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艳
(九台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吉林九台 130000)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有多种靶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高血压性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尽管近10余年高血压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无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作为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1],临床病死率高。一般在临床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醛固酮拮抗剂进行治疗,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总结了临床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本人收集2008年至2010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为69.7岁。所有患者均经体检,X线,心电图,心动图及病史检查确诊。排除高血钾,急性肺水肿及肾功能障碍。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为6例,Ⅲ级为10例,Ⅳ级为4例。心力衰竭病程为4d~7年,平均病程为4.3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肥大,同时部分患者合并右室肥大。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低盐,低脂饮食,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如果有必要,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血管扩张治疗,或者视需要进行强心治疗,药物为西地兰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5~10mg,每天1~2次进行口服[2]。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实时调整,同时对患者血压及心功能进行监测。
如果1个疗程内患者的心悸、气促等症状得以缓解,可以下床活动则视为显效;如果患者心悸、气促等症状得以减轻,可以轻微活动,心功能改善为Ⅰ级则视为有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或呈加重趋势则视为无效。
表1 2组患者肾功能、TG、TC、BMI及血糖比较(±s)
表1 2组患者肾功能、TG、TC、BMI及血糖比较(±s)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 P SBP(mmHg) 179.2±14.7 136.6±6.3 121.2±4.4 <0.01 DBP(mmHg) 99.6±7.3 78.7±6.3 72.7±3.7 <0.01 HR(次/min) 86.4±7.7 75.5±6.4 71.8±5.1 <0.05心胸比例 0.57±0.6 0.54±0.3 0.48±0.1 >0.05肺淤血程度 32.3±2.7 26.4±1.9 10.1±0.8 <0.01 LVEF% 30.1±6.3 33.4±5.2 44.5±4.3 >0.05 LVEDD(mm) 59.4±9.1 57.2±8.8 54.2±7.7 >0.05 NYHA 3.2±0.7 2.8±0.4 2.3±0.5 <0.05
使用SPSS 1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8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淤血程度及NYHA心功能评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心胸比例、LVEF%及LVEDD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1。经过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者11例,占55.0%;有效者7例,占35.0%;无效者2例,占10.0%。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高血钾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导致心脏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容易导致死亡。
本文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这主要是由于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同时能保持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不影响心输出量。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身上能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降低,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而且其能增加肾血流量,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代谢无明显影响。其可使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血管阻力减低。依那普利拉还干扰缓激肽的降解,同样使血管阻力降低,有效降低了心脏负荷,在心力衰竭时能扩张动脉与静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低肺毛细血管嵌压,从而改善心排血量,使运动耐量时间延长。
[1]李艳萍.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4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81~82.
[2]李云军.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20~22.