脑震荡脑血管痉挛期NO明显高出正常对照组,P<0.01,因此,3D-TCD检测脑血流峰流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反映出脑震荡引起脑血管痉挛给脑造成缺血改变的严重程度,对进一步研究脑震荡伤后产生临床症状可逆性与判定预后和残留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表2 脑震荡与对照组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比较(cm/s±s)

表2 脑震荡与对照组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比较(cm/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组别 例 MCA BA正常对照组 42 66.5±8.9 45.3±4.3脑震荡各期低灌扩张期 20 63.2±7.7★ 39.0±5.2**脑血管痉挛期 24 91.1±8.4** 51.8±5.0**脑血流恢复期 18 73.5±6.2** 48.1±4.8**

结果对照分析表明,脑震荡伤后脑血流变化基本上遵循低灌扩张—痉挛缺血—逐渐回落的规律,而血清中的NO浓度含量也是随着这一规律变化而变化,与脑血流变化呈正相关。印证了脑震荡患者检测NO浓度的临床意义。本组检测NO浓度说明,当血清中NO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反映的脑震荡伤情程度越重,对脑缺血和脑组织损伤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这对于分析伤情、判定病人主诉症状真伪具有指导意义。

[1]张国栋,段静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浓度变化[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135.

[2]肖兴义,陈学田,郭新红,脑震荡时脑血流变化规律特点研究[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118.

[3]肖兴义,陈学田,蔡宝仁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探讨[J].沈阳部队医药,2000(13)6,506.

[4]孙伟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1998.469.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