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
如果有人生活困难,饥寒交迫,我们常用“喝西北风”来形容。这句话很形象,经常在生活中使用。例如父亲对不努力用功的孩子说:“你不好好用功,将来喝西北风去!”又比如说,勤快的人劝懒散人说:“你不好好做事,没有收入,只能喝西北风啦!”看来,“喝西北风”的日子很不好过。可这西北风怎么喝呢?为什么那么多的风都不喝,单单喝西北风呢?嘿嘿,这里头可是有讲究的。
最早类似“喝西北风”的表述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的《游边》中就明确写有:“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儒林外史》中也有:“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样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可见,古人就偏爱用“喝西北风”来形容生活水平低下,空着肚子过日子。据说在古代,中国北方冬季常刮西北风,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风中经常攜带着一种树籽,人们将其收集起来熬粥喝,所以有“喝西北风”之说。还有,人们在户外劳作,西北风一吹会不由自主地打激灵,这种感觉类似饥寒交迫。
另一种说法是“喝西北风”原来是陕北俗语,常用来说那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这些人春不下种,秋不收割,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到冬春青黄不接时,自然没有东西做饭充饥,只能在外一边任凭着西北风灌进肚子,一边乞求别人施舍。后来,“喝西北风”就用于讥讽那些没饭可吃或懒惰的人。
看来,不是风真的能喝,而是每个词语都有它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的责任就是追根溯源,正确理解,准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